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曄
——看導演羅蘭·艾莫瑞奇與特效總監(jiān)馬克·維格特解析《2012》特效
說到特效,馮導不得不承認與好萊塢仍有很大差距,2010年第3期《收獲》中,馮小剛與王童對話就特別談到了技術(shù)問題,馮小剛說:“你看那部《2012》,不用說電子工業(yè)了,其他許多方面我們都跟不上。所以,這次我拍《唐山大地震》這個片子,用的全是外援來做技術(shù)效果。就技術(shù)而言我們同好萊塢還有著相差十萬八千里的距離。”可見,作為災難片的典范,《2012》的所使用的各種先進技術(shù)和理念也為馮導所稱道。即便被提出來比較,馮導也不生氣,因為人家做得就是好!
那么《2012》好在了哪兒?連它的導演羅蘭·艾默里奇(Roland Emmerich)都承認:“以前那些特效電影在《2012》近兩億美元的3D特效制作面前,都顯得是那樣的勢單力薄。從特效規(guī)模上來看,這部《2012》將地球上的自然災害集中呈現(xiàn),無疑將會給觀眾帶來更多的驚喜?!?/p>
羅蘭·艾默里奇在電影界是當之無愧的災難片大師,《獨立日》、《哥斯拉》、《后天》、《史前一萬年》這些可以載入電影史的影片都是由他執(zhí)導。特別是近幾年來最火爆的災難片——2003年上映的《后天》,其中,羅蘭·艾默里奇讓寒潮速凍紐約、洪水推倒自由女神的畫面堪稱經(jīng)典??墒桥c《2012》相比,《后天》倒成了小兒科,它使用的特效鏡頭是380個,而《2012》超過1300多個,從災難的范圍到災難的形式都擴大了數(shù)倍,平均每分鐘大屏幕向觀眾展示超過8個電腦特效。《后天》毀的是紐約,而《2012》毀的是全世界?!?012》的劇本其實早就寫好了,只是因為艾默里奇“毀滅全世界”的想法太瘋狂,讓電影公司都望而卻步。無奈之下,他只得以《2012》十分之一的故事內(nèi)容制作了一部“縮小版”,而這正是取得5.4億美元票房收入的《后天》。也正是《后天》的成功,才讓電影公司敢于砸下兩億美元制作《2012》。的確,在《2012》中,巴西里約熱內(nèi)盧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的耶穌雕像在奔涌的滔天洪水中倒塌;美麗的洛杉磯城在地震的轟鳴聲中坍塌沉陷;被譽為近代橋梁工程奇跡的金門大橋應聲斷裂;巨浪夾帶著約翰肯尼迪號航空母艦砸向了白宮;洪水從喜馬拉雅雪山頂上直沖而下。洪水、地震、海嘯、火山爆發(fā)等災害形式集中呈現(xiàn),影片“毀滅當量”成倍增長,3D特效輪番沖擊挑戰(zhàn)觀眾的視覺極限。
在某些方面來說,特效這種技術(shù)確實是神奇的:視覺效果藝術(shù)家可以在一塊空白虛無的藍色屏幕上創(chuàng)造出整個世界?!?012》電影的導演羅蘭·艾默瑞奇和視覺效果總監(jiān)接受了《大眾機械師》的訪談,揭秘電影中災難場景的幕后制作過程。
《2012》中1300多個視覺特效鏡頭中包括火山爆發(fā)、海嘯、水災,以及將整個加利福尼亞州“撕碎”的地震……這些特效由100多名專業(yè)人員組成的特效團隊制作完成。在其中一個三分鐘的災難鏡頭中,影片主角之一杰克遜·柯蒂斯駕駛著座駕在洛杉磯街道上演“生死時速”,道路兩邊的建筑紛紛倒塌。這一場景就需要利用視覺特效技術(shù)來完成。特效制作師利用60,000張高動態(tài)圖像作參考,建立了具有真實感的三維立體街區(qū)模型。然后,他們開始制造每個郵箱、每棵樹木、每棟建筑物震動并崩塌的效果。
動畫繪制人員塑造了虛擬的城市,導演則在藍色屏幕前完成演員部分的拍攝。他讓演員站在一塊安裝在氣囊上的8000平方英尺鋼制搖晃平臺上。特效協(xié)助人員利用氣動泵讓氣囊搖晃,從而制造出逼真的地震的效果。莫里奇表示:“這是我們創(chuàng)建的場景中最復雜的一個,也是我最愛的場景之一?!毕旅?,電影視覺特效總監(jiān)馬克·維格特(Marc Weigert)和福爾克爾·恩格爾(Volker Engle)將揭開災難效果場景合成的過程。
電影中的每一個連續(xù)鏡頭一開始都以故事板——類似漫畫、草圖版本的電影場景——的形式出現(xiàn)。比如杰克遜·柯蒂斯駕車搭救家人并駛往圣莫尼卡機場的這一情節(jié),在電影中約持續(xù)3分鐘時間,但該場景最初只是以15-20張速寫圖稿形式存在。
故事板完成之后,就將進入所謂的“預視”階段。視覺特效總監(jiān)福爾克爾·恩格爾將其描述為“一個連續(xù)鏡頭的初級CG版,并具有視頻游戲的視覺效果”。這個未經(jīng)過加工的原始版本中包括了場景的每一部分、多個攝影角度,以及早期的聲音效果。另一位視覺特效總監(jiān)馬克·維格特表示:“我認為這真的是電影制作的未來。因為幾乎每部電影一開始都可以先在計算機中模擬出雛形,每個場景在你動手拍攝之前就能先看到效果。你只要花較少的費用就能先在計算機里建立一切,編輯并刪除無管緊要的部分,這能省下大把時間、精力和金錢?!?/p>
