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式教學中最大的弊病在于一個“閑”字,往往存在著教學主題不明確、教學過程自由散漫、缺乏思維深度、浪費時間和道聽途說等諸多問題,使教學缺乏系統(tǒng)性、邏輯性和嚴謹性,其受指責最多之處是致使學習者浪費時光?!昂蟛桊^時代式教學”是在汲取茶館文化中的情景多樣、文化多元、服務多層、方式多變、互動多向、管理民主等精髓的基礎上,通過精心教學設計、有效推進教學進程、注重思維引導與點撥、實時調控與反饋等途徑,努力解決茶館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由于其注重教學情境設置,強調教學過程中的協(xié)作會話、意義建構、思維的沖突與控制、學習個體的主動探究和問題解決策略的形成,符合課程發(fā)展理念,更符合學習者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點,因此能有效達成內化知識、習得技能、形成價值觀等方面的教學目標。
“后茶館時代式教學”最美妙之處在于一個“議”字,在議中學、議中做、議中思、議中自我發(fā)展。因此,“后茶館時代式教學”非常注重情景設置的科學性、討論話題的明確性、思考過程的邏輯陛、最終結論的明確性。其中,情景設置的合理、科學為首要?!昂蟛桊^時代式教學”需要教師常有神來之筆,巧妙設計教學情景。因為良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精彩的教學隋景設置,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終提升課堂品味?,F列舉科學設置問題隋景的幾種方法。
1 圖畫再現情境。情景喚醒注意
勞娜·埃立森在《學習時大腦必須做些什么》中說:“因為大腦無法注意每一件事,所以索然無味、令人厭煩或者單調沉悶的課將完全不能被記住?!币虼恕=虒W情景的設置需以喚醒學生的有效注意為首要。教師通過圖片、圖畫、板畫和模型等形式,呈現生活中的真實情景,喚醒學生注意、引發(fā)質疑,則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其思維質量,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某省優(yōu)質課評比活動中,一位教師執(zhí)教“生長素的發(fā)現”一課。在參賽前,他觀察到承辦學校的圖書館邊上有兩株銀杏,其中一株挺拔,另一株彎斜,用數碼相機拍下樹的照片后,放在了多媒體課件的首頁。上課開始,教師提問如下:“你知道這兩株銀杏長在校園的什么位置嗎?什么原因導致了這兩株銀杏生長形態(tài)產生了明顯差異?”當校園中與學生朝夕相伴的銀杏出現在課堂中時,學生一陣驚呼,并馬上展開熱烈討論。這位教師將生活中學生熟視無睹的真實情景,以圖畫的形式在特定的教學環(huán)境中呈現出來,能迅速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問題的本質,引發(fā)了學生對于植物向光性形成本質進一步探究的欲望。同時于無聲處告訴學生:生物學習要細觀察、多思考、巧實驗、善分析。情景真實、設置巧妙、問題指向明確,引發(fā)了學生對于植物向光性形成原因問題的深入思考,也讓學生在觀察的周密性和思維的邏輯性等方面得以發(fā)展。教師以圖畫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時,也要注意不能走入“為了圖畫而情景”的誤區(qū),圖畫情景要真實、客觀、簡潔,由圖畫引出的問題要指向明確、切中要害。
2 實驗引發(fā)質疑。質疑激蕩思維
在美國2061計劃的第一份重要報告一《面向全體美國人的科學》中明確指出:“學習活動不僅應該有助于積累關于世界的科學知識,亦應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習慣,學生應形成對證據、邏輯和科學見解提出疑問的習慣。”因此,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演示與分組實驗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也可以在教師或興趣小組前期完成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圖片、視頻、表格等數據呈示、交流實驗來創(chuàng)設情境。不管是學生動手操作、仔細觀察,還是認真傾聽、協(xié)商會話,教學情景設置的主要目的是需要引導學生對實驗假設、實驗材料選擇、操作步驟設計、實驗現象觀察、實驗數據分析等問題提出見解或質疑,激蕩思維,從而熟練實驗操作技能、形成科學思想、掌握科學知識,并在科學實驗中逐步形成嚴謹、求實、仔細、堅韌的品格。
某次新課程觀摩活動中,筆者執(zhí)教“探究影響酶活性因素的模型構建和遷移應用”一課。在課前,利用學校實驗室進行了“探究H2O2酶催化H2O2分解的最適pH、探究溫度對a-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影響”等教材實驗,還以馬鈴薯條為實驗材料進行了“酶濃度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的拓展性實驗,并采集了實驗相關的圖片、視頻和數據。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將“探究溫度對a-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影響”的實驗過程,通過圖片和視頻文件等形式呈現給學生。在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基礎上,提出以下問題:①某同學認為:“在pH為7的緩沖溶液中,氣泡產生的速率最快,帶火星的衛(wèi)生香復燃程度最劇烈,由此可推斷H2O2酶催化過氧化氫分解的最適pH一定為7。”你是否同意這樣的觀點?為了保證實驗結論的嚴謹性,你認為該如何進行下一步實驗?②另有同學認為:“實驗裝置中H2O2分解產生氧是雞肝研磨液中的其他化學物質與H2O2純化學反應所導致的,與H2O2酶的催化并無直接關系。”請你根據酶的特性,設計簡單的實驗加以證明該觀點是否正確?