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田徑比賽中,運動員為何按逆時針運動?
——內(nèi)蒙古秋實中學刁亞男
A:多年來,很多專家和體育工作者對此進行過研究:有人認為是因為人的重心偏左,也有人認為是人的左腳在起支撐作用。早在1912年國際“田聯(lián)”成立時,就規(guī)定了沿逆時針方向運動。這些說法是否都合理呢?經(jīng)研究表明,這完全符合科里奧利力的原理。
科里奧利力簡稱科氏力,是對旋轉體系中進行直線運動的質點,由于慣性相對于旋轉體系產(chǎn)生的直線運動的偏移的一種描述??评飱W利力來自于物體運動所具有的慣性。
1962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謝皮羅教授首先進行了有代表性的研究。他將浴盆放滿水后拔出塞子,觀察到水是沿著逆時針方向旋轉流出的。日常生活中,洗衣機的水在從排水管中流出時,也總是按逆時針方向旋轉。按照科氏理論。在運動參照系中,地球上運動的物體都具有科氏加速度,其方向與參照系的角速度方向垂直。由于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反,并遵守右手旋轉法則,因此,由于向下流出的水流的科氏加速度指向左側,科氏力均指向水流運動的右側,所以,就形成按逆時針方向運動漩渦。
在賽場上,運動員的科氏力水平方向指向運動員的右側,考慮到牛頓第三定律,地面會給運動員一個向左的作用力,運動員向左側轉彎比較省力。所以,田徑比賽中,按逆時針方向運動更省力,也有利于提高運動成績。
Q:人為什么會暈車?
——沈陽市翔宇中學姚錦言
A:暈車、暈船、暈機等統(tǒng)稱為暈動病,也稱運動病,是指乘坐交通工具時,人體內(nèi)耳前庭平衡感受器受到過度運動刺激,前庭器官產(chǎn)生過量生物電,影響神經(jīng)中樞而出現(xiàn)的出冷汗、惡心、嘔吐、頭暈等癥候群。
內(nèi)耳前庭器是人體的平衡感受器官,它包括3對半規(guī)管和前庭的橢圓囊和球囊。它們都是前庭末梢感受器,可感受各種特定運動狀態(tài)的刺激。當我們乘坐交通工具時,無論是轉彎還是直線減速,這些神經(jīng)末梢的興奮或抑制性電信號都會通過神經(jīng)傳向前庭中樞并感知運動狀態(tài)。這些前庭電信號的產(chǎn)生、傳遞,在一定限度和時間內(nèi),人們一般不會產(chǎn)生什么不良反應,但每個人對這些刺激的強度和時間的耐受性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這些刺激超過了極限,就會出現(xiàn)暈動病癥狀。
每個人耐受性差別很大,這除了與遺傳因素有關外,還受視覺、個人體質、精神狀態(tài)以及客觀環(huán)境(如空氣異味)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即使在相同的客觀條件下,一些人還是會出現(xiàn)暈動病癥狀。
暈動病必須以預防為主。在出發(fā)前一定要保持心情愉快,因為恐懼、悲傷、焦慮等都是暈動病的誘因。同時,還要深呼吸,不斷自我暗示,堅信自己不會暈,這是一種較為有效的心理療法。還可在太陽穴涂些驅風油、風油精、清涼油等,或口含陳皮、話梅、嚼一把茶葉,來達到解汽油味和抑制惡心的作用。如嚴重者,可提前服用藥物預防。
坐車時,盡量坐在車的前部,這樣可減輕顛動;改坐姿為面向前進方向。同時可以打開車窗,讓新鮮涼風吹拂,可減輕胸悶惡心的程度。看窗外景物時,應將視線移向遠方。坐乘船時,若船是左右搖晃,改為順船前進方向而臥;若船是迎浪前后起伏顛簸,改臥姿為橫向平臥。如果是乘飛機,應張口呼吸,可減輕癥狀。
Q:使用生發(fā)液時,手上為什么不長出毛發(fā)?
——儀征市揚子中學胡林瑋
A:大部分外用的生發(fā)液是要作用在毛囊上才能發(fā)揮功能的。所以,在一片沒有毛囊可以吸收生發(fā)液的地方,即使用上一整箱生發(fā)液恐怕也沒有用,這就是為什么生發(fā)液對很多毛囊已經(jīng)壞死的患者無可奈何的原因。
理論上,只要有毛囊的地方,生發(fā)液都有可能促進此處的毛發(fā)生長,但這也不是絕對的!體質不同、基因不同、環(huán)境不同,都可能導致不同的結果。一些患者就曾提出這樣的問題:他們在使用生發(fā)液時,頭發(fā)沒見太大的起色,倒是臉和手上長出不少毛毛來!有一種名為\"Minoxidil(落健)”的美國強效生發(fā)水,在它的說明書中就明確寫著:“涂抹至臉部可能導致臉部長毛發(fā)”的字樣,可見此言非虛啊!
Q:為什么年紀越大,睡眠時問越少?
——鹽城市南洋中學賈惠敏
A:其實,人是不會因為年老而變得不需要那么長的睡眠時間。科學研究表明,事實上,在65歲之后,平均睡眠的總時間還略有增長呢!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睡眠時間看起來好像變得越來越短,那是因為當人們年老之后,睡眠似乎變成了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老年人經(jīng)常會被諸如腿抽筋、做夢以及身體上各種不適所干擾,而很難進入長時間的睡眠狀態(tài)。從普遍現(xiàn)象來說,年紀大的人大腦系統(tǒng)有所退化,大腦中協(xié)調晝夜關系的松果體萎縮,睡眠節(jié)律發(fā)生紊亂,因此,很難實現(xiàn)充足的睡眠。其次,老年人的新陳代謝比年輕人要慢,需要睡眠的時間也會短一點。
Q:為何最冷在“三九”?
——北京市科興實驗中學蘇磊濤
A:我國古代把“冬至”日起的81天一次分為“一九”“二九”“三九”……直到“九九”。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根據(jù)這九個階段的天氣情況,還形成了《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庇捎诿磕甓量偸窃陉枤v12月22日或23日,所以“三九”的日子通常在次年陽歷1月的上中旬。
決定地球氣溫冷暖變化的主要因素是太陽光的照射。冬至時,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上,地處北半球的我國,這天是白晝最短而黑夜最長,受太陽光照射的時間最少。照此看來,冬至這一天似乎應該最冷,但實際上最冷的日子在冬至以后的“三九”。這是由于地面長期累積起來的熱量彌補了冬至時白天地面吸熱的不足,所以,這時近地面的氣溫不會驟然降到最低點。而到了“三九”前后,原來積蓄的熱量差不多釋放完了,況且這時仍然是晝短夜長,地面熱量的“支出”還是大于“收入”,再加上強冷空氣和寒潮的不斷侵襲,因此,這時往往會出現(xiàn)全年氣溫的最低值,成為全年最冷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