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初照 (浙江永嘉縣人民醫(yī)院 325100)
宮頸病變是婦科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包括宮頸急慢性炎癥、宮頸尖銳濕疣、宮頸上皮內瘤變及子宮頸癌等。本院從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對72例各類宮頸病變采用高頻電刀(LEEP)治療, 短期觀察效果滿意?,F(xiàn)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72例均為已婚已育婦女,年齡26~55歲,平均37歲。慢性宮頸炎33例(45.8%),其中重度宮頸糜爛伴宮頸肥大22例,宮頸糜爛伴息肉11例;宮頸尖銳濕疣3例(4.2%);LEEP術前陰道鏡病理學診斷為宮頸上皮內瘤變36例(50.0%),其中子宮頸上皮內瘤變(CIN)Ⅰ12例,CINⅡ22例,CINⅢ2例。2例CINⅢ患者要求保留生育功能。
1.2 手術指征 ①CINⅠ,已生育且不能定時隨訪者;②CINⅡ;③CIN Ⅲ尚未生育者;④較大基底的子宮頸管息肉;⑤宮頸尖銳濕疣;⑥重度宮頸糜爛伴宮頸肥大者,久治不愈,臨床癥狀明顯自愿要求治療者。診斷標準參考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婦產科學第6版[1]。同時,在門診常規(guī)行肉眼觀察、宮頸細胞學、陰道鏡檢查。
1.3 手術方法
1.3.1 器械 高頻電波刀,有多種電極,環(huán)形、錐形、三角形、球形等。
1.3.2 方法 術前行血常規(guī)、陰道清潔度檢查,術前3天內禁性生活,且在月經凈后3~7天?;颊呷“螂捉厥?,消毒、暴露宮頸,根據(jù)病變情況可選用半圓形或錐形電極進行宮頸環(huán)切,必要時用碘液標記病變部位,采用不同大小的線圈切割病變組織,盡可能單次將整個病變部位和移行帶切除。出血點可用球形電極電凝止血,術中無麻醉,切除范圍超過病變范圍0.2~0.5cm,深度0.5~2cm。術后用兩塊紗布壓迫止血,24小時后來院取出,切除物均用10%甲醛固定后送病理檢查。CINⅡ、CINⅢ、重度糜爛宮頸肥大、宮頸陳舊裂傷明顯者等切除面積較大。囑患者注意:①術后1個月避免可能使宮頸創(chuàng)面受損的活動。②術后7~14天脫痂期,有少量陰道流血,如出血多要及時就診。③術后1周門診復查,并查詢病理結果。④術后常規(guī)用抗生素3~5天,禁性生活及盆浴3個月。⑤術后第1、2、3個月隨訪,期間如有不適隨時就診。記錄創(chuàng)面修復、陰道流血及分泌物情況,CIN患者術后3個月行宮頸細胞學檢查。
2.1 術中情況 72例患者術中只有8例(11.1%)訴下腹輕微墜痛,能忍受,無其他不適。手術時間2~15min,平均4.6min;術中出血量1~30ml,平均8ml。
2.2 手術前后病理檢查情況 72例手術前后病理診斷級別相符53例,符合率為73.6%;術后病理級別升高10例,占13.9%;降低9例,占12.5%。詳見表1。
2.3 術后隨訪 除1例原位癌患者已行子宮全切術,1例早期宮頸浸潤癌行擴大全子宮切除術外,余70例患者隨訪情況:62例(88.6%)術后陰道出血少于月經量;8例(11.4%)術后6~12天出血曾多于月經量,其中2例出血多伴血塊排出,予紗布壓迫后好轉。術后1個月隨訪見5例宮頸創(chuàng)面感染,經陰道用藥抗感染治療后好轉,第2個月減輕。術后2個月隨訪見宮頸表面光滑上皮化63例(90.0%),宮頸輕度糜爛7例(10.0%);宮頸恢復至正常形態(tài)及大小66例(94.3%),宮頸形態(tài)稍差4例(5.7%);發(fā)生輕度宮頸粘連7例(10.0%),對癥治療后痊愈。CIN患者術后3個月宮頸細胞學檢查均無異常,宮頸息肉和宮頸濕疣者治療后未見息肉或疣體。術前以慢性宮頸炎行LEEP者臨床癥狀改善明顯,其余患者短期隨訪未見其他并發(fā)癥出現(xiàn)。
表1 LEEP手術前術后病理檢查結果比較 [例(%)]
