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修毅
“開心網曾有一項投票,領取50萬元現金和立馬上清華,二選一?!蓖跎邯q豫了很久,還是無從選擇,當時她剛從一所部屬高校畢業(yè)。
“現在不同了,有50萬,肯定出國讀書,清華不考慮?!痹谝患覈H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了一年的她,斬釘截鐵地說。
引發(fā)王珊態(tài)度巨變的原因,正是這一年國外大學網絡公開課的體驗。
第一次聽說耶魯公開課,是從同事的iPod曲目列表中,瞟到了一串以Death命名的文件,每首長近一個小時。
好奇心促使下,她點開“播放”按鈕,方寸大小的液晶屏上,躍出一個瘦削的老頭,大胡子禿瓢,乍一看像“塔利班”圣戰(zhàn)組織成員,披上了合乎西方禮儀的服飾。更奇的是,他盤腿坐在一張樺木桌上,鏡頭推遠,背后高敞的空間有如圣殿。
老頭兒肢體語言豐富,口頭禪是“We're sitting here to……”。沒有國內大學課堂慣用的“三段論式結構”PPT演示文稿,取而代之的是講臺上一盞溫馨的臺燈。
之后,她從VeryCD等下載網站和豆瓣討論組中,才知道這是以死亡為題為本科生開設的公選課,開課的是耶魯大學著名教授Shelly Kagan。今年秋季,耶魯的網絡公開課將增至36門。而這不獨是耶魯的專利,哈佛、麻省理工等美國知名高校都已紛紛在網上開課,提供課堂實錄,以饗全世界的求知者。
現在,王珊的iPod里播放頻率最高的是耶魯公開課視頻,她還從亞馬遜網站購置了教學大綱中所列的參考書目;家中電腦常掛著“電驢”,定期下載配上了中英文字幕的課程,儼然擺開了修習文憑的架勢。
用她的話說,“這一次,是人生中絕無僅有的,不為一紙文憑的課程學習”。
王珊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里,傳看最廣的是金融市場、博弈論等幾門和工作相關的課程。
當初,王珊是從同事Vinky處“批發(fā)”來耶魯公開課。Vinky早在2009年6月便開始在網上收看公開課視頻,“當時還沒有字幕,很吃力,權當練英語聽力”。從本科階段就有出國深造打算的她,正可以通過如假包換的課堂紀實熟悉國外的教學氣氛。
執(zhí)教金融市場課的是國際頂尖的行為經濟學專家Robert J.Shiller。他曾在課堂上自嘲:華爾街一位頭面人物的兒子試聽了他的課之后,選擇了放棄。因為他從第一堂課起就布置了一個浩大的讀書計劃,除了一本650頁的教科書,還涵蓋哲學、心理學等與課程有關的交叉讀物。
王珊感覺,看了6集視頻以后,就算得上是對自己“初步洗腦”,“原來專業(yè)的外延那么廣闊”;而Vinky則把它認作英語詞匯外的“第二本紅寶書”,要在未來兩個月內攻克。
她這樣算了筆賬:“就算TOEFL和GRE得到極高分數,人生履歷超級完美,專業(yè)成績歷年滿分,都不一定能上世界一流大學耶魯,申請上也不一定交得起一年4萬美金的學費。更何況能開得起大課的,都是該領域的泰山北斗?!?/p>
有了網絡課堂,六七十分鐘一節(jié)的課程,可被切割成一個個短小段落,嵌入工作茶歇,乃至上下班乘地鐵中。而課堂上咄咄逼人的反問和概念演繹,則在隨時定格和回放中,被捕捉到每一個細微的措辭。
Vinky感嘆:工作兩年之后,才逐漸明確了自己的知識訴求。耶魯公開課在這個時候出現,無異于把巴別塔的梯子遞到自己的腳下。
對王珊和她的同事們來說,事業(yè)起步之時,卻愈發(fā)感到知識儲備的欠缺。帶著問題去學習,國外名校網絡公開課的出現,為他們打開了一扇天窗。
王珊向朋友介紹耶魯公開課,首推Shelly Kagan的哲學課程——死亡。
YYeTs字幕組介入耶魯公開課的翻譯以來,在網上流傳最廣的除了這門課程,就是哈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Michael J. Sandel講授的正義。
為何大談死亡和正義的倫理類課程,卻受到網友追捧?
