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青平
我面前有兩塊石頭。一塊稍大,呈橘紅色;一塊稍小,呈黃綠色。兩塊石頭的收藏者陸先生告訴我,大一點的叫雄黃,小一點的叫雌黃,它們又被稱作鴛鴦石。
在湘鄂交界的地方,有一個叫石門的小城。1965年9月,在石門界牌峪發(fā)現(xiàn)一顆特大雄黃晶體,體積為8×5.4×3.5厘米,重量為255.32克。 1988年這顆泛著鮮紅光澤的特大雄黃晶體,參加了在美國的圖森舉辦的國際標(biāo)本及寶石珍品展覽會,引起了巨大轟動。
在自然界,動物和植物有雄雌之分,礦物也有雄雌之分。雄黃和雌黃就是一對天然佳偶,它們在山巖中總是形影不離,像水中成雙成對的鴛鴦。雄黃的化學(xué)成分是四硫化四砷,色彩鮮紅,俗稱為雞血石。雌黃的化學(xué)成分是三硫化二砷,帶淺綠的檸檬色,俗稱為檸檬石。兩塊石頭放在一起,一雄一雌,一紅一綠,酷似一對恩愛夫妻,于是人們稱它們鴛鴦石。
雄黃和雌黃是石頭,也是藥材。從藥性上看,它們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除了顏色,它們還有其他兩點差異:一是雌黃的天然儲量少,價格貴;二是雄黃的化學(xué)性質(zhì)活潑,長時間接受陽光照射,會慢慢變成雌黃。
雄黃有祛風(fēng)、殺蟲、解毒的功效。它的特殊辛味,蛇蟲聞到會很快逃走。因此一些從事野外工作的人,經(jīng)常隨身帶著雄黃,以防毒蛇野獸的侵襲。如果再添上雌黃,兩樣放在一起,效力會更強大。
陸先生的一位朋友是地質(zhì)工作者,就親身經(jīng)歷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年春天,他和同事進(jìn)山搞礦物勘探,在攀登張家界黃獅峰時,不慎踏進(jìn)蛇窩。四五月份,正是蛇出蟄的時候,幾十尾大大小小的蛇,將他們團團圍住。一個個吐著火紅的舌頭,咄咄逼人,情況非常危急。
這位朋友突然想起臨行前,老母親往他褲兜里裝過兩塊小石頭,說可以避邪護身保平安,就連忙掏出來。大大小小的蛇,立馬調(diào)轉(zhuǎn)頭逃之夭夭……那天,幾個人平安無恙地歸來。后來,朋友把兩塊石頭送給了陸先生,這便是我面前的鴛鴦石。
多么神奇的石頭!我禁不住發(fā)出一聲感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