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衛(wèi)
入夏后,居委會的工作基本上進入了“休眠狀態(tài)”。如何再找出工作上的新亮點呢?居委會主任龔大媽冥思苦想,一時間難以找到“突破口”。
某天上班后,龔大媽與東頭宿舍的王大伯談起今年高考,王大伯說四樓黃大剛的兒子榮登全市理科榜首。
這話讓龔大媽的精神為之一振,她追問道:“老王,真有此事?我只聽說大剛的兒子勤學上進,得過好幾次奧賽獎。好,這個好!我們應該樹樹這個典型?!?/p>
瞬間,龔大媽腦子里飛轉(zhuǎn)著,一個“狀元屋”的策劃在她心里已有了雛形。
回辦公室后,龔大媽召集副主任和辦事員小衛(wèi)開了個短會,把她的計劃和盤托出:“我剛得到一個特大喜訊,居民黃大剛的兒子今年勇奪全市理科狀元?,F(xiàn)在我決定,全面啟動‘狀元屋工程。黃大剛的家境還過得去,這不行,要動員他家搬進一樓的麻將室,那里光線暗了些,但可以體現(xiàn)寒門本色,更有勵志的意義。你們?nèi)ゲ贾靡幌?家具簡單些,做飯換煤爐。我估計,馬上會有記者來采訪。讓他家在那兒暫住兩個月,一直到招錄完再搬回。”
龔大媽親自上門做黃大剛的工作。
起先,大剛不同意,但龔大媽曉以大義,說此舉能推動整個社區(qū)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接著許諾這之后按優(yōu)惠租金提供給他家一個街頭門面。
大剛拗不過龔大媽一片苦心,想到用門面做點小生意,以后能給兒子掙點學費,最后,他“愉快”地搬進了麻將室。
果不出所料,媒體聽說城區(qū)這個破舊的宿舍樓里出了個狀元,立刻聞風而動。
帶著一撥又一撥的記者,指著一樓那間光線昏暗的陋室,龔大媽動情地說:“看,這就是我們狀元的家。三口人擠在不足十五平方米的屋子里,冬季如冷庫,夏天像蒸籠……黃大剛下崗后,靠打零工養(yǎng)活全家。妻子身體不好,一直在吃藥。他兒子能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成才,不容易啊!”
狀元成才的經(jīng)歷在各媒體的教育專版刊登后,來參觀取經(jīng)的人絡繹不絕。還有好心人給黃家送來了捐款,黃大剛的門面不久也正式開了張。
給各媒體的匯報材料是我寫的。那天,龔大媽讓我在電腦上敲下了這樣一段文字:逆境“煅”才子,寒門狀元秀。黃大剛教子的成功經(jīng)驗告訴我們,貧窮并不可怕,怕就怕沒有向困難挑戰(zhàn)的決心和勇氣……內(nèi)容十分勵志,我自己讀著也覺得很感人。
【原載2010年7月1日《檢察日
報·市井小品》】
題圖 / 造假 / 蓋桂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