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流傳已久的故事——沙灘的水洼里有成百上千的小魚被困,一個小男孩撿起小魚,把它們?nèi)踊卮蠛?。有人說:“孩子,這水洼里小魚成百上千條,你救不過來的?!焙⒆右贿厯祠~一邊回答:“這條小魚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陳順達就是這樣一個“傻”孩子,他在西部遇到的那些家庭困難的學生就是水洼里的一條條小魚。
不順不達
“我是一個從山里面走出來……不,應(yīng)該是爬出來的孩子?!标愴樳_說,小時候的記憶大概就是窮和苦,“從小我們就穿得很破,記得我出過一個笑話,學校要開運動會,要求穿運動褲,我回家跟媽媽說了,媽媽不知道運動短褲是什么,但是在電視上看過運動員穿的短褲和小褲衩一樣,于是就在家里找了一條褲衩給我,讓我穿著去參加運動會,結(jié)果,我被全校人嘲笑得不知道怎么逃跑?!?/p>
“母親也不容易,患有甲亢還得凌晨兩三點鐘起床,蒸饅頭準備天明去賣,走鄉(xiāng)串戶收雞蛋,收辣椒,賣毛線,什么掙錢做什么。父親曾是民辦教師,后來教不成書了便酗酒。酒喝醉了,常常在山路上磕破跌傷,免疫力低下,得了敗血癥?!?/p>
2003年,陳順達以優(yōu)異的成績?nèi)〉昧宋髂蠋煼洞髮W援藏班的入學資格,父親突然重病住院?!艾F(xiàn)在想起來就覺得可笑,其實這個援藏班是不收學費的,當時也不知道。即使收費也可以申請貸款啊,唉,山里太閉塞了,當時就覺得窮,哪有錢讀書?”
坦白地講,當時陳順達恨那個家,恨不識字只會用竹竿抽打他的母親,恨對孩子不管不問整日醉醺醺的父親。于是,18歲出門遠行,沒有目的,只是想離開那個家。
高考結(jié)束的那個夏天,他去了貴州黔西縣樹嘎小學做了一名代課教師。講好的苞谷或生活費村里常常兌現(xiàn)不了,那也沒關(guān)系,山里太缺老師了,糊弄飽肚子給娃娃上課就行了。從黔西北跑到黔東南,他一路走一路教,自嘲像個“云游詩人”,他教給孩子們文化知識,給孩子們講外面世界的精彩。
2005年,陳順達回到久違的黔西縣家中。父親住院,妹妹偷偷輟學了,手術(shù)費還沒有著落。元旦剛過,陳順達就開始不停地簽字:爸爸的病危通知書,高利貸借條。父親這次病危,動搖了陳順達支教的想法。
回想一年多來,自己光步行走過的山路至少有數(shù)千里,可能改變的究竟有多大呢?作為家里最能讀書的孩子,應(yīng)該承擔起一家人生活的重擔。照顧爸爸之余,他撿起書本,偶爾回到原來的高中聽課,好賴復習了幾個月,竟以555分的好成績被黑龍江大學錄取了。
不忍之心
填報志愿時,他拿來地圖,找到離貴州最遠的省份——黑龍江。他要遠離常?;貞浧鸬纳絽^(qū)孩子們,他不想因為自己的夢想而拖累負債累累的家庭。然而,那些簡陋的校舍,那些無瑕的眼神,常常令他感到溫馨、感到難過。
“那都是些富有人情味的地方。玉米熟了,老鄉(xiāng)們要留給我嘗鮮;哪家的豬、牛死了,老鄉(xiāng)們第一個想到的是喊我去吃;感冒了,孩子們會弄來草藥給我熬?!?/p>
有一次,午休的陳順達把褲子掛在了窗欞上,等他醒來的時候褲子不見了,幾個孩子突然從窗前冒出來說:“老師,我們把你的褲子洗了,掛在外面的樹上?!边€有一次,陳順達不知怎么對孩子們說了一句“等有機會帶你們吃肯德基”,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問開了:“肯德基是什么啊?它好吃嗎?”“肯德基是不是酥肉啊?”這些話問得陳順達臉紅紅的,因為他長這么大也沒有吃過肯德基。他只能含糊著告訴孩子們:“肯德基是國外進來的,挺好吃的。”
每當陳順達走在哈爾濱街頭路過肯德基店,他都會想起自己在黔南那所小學當著孩子們許下的諾言。這個諾言他沒有兌現(xiàn)。自從離開那所小學,他再也沒有回去過。離開的時候,面對衣衫襤褸的孩子們那一雙雙不舍的眼睛,他只說了一句話:“等著我,哥哥還會再回來?!?/p>
越是遠離,越是想念幾千里之外的孩子。陳順達的高中同學都先于他兩年上大學。通過QQ,他認識了很多他們所在大學的志愿者,一個關(guān)注西部教育的志愿者群體不斷壯大。陳順達提議,寒假去貴州山區(qū),把那里貧窮但成績優(yōu)秀的孩子的真實現(xiàn)狀帶出來,告訴大山外面的人!
2006年1月11日,五個人的志愿者隊伍從貴陽出發(fā),奔赴陳順達的家鄉(xiāng)黔西縣新仁苗族鄉(xiāng)。他們翻山越嶺,按照學校提供的貧困生名單,逐家逐戶地調(diào)查核實,然后為每個孩子制作小資料——秀梅:12歲,女孩,五年級一班,語文79.5分,數(shù)學97分,總分第二名。滿足現(xiàn)有生活條件,放學后打豬草,做飯吃,家里通電,但不開燈,爬到山坡上看書。像這樣的資料,他們一個寒假總共搜集了103個,陳順達把其中40人的資料帶回了黑大,在學校里招募志愿者,為這些優(yōu)秀貧困孩子尋找結(jié)對資助。
近年來,陳順達和他的志愿團隊募集衣物3萬件,褲子2.5萬條,文具3000多套,為1000多名貧困地區(qū)的孩子找到了資助者,而他資助過的就有100多人。
“我們多走一里路,就有可能多幫助一個孩子;多活動一天,就可能多讓一個孩子的未來充滿希望!”要知道,陳順達自己還是個靠著助學貸款讀書的特困生。他常常每天兩頓飯,吃食堂里最便宜的青菜,外加一碗免費湯。最窘迫的那個月,他花了73元生活費,7毛錢買四兩米飯用醬油一澆就對付一頓。
他把所有的課余時間都用來打工賺錢,比如清潔衛(wèi)生、發(fā)廣告。其實他忙忙碌碌收入也不少,每月五六百元的收入近一半都寄給了貧困生。
陳順達說,我沒大家想得那么高尚,僅僅是覺得那些孩子可愛、可憐、可培養(yǎng),就盡了最大努力去幫助他們,希望他們努力學習,今后都能有一條出路。
這是一個很正常的80后,會玩撲克,也會打麻將,以前還會抽煙,也常憧憬要是可以和女朋友天天在一起,手牽手上自習,那該多好啊!
2008年底,陳順達榮獲“中國青春夢想獎”。他在博窖里寫道:來京領(lǐng)獎,坐在五星級酒店的客房里,其實心里一陣痛,我想告訴接待老師,要是住在一個稍微差一點的地方,我們這10個人省下來的錢就夠修一個操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