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這個垃圾堆!我這輩子從來就沒曾離開過它!”
——貝克特《等待戈多》
一 這一堆垃圾,就在我家樓下;我每天都帶著新的垃圾出門。往垃圾堆里做貢獻。這是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的生命在衰老,性情要發(fā)泄,每天都有廢渣。
二 他們在清除垃圾,清明時節(jié)尤其如此,仿佛要以一副干干凈凈的面容,迎接神靈們的歸來。
清除垃圾的工具最容易被垃圾污染,掃帚、簸箕、抹布、垃圾桶、馬桶、道德、法律……
他們只管清除垃圾,而我更愿意凈化他們的工具。讓我最無法容忍的是:垃圾桶成為垃圾,甚至比垃圾更臟。
說到底,我也是一個清潔工。我扛著筆,像扛著高壓水龍頭,對著奔馳而過的垃圾車掃射。
三 垃圾在源源不斷地產(chǎn)生,垃圾的空氣垃圾的水,垃圾的文字垃圾的美。
我們每天要耗費多少時間,與垃圾作戰(zhàn)。垃圾可不是散兵游勇。它們?nèi)窠员N覀円馁M多少精力,才能提防不讓自己被垃圾同化?
如果能從垃圾堆中逃出去。喘息一陣,呼吸點新鮮空氣,哪怕做一只蟑螂,也幸福。
可是,幾只蟑螂能逃出去?更大的宿命是:在垃圾堆中。哪怕成了垃圾。還以為自己是圣潔的神物。永遠不缺乏陽光的愛慕。
四 垃圾有巨大的吸引力。遠離比靠近更難。
垃圾有種種偽裝、變形,垃圾比精華更易于裝扮,更善于表演。
有人以為垃圾是清風明月一般的免費資源。不需要爭奪就能享受,垃圾便成了他們的首選,在垃圾的包圍中自得其樂。
一頭豬經(jīng)過垃圾堆,總要停下來,打個滾或打個盹。它用碩大的嘴拱個不停,用碩大的鼻子嗅個不停,不是為尋找美食,就是為了找樂。如果你不用鞭子猛抽,它會從此與垃圾廝守終生。
五 有人留戀垃圾,藏在私密的角落:每天看一眼,會得到隱秘的快感。因此,垃圾樂得其所。從來沒有垃圾跳出來,喊道:“我是垃圾!”
垃圾有垃圾的哲學,有垃圾的規(guī)則和潛規(guī)則。垃圾不允許你說他是垃圾。垃圾只允許你說他能發(fā)光發(fā)熱,不允許你說他發(fā)臭,哪怕他已臭掉了鄰居的鼻子,他還逼著你說他“香飄十里”。
六 垃圾在吞噬我的夢;我分不清:夢和垃圾到底哪樣先進入我的視野。我只知道,夢離我而去后,留下了一大堆垃圾,就像月亮帶走潮汐后,在海灘上留下一大堆雜物,得由我自己清理。
太多的夢,讓我沉迷,沉迷太久,夢也會變質(zhì)、腐爛。如果有一天我能從垃圾堆中透出腦袋,就像落水者把頭伸出水面,是否就會幡然醒悟,高喊:“救救我!救救我的夢!”
七 每天都有人定時來運走垃圾,或者趁天已經(jīng)黑了,或者趁天還沒有亮。悄悄地,裝進袋子,扔上車子。那小貨車溜著大馬路的邊,歪歪扭扭地行駛,先到中轉(zhuǎn)站,然后到郊區(qū)的填埋場,
公子王孫,浪子乞丐,有一天都會被塞進裹尸布,或被放人棺材。中轉(zhuǎn)站是火葬場,填埋場是墳地。
人在生產(chǎn)垃圾的過程中,自己也慢慢變成,垃圾;在送走垃圾的同時,也送走了自己。
八 精神污染?誰污染了誰?誰敢說他自己的精神一塵不染?誰有資格說別人的心靈骯臟不堪,站在垃圾堆上,一只腳埋在垃圾里,他假扮圣徒,時問久了,就以為自己真是圣徒;在他眼里,別人都是娼妓。
如果某一天早晨,鏡子給了他另一副嘴臉,他就會感到,自己身上已經(jīng)積累了太多的垃圾,也許整個后半生都無法清除。
如果他把鏡子砸個稀巴爛。是否又能看到自己圣潔的模樣?
九 在垃圾化的時代里,有多少人擁抱垃圾,與垃圾共舞,向垃圾看齊。
在垃圾化的時代里,更需要警醒。以垃圾為鏡子,看看自己的所作所為算不算垃圾:以垃圾為坐標,判斷自己的存在到底是不是垃圾。
十 如果把人本主義的宇宙觀暫時丟進黑洞,那么。人是宇宙的精華還是垃圾?大海是生命的溫室還是死亡的淵藪?
玉皇大帝和他的寶貝女兒們是否也拉屎撒尿?誰又是天堂的清潔工?
如果天堂不需要清潔工,我寧愿去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