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克發(fā)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 電子信息系,重慶 401331)
基爾霍夫第二定律中符號法則的分析
彭克發(fā)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 電子信息系,重慶 401331)
在《電路分析》教材中,有關(guān)含源部分電路,閉合回路中的支路法、回路法,以及疊加原理等幾部分內(nèi)容,是教學的重點,在電壓、電勢的符號規(guī)定上,又成為學生的難點。筆者認為之所以會成為難點,其原因有二:
1)在現(xiàn)行諸多同類教材中,各編者根據(jù)自己的習慣傾向,有自己的法則,各說不一,雖然每本教材自身是自洽的,統(tǒng)一的,但學生仍感到記不住,抓不穩(wěn),在運用時,出現(xiàn)似是而非的混亂局面。
2)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上述局面呢?筆者認為根本原因在于各教材在對自己的符號法則的規(guī)定上,并沒有從物理意義上作深刻的研究,使學生能夠接受的闡述。設(shè)身處地站在學生的角度看,當他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時候,必然要引起混淆??克烙浖扔洸焕?,也用不活。這就是難點的癥結(jié)所在。
基于以上的分析,筆者在教學中,著重從物理本質(zhì)上闡述它的意義,實踐證明這是行之有效的教法。
具體教法安排如下:
1)講授“含源電路中任意兩點間的電壓計算”:
(1)在實際電路中,設(shè)電流I為參考方向;求電阻兩端的電壓Uab=?如下圖所示。
因為電流總是從高電勢流向低電勢,即?a>?b,我們稱之為電勢的降落。
(2)在實際電路中,還可沿參考電流的反方向入手,求電阻兩端的電壓Uab=?(如圖1所示,I'=-I)
在上例的基礎(chǔ)上,寫上可得:
若我們從另一角度去理解,即從I'=-I去理解,
Uab=I'R=-IR= -Uab與上述結(jié)果完全相同。
說明:當參考電流I的方向與真實電流I'的方向相反時,只需把I'理解為-I,則計算結(jié)果不變,且物理意義也不變。
對于電源來說,它的正端電勢總是高于它的負端電勢如下圖所示。
若用此電源接上負載電阻R形成回路,則電流的方向在該電源內(nèi)部總是由低電勢(負端)流向高電勢(正端),表面上看來與電源外部電流總是由高電勢流向低電勢的規(guī)律相矛盾,但從本質(zhì)上講,在電源中,正電荷受的局外力克服了正端與負端之間的電場力作用,恰好使正電荷從電源的負湍流向正端;在電源外部,如大家所知的從正端流向負端從而形成了電流的持續(xù)流動。
由此,我們把一個電源的電動勢的方向規(guī)定為從負端指向正端,這正是電勢升高的方向,它與外部電流實際從哪個方向流動無關(guān),完全由電源自身的正、負端確定。
若參考電流方向如下圖所示,問ab的間電壓Uab=?
顯然a→b的方向與參考電流方向一致,可以肯定?a>?b.
其中Uac為真實的電壓降 即Uac=IR
Uab為真實的電壓升 即Ucb= -E
可見,總的真實電壓降Uab=IR+E
由此,我們可以總結(jié)出電動勢E在電路電壓計算時的符號法則:
1)取電動勢E的實際方向,由電源負端指向正端;
2)若電動勢E的實際方向與參考電源I的方向一致時,則取電動勢E為負;反之,則取電動勢E為正。
如下圖所示。
若真實電流方向I是從a→b
則 電動勢E的方向與參考電流I的方向相反,我們應取正
這與物理本質(zhì)是一致的:電流的方向從a→b,說明R上有真正的電壓降。
此外,C點的電勢?c又高于b點的電勢?b
則a點比b點總共高出的電勢為;
可見,與法則一致。
當以上討論中,把I換為I'=-I的方向時,即換為求電勢總的升高 Uba時,
因為Uab= -Uab(由于I'與 E同時反符號,
故仍有Uab=IR+E 使得Uba剛好與Uab反符號)
可見,以上公式Uab=IR±E及電動勢E的符號規(guī)定法則適用于電流為任意參考方向,其最后結(jié)果與物理事實仍然一致。
如下圖所示,選定繞行方向為參考方向。
由此,可以總結(jié)出以下的規(guī)律——對任意的閉臺回路而言,它的總電壓值恒為零;同時總結(jié)出法則——以繞行方向作參考方向時,則有:
1)各支路電流方向與繞行方向一致時,它所經(jīng)過的電阻上的電壓降取正;反之,電阻的電壓降取負;
2)E的正、負號規(guī)定;E的方向與繞行方向一致,取負;反之,E就取為正。
可見,開路計算公式的符號規(guī)則與回路計算公式的符號規(guī)則一致,不同點在于前者以電流方向為參考方向,后者以繞行方向為參考方向。
Analysis of symbol rules in the second Kirchhoff Law
PENG Ke-fa
《電路分析》是電子類專業(yè)基礎(chǔ)課的基礎(chǔ),而且《電路分析》教材中的基爾霍夫定律是解決有關(guān)含源部分電路,閉合回路中的支路法、回路法,以及疊加原理等幾部分內(nèi)容的重要定律,又是教學的重點。但是,卻在電壓、電勢的符號規(guī)定上,又成為學生的難點,使學生在學習過程很難理解和掌握。筆者認為其根本原因在于各教材在對自己的符號法則的規(guī)定上,并沒有從物理意義上作深刻的研究,使學生能夠接受的闡述?;谶@點,筆者在教學中,著重從物理本質(zhì)上闡述它的意義,使學生便于理解,易于掌握,經(jīng)過實踐證明這是行之有效的教法。
基爾霍夫定律;閉合回路;疊加原理;電動勢
彭克發(fā)(1956-),男,重慶沙坪壩虎溪人,教授,本科,研究方向為電子信息技術(shù)。
G642
B
1009-0134(2010)06-0107-03
10.3969/j.issn.1009-0134.2010.06.36
2010-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