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群,錢美娟
(江蘇省南通瑞慈醫(yī)院超聲科,江蘇南通,226010)
高頻超聲顯像具有無創(chuàng)、無放射性及實時動態(tài)等特點,已成為乳腺疾病診斷的首選檢查方法,超聲檢出乳腺病變敏感性較高,本文對53例乳腺腫塊術前進行超聲觀察,與術后病理對照分析,旨在提高超聲檢查對乳腺腫塊定性診斷的符合率。
本組超聲檢查乳腺占位性病變53例,年齡16~74歲,平均 45歲,均經病理證實,其中良性36例,占68%,惡性17例,占32%,占位直徑8~45 mm,平均26.5 mm,患者大多無明顯癥狀,因無意中或常規(guī)體檢發(fā)現乳腺腫塊來就診。
儀器采用ACUSON Antares和LOGIQ-7,探頭頻率9~13 MHZ,患者取仰臥位,必要時取側臥位,充分暴露乳房,常規(guī)多切面檢查乳房各象限及腋下淋巴結,發(fā)現腫塊后,記錄腫塊的部位、數量、大小形態(tài)、內部回聲、邊界、有無暈、內部微鈣化、后方衰減、側方聲影,使用CDFI觀察腫塊內部及邊緣部的血流及分布情況,觀察頻譜特征,測量各參數值,再結合彈性成像,選擇儀器預設的乳腺檢查條件,根據病灶的具體情況調整深度、增益、聚焦部位、以及二維超聲能清晰辨別囊性與實性腫塊,再切換到彈性成像模式,彈性成像檢查采用實時雙幅模式分別顯示彈性圖及灰階圖,彈性圖的取樣框大于病灶范圍,彈性圖中以彩色編碼表示不同組織的彈性大小,以彈性成像硬度評分5分法結合本儀器的特點制定硬度評分標準,多以實時組織彈性成像評分≥4分,面積比值≥1.6考慮為惡性,硬度評分≤3分,面積比值<1.6考慮為良性病變,其敏感性、特異性和準確性分別為88.3%、90.3%和89.6%。
在對乳腺良惡性病變的血流信號和血流動力學變化評價方面,作者歸納起來主要有:①對顯示最多血管條數的腫瘤超聲切面進行評價,如該超聲切面上顯示的血管條數少于3條,多為良性病變;如血管條數在3條以上時多為惡性病變。②將彩色顯示腫瘤的血流信號豐富程度方面,目前作者仍采用Adler提出的半定量法。0級:病灶內無血流;Ⅰ級:少量血流,病灶內1~2個點狀或細棒狀血管;Ⅱ級:中量血流,病灶內3~4個點狀血管或1條穿支超過病灶半徑血管;Ⅲ級:豐富血流,見5個以上點狀血管或2條較長血管。
53例乳腺腫塊,良性36例,其中乳腺纖維腺瘤22例,囊腫1例,增生病8例,漿液性乳腺炎1例,細菌性乳腺炎1例,導管內乳頭狀瘤3例;惡性17例,其中浸潤性導管癌14例,導管內乳頭狀癌1例,髓樣癌1例,大汗腺癌1例。
53例病灶的二維超聲及多普勒表現與組織彈性成像評分提示,33例病灶呈現良性特征,16例病灶呈惡性表現。對良性病灶行彩色多普勒檢查,其中15例病灶內見點狀及短條狀血流信號,阻力指數(RI):0.54~0.76,13例病灶血流信號不明顯,見表1。彈性評分3分以下33例,4分以上3例,見表2。對惡性病灶行彩色多普勒檢查,11例病灶呈條狀血流信號,RI:0.64~0.95,彈性評分3分以下1例,4分以上16例。
表1 乳腺良惡性腫瘤與血流豐富程度及阻力指數之間的關系
表2 彈性成像硬度評分統(tǒng)計結果
乳腺腫塊是常見的乳腺疾病,早期發(fā)現并判斷腫塊的良惡性,對于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案及手術方式和范圍非常重要,超聲檢查為診斷乳腺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別是由于高頻探頭及高檔彩色多普勒超聲儀的應用,提高了鑒別診斷乳腺良惡性腫塊的符合率。目前,臨床主要依賴二維及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乳腺腫瘤的病理性質做出判斷,常規(guī)二維超聲探查根據腫瘤的邊緣、形態(tài)和回聲分布等特征判別,彩色多普勒多有賴于收縮期峰值流速、阻力指數等頻譜參數以及腫瘤的彩色血流顯示率、血流的形態(tài)及分布進行鑒別。但常規(guī)二維及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對乳腺腫瘤的良惡性鑒別診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2],由于乳腺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在質地上存在的差異性,乳腺超聲彈性成像根據乳腺不同組織的彈性系數差異,通過彩色編碼疊加在二維聲像圖上,根據硬度評分再聯合面積比值,使超聲在乳腺腫瘤的良惡性鑒別診斷上顯示出明顯的差異(P<0.01),從而證實了乳腺腫塊的超聲特征與其病理性質有較高的相關性。
