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峭春寒里,這一碗碗熱氣騰騰的芥菜粥,給海島平添了幾許溫情的暖色。
農(nóng)歷二月二吃芥菜粥,是我海島老家的風(fēng)俗,那里有“吃了芥菜粥不生疥瘡”的說法。在衛(wèi)生意識淡薄的年代,淡水資源匱乏的海島上,疥瘡等皮膚病發(fā)病率極高,且易傳染,難治愈,成了海島一大困擾。二月二的芥菜粥就成了方便可行的預(yù)防良方,家家戶戶都會認(rèn)真對待。其實,這種說法并非空穴來風(fēng),芥菜確有保健功效,它富含葉綠素及維生素C,經(jīng)常食用能提高免疫力,對皮膚病也有不錯的療效。
祖母在世時,她的二月二芥菜粥,要有十二樣谷物瓜果。十二種谷物瓜果,幾乎涵蓋了海島上所有自產(chǎn)的農(nóng)作物,豆類、紅薯、蘿卜、馬鈴薯、蔬菜,零零總總,都得放上一點,以期來年是個五谷豐登的好年成。當(dāng)然唱主角的,還是風(fēng)霜雨雪里仍然蓬蓬勃勃、青翠欲滴的芥菜。
母親的二月二芥菜粥,卻純粹許多,除了芥菜,最多放幾粒蝦米,煮出來的芥菜粥一青二白,很好看,味道也是純純的芥菜香。到二月二這一天,“草芽菜甲一時生”,母親會拔來三四株莖頭粗壯的芥菜,到溪邊清洗,菜梗去葉,菜頭去皮,裝在竹籮里瀝干,稍作翻曬,然后灶臺上的風(fēng)箱就響起來了。米放得少,煮開后,粥稀稀拉拉的,母親把一大堆切好的芥菜梗芥菜頭放進去,稍煮片刻,再放一把芥菜葉,粥就顯得濃稠了。二月二的芥菜粥,不僅大人小孩要吃,雞鴨豬狗都能分得一杯“羹”。
芥菜是很“賤”很平民的蔬菜,不需費心侍弄,就長得生氣盎然。海島的女人們對芥菜情有獨鐘,每年秋天,女人們會在刨得坑坑洼洼的番薯地里,平整出一小塊來,撒上一把芥菜籽,一家人一冬的菜蔬,就是它了。十天半個月后,菜苗冒出;稍長高一些,再移到菜地里,疏疏地種著,讓它有足夠的生長空間。種不下的苗子,順手帶回家來,屋前屋后的空地上,隨手一插就成。第一陣霜降,海島上的蔬菜都過氣了,芥菜便氣宇軒昂地挺進漁家人的餐桌。芥菜葉大梗粗,齒邊帶皺的葉片像芭蕉扇,摘下兩三片,就可以炒成滿滿一大盤。而新的莖葉,不幾天又長出來,越摘芥菜頭越粗壯,葉片也越嬌嫩。雪天里的芥菜最翠嫩爽口,撫去覆蓋在芥菜身上的皚皚白雪,只見葉片一條條,直挺挺的,青翠水靈,似可聽到她打個激靈后的笑聲。芥菜還有一個名字叫雪里蕻,就緣于此吧。母親也說,這芥菜,就像漁家女,風(fēng)浪欺凌,生活盤剝,卻依然生命昂揚。
現(xiàn)在,疥瘡之類的皮膚病已基本絕跡。但二月二這天,海島人仍會鄭重其事地煮一鍋芥菜粥。這粥,不是祖母的大雜燴,也不是母親的“清湯掛面”,而是精選了瘦肉、香菇、魚皮、蝦仁等,慢熬細(xì)作成的美味佳肴,芥菜只是陪襯在一旁的一抹綠了。再后來,芥菜又因與“借財”諧音,芥菜粥被商家酒店隆重推上菜單的“龍虎榜”,每到二月二,一家酒店都能賣出上百份。
二月二是老人們最為忙碌的日子,他們要做數(shù)百公斤芥菜粥,免費供應(yīng)路人和外來務(wù)工人員。料峭春寒里,這一碗碗熱氣騰騰的芥菜粥,給海島平添了幾許溫情的暖色。
我還是最喜歡母親的芥菜粥,“翠綠新齏滴醋紅,嗅來香氣嚼來松”,那純粹的芥菜香,總能讓我走回鄉(xiāng)野,走回年少,走回母親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