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jì)八十年代,大部分鎮(zhèn)江居民都住磚木結(jié)構(gòu)的舊式平房,說到洗澡,夏天主要靠澡盆,用水吊子燒幾吊子開水,傍晚一家老小在家洗好澡,搬竹椅竹床到大門口乘涼。冬天,大都去老浴室,俗稱澡堂子,買籌子進(jìn)去洗澡。
當(dāng)年鎮(zhèn)江的澡堂子要中午十二點才開始營業(yè),你如想洗個“清水澡”,一般要提前吃中飯。周末人多,去遲了水就變成混篤篤的“蹄肚湯”。
大西路上生意好的是“??等?,到“??等迸抨犢I了竹籌,進(jìn)更衣室找張位子,脫衣服的時候,喊聲:“師傅來叉下子衣裳?!币粋€服務(wù)員就會手持叉棍來你身邊,你脫一件,他就叉一件上去,掛在屋梁上的鉤子上;你穿衣服時他又一件件地幫你叉下來。這樣做的好處時,衛(wèi)生,不會跟別人的衣服混在一起,又可以防盜,這些服務(wù)員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認(rèn)人賊精,大都脾氣很好,看到老面孔會主動打招呼,老面孔也會撂根香煙過去。
入浴池的門是用厚木做的,從浴池洗好了澡的人,出來沖蓮蓬頭時,都會在木門邊透幾口池外的空氣。浴池四周的墻壁也用白瓷磚貼滿,池子最里面稱頭池,水溫最高,近乎沸騰,一般老年人才敢在頭池的枕木上蒸蒸,有時候一邊蒸,一邊弄兩嗓子清唱京劇、揚劇、淮劇的段子,真是愜意啊。頭池連接的大池,水溫要低一些,大人、小孩在大池子里洗泡。在澡堂里,爸爸帶兒子,爺爺抱孫子,公公抱外孫,晚輩扶長輩,在這里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人間尊老愛幼常常會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澡堂子一般都有擦背師傅替澡客擦背,擦背師傅先用絲瓜絡(luò)刮些肥皂,然后用毛巾裹起手掌,在澡客身上搓擦,搓擦沖洗后,擦背師傅還用空心拳頭在澡客的脊背上捶一捶,拍一拍,發(fā)出“七各叭、七各叭”的聲音。
洗好澡,一般浴客都要到位子上躺躺歇歇,有的還會點個捶腿、刮腳的服務(wù),等休息好,服務(wù)員會百步穿楊飛一塊熱毛巾來,這里面有個名堂,叫“送客”,客人一邊揩臉一邊喊“叉衣裳走嘍?!狈?wù)員就拿叉棍叉下衣服。客人走后,服務(wù)員趕緊疊浴巾,整理鋪位,招呼下一個客人。
澡堂子招牌叫“堂名”,“堂名”雅俗不一,名后用“泉”、“池”二字較多,用“泉”字的,除了福康泉,還有中泉、又新泉、五福泉、第二泉、四海泉、玉慶泉、近江泉、東海泉,還有大埂街的勝江泉、西門橋的第一泉、小碼頭街的山海泉、戥兒巷的清海泉。
用“池”的有玉仙池、躍龍池、江漢池、萬安池、潮岸池、天然池、三新池、華興池、浴德池、新勝池……伯先路的大興池是鎮(zhèn)江最早開女子浴室的,開設(shè)時引起清末遺老們的指責(zé),說是“有傷風(fēng)化”,但女浴室反而越開越多了。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中華路寶安新街的“雙鳳池”,逢年過節(jié),尤其每到大年三十晚上,“雙鳳池”忙得是不可開交;在長江路上的“揚子江”浴室,過年時買籌子排的長蛇陣看看就怕人,好容易買到了浴籌,到了更衣室常常沒有座位,只有站等洗過的客人上來,穿好衣服走了,才能坐下來解衣入池。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家庭都住了商品房,都有了安裝熱水器、淋浴房的衛(wèi)生間,在家隨時都可以舒舒服服地洗把澡了。傳統(tǒng)的老浴室也越來越少,各種沐浴休閑越來越多,桑拿浴、沖浪浴、礦泉浴、按摩、足療,街面上都有,洗澡已成為一種休閑娛樂。不過,想想老浴室,還是給人心頭籠上一種濃濃的懷舊感。
(本文選自鎮(zhèn)江網(wǎng)友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