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云
不可否認,發(fā)財致富的夢想是推動社會前進的重要動力。同樣不可否認,發(fā)財致富的人始終是少數。而那些沒有發(fā)財的平凡的大多數,雖然卑微,但并不卑賤,因為他們在各行各業(yè)的踏實工作,支撐起了整個社會。他們同樣值得尊重。如果一個社會人人都想發(fā)財致富,不尊重平凡的職業(yè),不甘于平凡的職業(yè),那么社會就有些病態(tài)了。
令人擔心的是,現在就有這樣的趨勢。最近有關“踏實工作”和“發(fā)財致富”的討論很熱烈。有人在網上發(fā)帖稱:當下年輕人通過踏實工作,已很難走上致富道路。“很多長輩辛苦工作一輩子就積攢下幾十萬元,相反地,很多根本不踏實工作的人,僅僅靠炒房、炒股就成了百萬富翁”。而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調查顯示,76.8%的人對此表示認同。(2010年6月23日《羊城晚報》)
我們贊同討論中對于靠炒房、炒股等投機手段(投資和投機只有一字之差,也確實只有一步之遙)致富的不平和擔憂。但討論中表現出來的對于發(fā)財致富的渴求,踏實工作一定就要發(fā)財致富的理想邏輯,又感到一絲不安。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們這個社會的價值觀變得越來越單一,人們對于發(fā)財致富的渴望如此強烈,以至于成為考量人生是否成功的惟一標準。發(fā)財致富是每個個體合情合理的夢想,但如果全社會都陷入幾近癲狂的發(fā)財氛圍中,無論如何也不能說是正常的。這種單一的價值觀造就的社會氛圍,顯然不會令絕大多數人感到舒服。常識告訴我們,一個社會當中,發(fā)財致富的始終是少數。那么在這樣的價值觀對照下,絕大多數人的人生都是不成功的,由此給人們造成的巨大壓力,可想而知。而對于社會來講,越來越多的人發(fā)財致富心切,造成了整個社會的浮躁,進而也造成了社會的不穩(wěn)定因素。
是什么造就了幾乎是全民的狂熱發(fā)財夢想呢?事實上,狂熱的程度與貧窮的程度是成正比的。越是生活貧窮,就越希望改變自己的命運,越是希望發(fā)財。為什么合法的彩票與不合法的六合彩,在社會底層群體當中最為流行,甚至變成一種近乎于信仰的東西,原因就在這里了。在我們這個社會總財富已經不菲的情況下,社會中下層的絕大多數人的打拼,還只是為了滿足低層次的生存需求。無法依賴踏實的工作過上體面的、有尊嚴的生活。試想,一個人工作和生活的全部目的只是為了生存,他不夢想發(fā)財致富,又應該去夢想什么呢?
因此,問題的關鍵是改變不合理的分配機制,讓社會絕大多數人的辛勤勞動有合理的回報。合理的回報并不是說每個人都發(fā)財致富,但可以保障人們的生活超越生存的層面,獲得體面和尊嚴。一個好的社會,一定是能夠讓絕大多數從事平凡工作的人獲得尊重的社會,這種尊重的基礎,就是能夠令人追求超越物質財富的財富。人們惟有獲得了體面和尊嚴,才能以平和的、順其自然的心態(tài)對待發(fā)財致富,實現人生自我價值,才會出現多元的追求,追求物質財富以外更多的、更有意義的事物。也正是這樣多元的價值觀,才是社會健康和諧的基石。
【原載2010年6月24日《羊城
晚報》】
插圖 / 陷阱 / 喬納森·埃文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