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豐勛
(河南省登封市中醫(yī)院內科 河南登封 452470)
腦卒中是21世紀全球老年人群病死率和致殘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隨著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腦卒中發(fā)病率明顯增高,已經引起廣泛社會關注。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SIP)[1]是指起病6h后,雖經過臨床治療在1周內病情仍在進行性加重的卒中。由于其常規(guī)治療欠佳,致殘率、病死率較一般卒中高,而引起高度重視,是難治性腦卒中,國內外報道SIP發(fā)生率達(12%~42%);嚴重影響了患者的預后和生活健康。為了研究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生的相關危險因素,我們對我科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168例進行總結分析如下。
發(fā)病72h內就診,經常規(guī)治療6h后神經功能缺損癥狀進行性加重,病情仍進行性加重,加拿大卒中量表(CNS)評分下降1分或更多。排除標準: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腦出血或梗塞后出血,木僵或昏迷,血糖<2.8mmol/L,腦梗死為首次發(fā)病或過去發(fā)病未留下肢體癱瘓等后遺癥的再發(fā)者;充血性心衰和肺內感染。
本組病例均為我院住院的符合入選標準的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168例;其中男性98例,女70例;年齡41~78歲,平均年齡65.8歲;設為進展性腦卒中組。隨機抽取間期住院且診斷明確的非進展性腦梗死15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90例,女60例;年齡40~79歲,平均年齡66.5歲。2組在年齡、性別上無差異具有可比性。
表1 2組危險因素分析[例(%)]
對2組病例根據我們擬定的危險危險因素分析內容進行調查總結,分為一般資料和相關病史:吸煙史、高血壓史、糖尿病史;人院時收縮壓、體溫、CNS評分,頸動脈粥樣硬化,腦水腫;入院時生化指標:隨機血糖、TC、TG、LDL、HDL、纖維蛋白原水平。
使用SPSS 10.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t檢驗處理數據。
對168例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和非進展性腦梗死150例進行相關危險因素分析,具體見表1。
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主要表現在腦梗死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神經系統(tǒng)癥狀和體征進行性加重,其發(fā)病機制復雜,病因比較多,與動脈粥樣硬化、血栓擴展、側支循環(huán)血管阻塞、腦水腫、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血液流變學及血液的高凝狀態(tài)等有關。通過我們對兩組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可以看出,一般資料和相關病史:吸煙史、高血壓史、糖尿病史;人院時收縮壓降低、體溫增高、頸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率,腦水腫發(fā)生率;入院時生化指標:隨機血糖增高、血脂增高、纖維蛋白原水平增高項目上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生率明顯高于非進展性腦梗死對照組,統(tǒng)計學分析有顯著的差異性。
發(fā)熱進展性腦卒中的重要危險原因,腦梗死后最初24h的高熱,即使是體溫輕度增高被認為是預后不良和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重要預測因素,有研究顯示體溫每升高1℃,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相對危險度增高82倍。動物實驗表明,若體溫達到38℃,腦梗死體積增大3倍。
通過我們對本組病例進行相關危險因素分析,可以觀察到很多因素對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生有這深刻的影響,我們在治療腦卒中患者中應重視相關的病史、入院時的基本情況和相應的高危臨床生化結果,以便及早的對疾病發(fā)展趨勢能夠充分了解,積極控訴高危因素防止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生。
[1]王維治.神經病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37.
[2]劉洪波,郭欣然.進展性卒中的危險因素分析[J].河南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2,5(6):16~17.
[3]殷玲,王玉明.腦梗死復發(fā)因素探討[J].卒中與神經疾病,2003,1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