乳腺良性腫塊以纖維腺瘤多見,是由于腺上皮成分和纖維間質細胞兩種成分形成,腫塊呈膨脹性生長,境界清,活動度好,縱橫比<1,大多有完整的包膜,內部一般低回聲,欠均勻,后方回聲增強,壓之腫塊與周圍組織有逆向運動,壓縮性15%~30%,小的纖維腺瘤血供多不明顯,較大的有時可見較豐富的細窄條索狀或管狀血流信號,本組統(tǒng)計阻力指數(RI):0.54~0.76。惡性腫瘤以浸潤性導管癌居多,好發(fā)于外上象限、內上象限及乳暈深部,多數乳腺癌形態(tài)不規(guī)則,呈浸潤性生長,境界不清,無明顯包膜,縱橫比>1,邊緣多呈蟹足樣毛刺狀或銳角多角形,部分腫塊周邊見強回聲暈包繞,是由于腫瘤侵犯周圍腺體及結締組織形成,實時組織彈性成像評分≥4分,面積比值≥1.6,文獻也證實乳腺癌組織學檢查所得的大小明顯大于大體病理學檢查所得的大小[3]。腫塊后方回聲多衰減,其衰減程度與其內部纖維組織含量有關,可見直徑<2 mm的簇狀微小沙礫樣鈣化,是由于營養(yǎng)不良引起的鈣鹽沉積,其顯示率約30%~50%,由于惡性腫瘤能釋放一種“腫瘤血管生長因子”,促進腫瘤及鄰近組織微血管的生成,大多數惡性腫瘤具有豐富的動脈供血,Vmax>20 cm/s,本組統(tǒng)計阻力指數(RI):0.64~0.95,明顯高于良性組(P<0.01)。
綜上所述,在超聲檢查乳腺腫塊的實際操作過程中,盡管腫塊的邊緣和形狀、彩色多普勒及彈性成像圖等對腫瘤的良惡性鑒別的診斷價值已有定論,但良惡性之間有部分的交叉重疊,腫瘤組織的血流灌注情況變化很大,僅靠血流動力學指標難以全面衡量腫瘤血管的全貌,彈性硬度評分也受其病理類型的影響,本組有1例乳腺增生結節(jié)腺病誤診為乳腺癌,1例纖維腺瘤伴增生誤診為乳腺癌,1例髓樣癌彈性評分3分誤診為纖維腺瘤,所以不能僅憑哪一點超聲特征單一判斷腫塊的良惡性,應采用 CDFI半定量 、Vmax、RI、腫瘤的形態(tài)、回聲特征、微鈣化、L/T值、彈性硬度評分及面積比值等多項聯合指標,結合其它影像學診斷手段及臨床癥狀,能更好地提高乳腺良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的準確率,一旦發(fā)現乳腺實性腫塊,而超聲圖像不典型無法確診時,可行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以免延誤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和治療。
[1]Lee,sw,choi H Y,et al.Role of color and power Doppler imaging in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malignant and benign solid breast masses[J].Jclin Ultrasound,2002,30(8):459.
[2]Ozdemir A,Ozdemir H,Maral I,et al.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olid breast lesicns:contribution of Doppler studies to mammography and gray scale imaging[J].J Ultrasound Med,2007,20(10):1091.
[3]Fu Li,Fu X L.The pathology of breast tumors[M].the first edition 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