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紹武
去年初找了關系,交過不菲的“贊助費”,我終于把兒子轉進市里那所聞名的重點小學。兒子所在的班基本上是找路子進來的。有的家長是大款,還有的握有實權,少量是像我們這樣一般家庭的冤大頭。
兒子基礎好,幾次考試后脫穎而出,改選時當上了班長,同學里有不少“粉絲”。我也跟著沾光,被班主任樹為優(yōu)秀家長。
一次家長會上,我又介紹了教子經驗,家長們欽佩不已。散會后,一位自稱“普通干部”的中年人說,由他做東,再約上十幾個還不熟識的家長吃頓飯,好向我進一步討教。
盛情難卻,欣然前往。通過在高級酒店席間“切磋”,我這才知道,中年人是某職能部門的頭,其他家長的分量也不輕。他提議,現在不是時興稱“友”嗎?玩股票的叫“股友”,還有“網友”等,都是孩子的父母,以后彼此就稱“家友”吧!有啥事打聲招呼,盡量幫忙。
平常還的確有些難事,有的扛扛就過了;而通過正常渠道來解決,往往費周折,效率也不高。自從有了這些鐵桿“家友”,沒想到,生活發(fā)生了根本的改變。
一日,宿舍樓里突然斷電。查了后,是負荷太大、線路老化所致。打了幾次維修電話,只聽樓梯響,不見鬼下樓。維修的說:“忙不過來?!币娊址恢?我突然想起了一個“家友”,他正好管這塊。試著打了手機,他答應得很爽快。沒多大會兒,維修車急馳而至,半個小時就弄好了。當空調又開始歡快地運轉,宿舍樓又現光明時,現場發(fā)出了一陣歡呼。
再后來,外甥女大學畢業(yè),找工作四處碰壁。萬般無奈,我提著禮品,硬著頭皮找了另一位“家友”。沒想到,禮品他硬不要,當即打了幾個電話,就把她安排到電信服務大廳當前臺接待員。這下我真實領略了“家友”的神奇魅力。
上周又開家長會,“家友”重聚,分外親熱。我咬牙在一家高檔酒店請了客,密切彼此的交情。第二天,我把請客的事跟兒子說了,他不屑:“爸,我知道?!矣讶锩媾轮挥心阕顩]本事。要不是我當班長,成績好,同學求我關照,別人才不會給你這些面子呢!”
選自《湘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