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立松
左宗棠曾三試不第,本打算在老家湘潭做一輩子農(nóng)民。他要求子弟守耕讀寒素家風,反對學而優(yōu)則仕。左宗棠不要求兒子們獲取高官顯爵,也不希望他們做文人雅士,而是要求他們以耕讀為業(yè)。在他看來,一旦左氏家族大廈將傾,子孫們可以做個農(nóng)民來謀生。左宗棠認為,文人僅得一時浮名,良農(nóng)可延綿百年。同治五年,左宗棠的四個兒子均已長大成人,漸諳事故而求父教心切。左宗棠便乘機賜字教子,為家塾寫下一聯(lián):要大門閭,積德累善;是好子弟,耕田讀書。
左宗棠期望兒子們讀書做人,先要立志,要學古代圣賢豪杰懷有“身無半畝,心憂天下”的宏志。他反對孩子們少時志大言大,并不希望他們過早入世。他堅信,學問本領都是在蕭閑寂寞中練習出來的。他勸誡兒子要專意讀書,不要著急出來做事。知識積累多了,能力歷練久了,一旦事權到手,處置事情便游刃有余,有一兩樁大事辦得妥當了,便可以聞名于世。
左宗棠輕科名、重實學,不以孩子應試為有志上進。長子孝威曾寫信告訴他,想等到科舉高中后再讀有用的書。左宗棠卻大不以為然:“想轟轟烈烈做一個有用的人,難道一定要通過科第嗎?”在家書中,他多次勸阻子弟不要參加科舉考試。同治七年,孝威躊躇滿志地參加京城會試,左宗棠得知后勃然大怒,寫了一封措辭嚴厲的家書:“你不知好好讀書,以參加考試博取功名為榮,喜歡與品格低下不如自己的人為伍,你還能讓我指望嗎?”
清末,民風士習至為淺薄,官宦子弟多交結(jié)淫朋逸友,今日戲場、明日酒館,狂嫖爛賭,而成為“下流種子”。左宗棠擔心兒子們沾染上紈袴子弟的惡習,便極力倡導“咬得菜根,百事可作”。他深知自己位高權重,圍攏在子弟周邊的多是阿諛逢迎之徒。他在家書中說,人們都以世家子弟對待你們,規(guī)勸有益的話很少說,時間久了,就助長了你們矜夸的氣焰。他告誡兒子們:做人要低調(diào)、謙虛謹慎,不可有傲氣和名士氣,一切言行都要慎之又慎。同治元年,他因?qū)医ㄜ姽?恩詔任內(nèi)可蔭一子。在當時,封妻蔭子,可謂曠世的榮耀。但他卻擔心兒子因靠父親的關系走上仕途會失去樸拙的作風,竟兩次上書不接受蔭子,堅決婉謝朝廷厚愛。
左宗棠的家庭教育產(chǎn)生了良好的效果,他的家“入門雖三尺之童,見客均彬彬有禮”,左氏后人,雖不名垂千古,但在各自的領域也小有成就,而且他的女兒們善工詩文,善良嫻淑,個個都有詩集留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