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麗,夏濱祥,丁愛國
(黑龍江省中醫(yī)醫(yī)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36)
IgA腎病義稱為 Berger病,其主要特征是反復發(fā)生肉眼血尿或蛋白尿伴或不伴鏡下血尿 ,系膜 IgA沉積或以 Ig A沉積為主,其發(fā)病機制與免疫功能紊亂低下有關[1],由于該病目前無特殊有效的治療,而中醫(yī)藥在調整免疫方面具有一定優(yōu)勢,現(xiàn)將筆者近年用知柏地黃湯加減治療對于以蛋白尿、血尿為主要表現(xiàn)的 Ig AN治療情況報道如下。
病例均來源于 2009— 01~ 2009— 12本院門診及住院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 50例和對照組50例,其中治療組男 22例,女 28例;年齡 16~ 58歲 ,平均 (31.16± 10.82)歲 ;病程 1個月~ 4年 ,平均 (31.66± 9.84)個月。對照組男 26例 ,女 24例 ;年齡 18~ 60歲 ,平均 (35.47± 8.67)歲;病程 1個月~ 3年 9個月 ,平均(30.17±10.58)個月。兩組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相似均以蛋白尿、血尿為主,無水腫、高血壓等癥狀。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數(shù)據,經統(tǒng)計學處理無顯著差異 (P> 0.05)具有可比性。
1.1.1 納入標準
全部病例均經腎活檢病理確定為 Ig A腎病,其病理分型均為 I型至Ⅲ型,并經患者同意。
1.1.2 排除標準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肝硬化、過敏性紫癜等其他病所繼發(fā)的 Ig A腎病,有腎功能不全和腎病綜合征表現(xiàn)的,以及肝功損害的不列如納入范圍。
①治療組:口服知母 15g,黃柏6g,熟地 12g,山藥 10g,山萸肉12g,澤瀉 6g,牡丹皮 12g,茯苓 10g,旱蓮草 20g,女貞子15g水煎服,一劑200mL。30d為1個療程,配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2個療程。②對照組: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2](1)積極清除感染灶和控制感染。(2)臨床表現(xiàn)為腎病綜合征或24h尿蛋白定量>110g者予強的松 0.5~ 1mg/(kg·d)及雷公藤多甙,必要時加用環(huán)磷酰胺等。(3)以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為主者,予潘生丁、拜阿司匹林等。(4)對癥治療,降血壓,降血脂。
以治療前后尿常規(guī)、尿紅細胞(RBC)計數(shù)、24h尿蛋白定量等有關實驗室檢查為觀測指標,每7天復查1次尿常規(guī)、24h尿蛋白定量,每30天復查肝功能、血脂、腎功能。
依據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1987年制定的《慢性腎炎療效評定標準》及1992年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分型與治療診斷標準專題座談會制定的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的療效標準擬定[3]。完全緩解:自覺癥狀、體征消失,腎功能正常,紅細胞持續(xù)消失 3~4月,尿蛋白持續(xù)陰性;顯著緩解:自覺癥狀、體征緩減,紅細胞持續(xù)減少≥50%,尿蛋白持續(xù)減少≥50%;好轉:自覺癥狀好轉,腎功能基本正常,紅細胞、尿蛋白減少均≥25%;無效:自覺癥狀、體征無好轉,腎功能惡化 ,紅細胞或尿蛋白無變化或惡化。
采用 SPSS 13.0統(tǒng)計分析軟件處理。計量資料數(shù)據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 Ridit分析。
見表 1~ 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50)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尿蛋白定量檢驗結果對比(24h尿蛋白定量 mg/24h,±s,n=50)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尿蛋白定量檢驗結果對比(24h尿蛋白定量 mg/24h,±s,n=50)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946.2± 156.5 265.2±98.7對照組 985.8± 144.5 355.6±93.5
IgA腎病是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其病理改變主要表現(xiàn)為腎小球系膜細胞和系膜基質的增生,系膜區(qū)以 IgA為主的顆粒狀沉積,與呼吸道或腸道感染有關[3]。近年來研究表明,我國是 IgA腎病的高發(fā)區(qū)域,在腎活檢資料中約占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的20%~47%,其中約有20%~50%患者病情呈進行性進展,最終發(fā)展為終末期腎病而需進行透析或。腎移植。大量蛋白尿是加快 Ig A腎病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如何減少尿蛋白量、提高 Ig A腎病的療效、延緩腎功能的進展,是目前腎病界面臨的重要課題。IgAN屬中醫(yī)“尿血”,“虛勞”、“腰痛”等范疇。多由素體質弱 ,風熱毒邪外襲,壅于咽喉循經下擾于腎,損傷腎絡,血滲膀胱而致血尿目前大多數(shù)學者一致認為屬本虛邪戀之證[4]。筆者認為,本虛以脾腎氣陰兩虛為主,邪戀以伴外感或伴血瘀、濕熱居多。由于脾虛健運失職,氣血生化不足,氣不攝血,則血不循常道,外溢而致血尿。久病腎氣漸衰,腎氣不固,血隨尿出,出血既久,正氣大傷,久之必脾腎兩虛,氣陰不足。故治療以補脾益腎、涼血利濕為法 ,方中知母滋陰潤燥,熟地補腎滋陰補氣,茯苓祛濕養(yǎng)陰,澤瀉丹皮瀉虛火 ,旱蓮草和女貞子固竟精生精[5],諸藥合用補腎生精改善腎灌注,降低蛋白尿,抗慢性腎衰,保護肝腎功能是 IgA腎病有效的一種治療方法。
[1]Lee SM K,Rao VM,Franklin WA,et a1.Ig A nephropathy:Mor--phologic predictors of prog ressiv e renal disease[J].Hum Pathol,1982,13:314-322
[2]葉任高,陳裕盛,方敬愛.腎臟病診斷與治療及療效標準專題討論紀要 [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2003,4(6):355-357
[3]王海燕.腎臟病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6,786
[4]陳冰,譚基明.現(xiàn)代名中醫(yī)治療腎病的奇方妙法 [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138
[5]王曉光,傅江南.常用中藥藥理研究與臨床應用 [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6,248-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