剛從華東師范大學畢業(yè)的Dylen說,自己被國外大學的教學方式所震撼?!氨M管學生來自不同的專業(yè)背景,但是教授能把艱深的問題,在特定場景內還原到理論的出發(fā)點,直接切入生活的橫截面”。
媒體人王佩曾把中國教授的課堂傳授方式歸類為兩種:照本宣科型和相聲演員型。前者照本宣科,枯燥乏味,后者插科打諢,不著邊際。而Kagan和Sandel顯然屬于“心存虔敬,口吐蓮花,幽默風趣,又懂得節(jié)制”的異類。
“在網上學,會找相關課件和資料,預習、復習一下?!边@也是追隨者們追國外大學公開課的心得?!氨M管課程視頻下載了好幾個G,但囤得更長的是書單”。
Dylen從地理信息系統(tǒng)專業(yè)畢業(yè)不久,他的職業(yè)志向是IT類工作,而個人興趣則涉獵哲學和藝術。
“我現在同時跟的有死亡、博弈論、金融市場、聆聽音樂4門課,每周每門課聽一堂,不能多”。雖然以前在學校也會去文史哲、藝術類專業(yè)“蹭課”,但是國外大學公開課的開放性還是讓人嘆為觀止。
哈佛的公正、加州伯克利的人體解剖總論、麻省理工的微積分方程和線性代數、斯坦福的現代理論物理:愛因斯坦等位列網上十大熱門課程,耶魯的古羅馬建筑、美國文學:1945年后的小說、彌爾頓等“冷門”課也榜上有名。
“即便是生物工程學這樣看似極其專業(yè)化的課程,仍能無差別地向各種背景的聽眾敞開大門,可見老師的功力有多深?!蹦壳霸谌A為工作的Jude感慨。
同樣曾對自己的職業(yè)有過不滿的Pkgoaway自嘲:“從一所三流大學畢業(yè)后在小學教數學,又有什么前途呢?”
在接觸到耶魯的博弈論課程后,卻恍然發(fā)現,“不知道什么原因,在師范學校里,這么有用的一門理論課程居然沒有開”。
盡管一般而論,博弈論多運用于分析競爭市場、體育競賽等領域,但是,在波拉克的解說下,它大而化之就是一門策略研究。Pkgoaway自問:“它為什么不能運用于教育呢?要孩子聽話、跟你合作不就是要好的策略作為指導?”
每次聽完網上課程,他都會寫下自己的心得:為什么要用對付競爭對手的方法管理學生?以我的知識不能和耶魯課堂的師生相比,但他們上課的方式還是可以一學的。
帶著這些頗為另類的想法,重新投入教育工作,Pkgoaway發(fā)現原本不稱心的事業(yè)正在給他帶來滿足感。“既然我無法當一個令人敬畏的長者,那唯有當一個大孩子”。
融入孩子的生活,讓他發(fā)現自己工作的面目本不那么可憎。
身處現代社會,學生們在學校里接受冗長的教育,公司每年也有大量的人員花時間受訓,但什么也替代不了對自我修煉的投入。世界知名大學的網絡公開課程,可稱得上是優(yōu)勢教育資源對個人自修的贈予。
王珊每隔一周,就要替換她iPod中的課程內容,有些舍不得刪去,她就設法把它保留下來。對于唯獨缺席的課堂互動,她開始在一些網站上主動出擊,試圖與國外的“學友”進行課后討論。
(梅寒摘自《南都周刊》2010年第27期,鄺 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