③為了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在增加水浴裝置的基礎上,能否繼續(xù)利用上述實驗材料進行探究?為什么?問題①的設置,讓學生更深入感悟“科學能無限接近真理,但可能永遠無法達到真理”的科學思想,同時也發(fā)展了“濃度梯度設置,無限逼近”的實驗方法。通過設置問題②,在科學方法上讓學生掌握對比實驗與對照實驗的設置方法,在知識上可以讓學生更為深入地理解酶的特性。而問題③,不僅讓學生理解科學實驗需要選擇合適的實驗材料,也幫助學生理解了人教版教材中建議“以H2O2酶為實驗材料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以a-淀粉酶為實驗材料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的原因”。后續(xù)教學中,教師則應幫助學生“以a-淀粉酶為實驗材料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實驗中鑒定淀粉是否被水解時,選擇碘液比斐林試劑更合適。通過實驗設置教學情境,不僅信息真實客觀、問題指向明確,而且具有局部細節(jié)放大、動態(tài)過程停頓、重復實驗等特點,因此更能引發(fā)學生有質量的思維,有利于學生形成對證據、邏輯和科學見解提出疑問的習慣。而生物課堂中強調“做中學、學中思、思考中不斷發(fā)展”韻教學思想,是能真正促進學生素養(yǎng)發(fā)展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以實驗創(chuàng)設情境時,教師務必注意實驗本身的科學、客觀、規(guī)范與真實。教師要盡可能采用實驗拓展、探究延伸等方式,讓學生多角度、立體化地思考問題、質疑事物本身,從而激蕩其思維,達成掌握知識、形成方法、提升素養(yǎng)的目標。
3 故事創(chuàng)設懸疑。懸疑激發(fā)沖突
懸疑是指文藝作品(或影視戲劇)引起的讀者(觀眾)對情節(jié)發(fā)展和人物命運的關切心情。課堂中,教師通過引入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來創(chuàng)設懸疑,引發(fā)學生原有認知和故事情景間的沖突,從而觸發(fā)學生學習新知、探究科學的強烈欲望,便于引導學生專心致志、排除干擾,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來。
某位教師在執(zhí)教人教版教材“伴性遺傳”一課時,并未采用教材中道爾頓的事例,而是講述了一個“縣衙驗尸官謀材害命又嫁禍于與死者駝背有矛盾的啞巴”的故事,由故事引發(fā)的學生對色盲遺傳的好奇之心與深入探究欲望,作為課堂一條清晰的主線,牽引著師生共同向前,使得整堂課清晰流暢、氣氛活躍、效果明顯。所以,可以夸張地說:“一段精彩的課堂引入,就是一節(jié)精彩的課!”以故事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時,所引用的故事情節(jié)不能過于復雜、夸張、媚俗和迷信,應與所授知識有緊密結合之處或切入點,故事的謎團可用本課知識進行解釋??傊?,教師以故事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時,務求情節(jié)簡單生動、敘述思路明確、敘述方式帶有懸疑性,能激發(fā)探究欲望,引領學生逐步接近科學本身。
4 問題觸發(fā)聯(lián)想。事實驗證科學
鮑波爾曾這樣說過:“正是問題激發(fā)我們去學習。去實踐,去觀察?!痹凇睹绹茖W教育標準》中則這樣提到:“教學應強調理解的質而非信息的量;學生們需要有很多不同的機會參與諸如收集證據、觀察現象、撰寫概述、會見記者、使用儀器等與科學有關的活動?!焙玫膯栴}情境不僅能誘發(fā)認知沖突,引導學生在復雜的問題情景中提煉信息,還能幫助學生展開聯(lián)想、發(fā)現并提出問題,產生深入探究問題本質的強烈欲望。
具體教學中,可以通過設計層次性、梯度式的問題串,以問題驅動學生的學習過程。如筆者在執(zhí)教“細胞間信息傳遞與信號轉換”一課時,首先通過媒體呈現一組“癌細胞在體內轉移與擴散、培養(yǎng)瓶中的癌細胞失去接觸抑制”圖片后,再以“3w問題驅動”形式提問如下:“①除了上述事例外,還有哪些生理現象可以歸為細胞間的信息傳遞?(whatl②細胞間為什么要進行信息傳遞?(why)③細胞間如何傳遞信息?(way)”由于問題串具有一定的層次性、開放性和邏輯性,因此便于不同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實際展開聯(lián)想。在簡單討論、適度補充、提煉總結的基礎上,形成對上述問題的初步認識,進而開展后續(xù)教學活動。對所設置問題情景的討論,并不求形成對全部、完整、系統(tǒng)的答案。因為,設置問題情景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產生質疑和聯(lián)想,而最終結論的形成,需要通過后續(xù)的邏輯分析、辯論互動、分析實證、判斷歸納的學習過程逐步形成。
除上述途徑外,還可以通過復習回顧、生活展現、實物演示、音樂渲染、表演體會情境、語言描述等方式來設置教學情景??茖W的基本特點是:“懷疑是審視的出發(fā)點,證據是判別的尺度,邏輯是辯論的武器、是科學的美?!币虼恕TO置情景的最主要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產生對科學本身深入探究的欲望、幫助學生尋找問題解決的最優(yōu)策略。“后茶館時代式教學”中的情景設置,應努力體現以下特征:強調科學性,以符合科學教學的根本特點;體現針對性,以滿足特定學生群體的需要;注重啟發(fā)性,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關注新穎性,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指向;重視趣味性,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倡導簡潔性,以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率;兼顧生成性,以讓學習者自身也成為一種課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