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人李紳從小就常常看到農民頂著烈日在田間勞作,一串一串的汗珠滴進了泥土里,非常辛苦。他想有誰知道盤中香噴噴的米飯,一粒一粒都是農民用辛苦的勞動換來的呢!于是,他決心寫詩來勸導人們愛惜糧食,表達對農民的同情。
他寫《憫農》的時候,正值盛夏酷暑,天氣悶熱,蚊蠅飛舞。人們都搖扇乘涼,唯有李紳坐在蒸籠似的小屋里埋頭寫詩。他臉上、身上滿是汗水,衣衫濕透了,兩只細瘦的胳膊也被蚊子叮了一個又一個疙瘩??墒?,他把這一切都置之度外,想啊、改啊,改啊、想啊,苦苦思索了三四天,經過十幾次修改,終于寫成了一組憫農詩。其中一首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p>
這首小詩通俗易懂,很快就流傳開了。人們在贊美這首詩的同時,都說李紳寫的詩 “字字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