3.1 慢性宮頸炎有宮頸糜爛、宮頸息肉、宮頸腺囊腫、宮頸肥大等多種病理表現(xiàn),臨床表現(xiàn)陰道分泌物多,呈膿性或膿血性;經常下腹墜脹痛、腰骶痛;宮頸有觸痛,接觸性出血。其病因復雜,與物理、化學刺激、損傷及感染有關,常因癥狀明顯要求治療,采用局部上藥、微波、冷凍等治療對重度宮頸糜爛及肥大者效果欠佳,采用LEEP治療可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LEEP刀環(huán)形電切宮頸,將其炎性增生的宮頸部分切除,宮頸恢復正常大小,達到治療及宮頸整形效果,同樣適用于宮頸濕疣或息肉患者,對大基底宮頸息肉采用LEEP錐形電極環(huán)形切除頸管黏膜,能減少復發(fā)。本文33例慢性宮頸炎患者術后病理檢出1例早期浸潤癌,術前經宮頸細胞學檢查、陰道鏡、宮頸活檢均未發(fā)現(xiàn)此例宮頸癌。因宮頸重度糜爛伴息肉行LEEP宮頸錐切術后病檢確診,故認為LEEP送檢標本優(yōu)于宮頸多點活檢,對診斷宮頸病變有價值,以防宮頸癌漏診和延誤治療。但應用LEEP一次完成診斷與治療,其缺點是過度治療率偏高,為盡可能地減少過度治療和治療不徹底,術前應做好全面檢查,逐步規(guī)范宮頸病變的“細胞學-陰道鏡-組織病理學”三階梯診治。
3.2 子宮頸上皮內瘤變是與宮頸浸潤癌密切相關的一組癌前病變, 包括宮頸非典型增生和宮頸原位癌,由CINⅠ級到CINⅢ級,反映宮頸癌發(fā)生、發(fā)展中的連續(xù)過程[2]。因此,用LEEP刀治療CIN,能有效地遏制其病變,即阻斷CIN早期浸潤癌的發(fā)展過程,是宮頸癌防治的重要階段。對于CINⅠ隨訪困難者行LEEP是必要的,本組中72例通過LEEP術后病理級別提高10例,說明LEEP應用對提高診斷率有肯定的作用。其中病理報告示宮頸癌的2例,及時行手術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LEEP術后3個月70例患者細胞學檢查陰性,由此可見通過LEEP手術及時發(fā)現(xiàn)病灶,并得到正確治療。術后病理級別下降可能與術前取材在病變最嚴重的部位、病變局限或術前藥物治療等有關。LEEP治療宮頸CIN安全有效,術后近期并發(fā)癥主要是術后出血和感染,由于術后仍有病變持續(xù)存在及復發(fā)可能,所以治療后應密切隨訪,尤其是術后的前2年[3]。另外,也有報道LEEP治療宮頸原位癌后復發(fā)率為29%,而冷刀錐切(CKC)治療后復發(fā)率僅為6%,認為LEEP不宜用于原位癌[4]。雖然本文CIN患者術后3個月宮頸細胞學檢查均無異常,但是CINⅢ患者例數(shù)不多,仍需長時間隨診,所以筆者認為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CINⅢ患者可首選冷刀錐切。
綜上,筆者認為LEEP操作簡單、術后并發(fā)癥少、成功率高,是診治宮頸病變的一種有效手段,尤其適用于CIN,對防治宮頸癌具有重要意義;但由于本次隨訪時間較短,長期效果有待今后延長隨訪時間進一步觀察。
[1]樂杰.婦產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
[2]豐有吉,沈鏗.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308.
[3]李軼梅,李勁,吳曉玲.LEEP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133例療效及其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現(xiàn)代婦產科進展,2008,17(4):298-301.
[4]郎景和.子宮上皮內瘤變的診斷與治療[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1,36(5): 26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