導演在加拿大溫哥華外景地布景,并以藍色大屏幕為背景,采用Panavision Genesis寬屏數(shù)碼攝像機拍攝主角駕駛的轎車。這個鏡頭被稱為“實景真人板”,在沒有加入任何虛擬元素之前看起來就是圖中這樣了。
視覺特效師利用專業(yè)的MatchMove影像軟件從實景真人板中找出跟蹤節(jié)點,跟蹤拍攝鏡頭中的所有框架。軟件根據(jù)這些信息能計算出原始實景真人攝像的精確動作,并在電腦中對這些動作進行重新創(chuàng)作。
場景中的各個元素由不同人員制造。維格特舉例說:“即使是一架飛機,都會由數(shù)人經(jīng)手:建模師、裝配員、紋理質(zhì)地設計師以及描影師等?!碑斶@些元素都完成后,動畫師將在計算機中將它們組裝起來,建立一個完整的模型裝配。“組裝完以后,我們通常會先進行測試,確保所有模型都正常工作,沒有任何漏洞?!?/p>
視覺特效師為場景中的元素(包括:汽車、停車場、道路、路燈、樹木等)都建立起三維模型,然后再將這些模型打破。維格特解釋說:“三維模型根據(jù)材料(金屬、水泥、玻璃等)特性被拆分開,這部分工作通常是手動或利用自動處理插件來幫忙。”這樣,我們就能逼真地模擬扭曲的金屬桿、破碎的玻璃窗、開裂的水泥板……每個模型被破壞后看上去都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樣。
場景中的每一個物體都隨著地震的發(fā)生而被破壞,互相之間又會有聯(lián)系。維格特表示:“在計算機中,我們能看到一座大廈的模型好像三維拼圖一樣被打亂。但我們需要按照真實的情況來安排大廈每層樓、每一片玻璃、每一塊水泥板被破壞的時間順序。除了地震外,還要加入狂風,一些小碎片在下墜的過程中要被狂風吹走,而碎片落地的過程同時也是灰塵揚起的過程。特效師使用3D Studio Max軟件來制作動畫,采用Thinking Particles粒子插件來制作建筑物崩塌的效果。這一切前后花了1年的時間?!?/p>
維格特表示,通常情況下,每一種材料都必須分別制作模擬效果。而一些時候,模擬動作更是一層套一層?!氨热?,要破壞停車場的高層建筑物,首先會有一個結(jié)構(gòu)性的模擬對象,模擬建筑物金屬結(jié)構(gòu)被破壞的效果,顯示建筑物如何隨著地震發(fā)生而搖晃、傾斜,以及每層逐步倒塌。然后,在這套模擬動作的基礎上,我們開始模擬水泥柱、地板的破裂和下墜。而在這兩層模擬動作之上,還有對建筑物崩塌過程中砂子、水泥飛揚動作的模擬效果。這一層層模擬動作時同時發(fā)生的,又是一層套一層的?!?/p>
其他類型的模擬還包括汽車在墜到地面或撞入其他物體時的變形、樹木搖曳、地面崩壞、瀝青被撕裂、草坪被翻起、電線搖擺、電線桿倒塌、公路扭曲……這些可以由3D MAX 中的Cloth模擬技術(shù)來實現(xiàn)。維格特強調(diào):“此外,更重要的是,其中一些物體破壞的方式、速度、位置、方向需要依照情節(jié)所需來模擬,比如,為了增加驚險,我們需要一根電線桿在倒下時差點砸到汽車,特效師需要將這個動作制作得準確而逼真?!?/p>
為最后的鏡頭加強視覺效果,每一個場景都需要進行分層渲染。維格特表示:“渲染通道的建立將根據(jù)拍攝的復雜性和我們之后操作每個渲染部分的具體需求來進行。在最后的鏡頭中我們會把所有的通道層都合并在一起?!?/p>
各種渲染通道包括:光照漫反射通道、陰影通道、RGB三原色光照通道、鏡面高光通道、間接照明通道、反射通道等。不同的渲染通道可以處理出不同的視覺效果,如光照、蒙霧、模糊、二維、變色、潮濕。
維格特表示:“所有這些通道可以支持對同一鏡頭下每個部分進行渲染處理,這就意味著,每個鏡頭都可以被分割成幾部分,如畫面左部、畫面右部、前景、背景等。這樣可以大大節(jié)省每幀的渲染時間,也可以在合成階段擁有更強的操作性。”據(jù)維格特介紹,《2012》影片制作工程中,渲染處理每幀中所有通道平均耗時為20個小時,整個地震場景的幀數(shù)超過7000幀,合計渲染時間約為141,120小時。這意味著,如果所有的渲染處理只由一臺計算機來完成的話,需要長達16年的時間!
關于Doughboy渲染,維格特介紹道:“這是一個測試性的渲染處理,并不顯示任何紋理、顏色,而是只顯示照明、陰影和反射光,與最后的渲染處理相比,它通常擁有大量低質(zhì)量渲染設置。我們利用它來確保在進行全面渲染之前,所有場景裝配和照明設置都準確無誤?!比驿秩舅璧臅r間少則幾小時,多則幾天,在《2012》電影中最長是單幀渲染處理時間長達5天?!八?,我們最好在這之前先確保一切就緒,萬無一失?!碑吘?,Doughboy渲染處理只需短短幾分鐘就能完成。
最后,將所有渲染效果、虛擬場景、模擬模型全都與真人實景板合成,就構(gòu)成了最后的鏡頭,看上去就像是完全實景拍攝的一樣逼真。
本文部分內(nèi)容譯自《大眾機械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