如今,飲食肥膩、久坐不動是大多數(shù)都市人的生活常態(tài),這也導致他們的腸道消化能力大為下降,便秘等一系列腸道問題不斷滋擾。在這種情況下,為身體“排毒”幾乎成了全民的“健身運動”,成為現(xiàn)代都市人的一種保健時尚。迎合這種需求,宣稱“排毒養(yǎng)顏”的保健品便大行其道。那么,保健品到底能不能為身體“排毒”呢?
很多廣告會故意混淆“藥品”“保健食品”的概念,然而,根據(jù)我國《藥品管理法》,只有獲批“藥準字”的商品,才能宣傳其藥物功效、適應證、適宜人群等藥品專用參數(shù);而使用“國食健字”的保健品在廣告宣傳、外包裝等處不能有任何包含或影射藥物功效和適應證等內容。
目前,市場上標稱具有“排毒”功能的保健品可謂層出不窮,如“可以消除便秘、腸胃不適、色斑、上火、口臭等”、“快速排毒一天見效,三重排毒全面徹底”等廣告宣傳不絕于耳。這里需要特別提醒消費者注意的是,國家衛(wèi)生部規(guī)定的27種保健食品功能中,只有“潤腸通便”和“調節(jié)腸道菌群功能”,而真正具有排毒功效的產品,需經(jīng)國家藥品主管機關的批準。所以對消費者來說,具有“潤腸通便”效果的保健品可能有部分“排毒”功能。但要明確,如果宣揚排毒功能,或者宣揚的功能太多,那就不是保健品了。
因此,在選購保健食品時請分清是“藥”還是“食”,外包裝和說明書所標注的保健功能,是否與廣告宣傳的功能一致,是否夸大功能。凡聲稱有治療、輔助治療、保健、預防作用需口服的產品,如果是具有治療或輔助治療作用的,應有“藥準字”批準文號;具有保健、預防作用的,應有“國食健字”的批準文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