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小思
不會想象,絕對寫不出精彩的文章,本文應該說明了這樣一個真理,作者由窗前的一根羽毛,想到了陶淵明的諸多詩句,又想到了鳥的遷徙與鳥的歌唱,瑰麗的想象中同時蘊含了作者的思考與愿望。文筆流暢,深沉精致。
(指導老師
張興武)
窗前有一根羽毛,平凡的,灰色,它黯然地躺在窗臺上,偶爾顫動一下。
我仰望天空,天空沒有風起云涌,湛藍且平靜。我試圖尋找那只粗心的小鳥,未果?;蛟S它正在換羽毛,也有可能用喙啄跳蚤時不小心落下了,抑或它被哪個頑皮的小子用彈弓打中了……種種猜想,得不到任何回應。突然想起泰戈爾的詩句:“天空中沒有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泰戈爾是不是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鳥?春天時鳥兒們飛來飛去搬運筑巢的枝葉,有了寶寶后又為它們覓食,冬天來了又要勇敢地遷徙。鳥兒的一生充實而偉大。
愛鳥之人,非陶淵明莫屬?!稓w園田居》(其一)中寫道:“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彼呀y(tǒng)治階級的上層社會斥為“塵網(wǎng)”,把人投身其中看成是“羈鳥”;而《歸去來兮辭》中的“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與“羈鳥戀舊林”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吧綒馊障?,飛鳥相與還”中的鳥搖身一變,變成了恬靜、悠然的象征。鳥兒若在籠中則讓人寄托渴望自由閑適之情,若在空中又成了詩人羨慕的對象。無論何時何地,鳥兒總是人靈魂深處的知己。它的眼珠子小巧閃亮,偶然一瞥,抑或間或一轉,神氣與美麗不言而喻。
我相信,鳥是最懂感情的。有一篇童話,講的是鳥媽媽和鳥寶寶在一戶人家的大院里安了家,因為鳥寶寶不小心從樹上的鳥巢里掉下來,所以鳥媽媽只好又在地面上筑巢??墒牵斓搅?,鳥寶寶還是瘦弱得很,它還是無法展翅飛翔,于是鳥媽媽就仍將它留在了原處。鳥媽媽每天都要外出給它覓食。后來,鳥媽媽快累死了,托風把它的眼淚寄給鳥寶寶,讓淚珠告訴鳥寶寶:“千萬別讓大院里的野貓給捉住了!”
據(jù)說,鳥兒遷徙危險而漫長,有許多鳥兒落隊或者在路途中被射殺,但其余的鳥兒依然沒有放棄。有人說,那只是一種習慣,它們習慣了一種殘忍,便絲毫不覺悲壯或偉大??晌乙詾椋幢闶橇晳T。那也要多大的勇氣和毅力啊!它們很有可能在血與淚的掙扎中最后還是逃不脫自然的主宰,慘烈地死去,甚至身體都被野狗吃掉……
布谷叫代表著春天來了,麻雀聒噪得讓人心煩,百靈與畫眉叫得清脆動聽,鸚鵡總是喧鬧著模仿人。然而,它們也許在為戀人歌唱,為親人歌唱。為自然母親歌唱,也為自己短暫的生命與坎坷的路途歌唱。它們或許交流著哪種蟲子比較可口。哪棵大樹最溫馨,哪戶人家最友好,哪個寶寶最健壯??墒侨祟悈s愈發(fā)地自以為是,砍樹,捕鳥,掏鳥蛋……可是鳥兒又能怎樣呢?它們只有不知疲倦地歌唱,歌唱……
我將羽毛小心收好,如果有鳥兒回來找尋,我一定會微笑著還給它。請它別再憂傷,別再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