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青年時代起,一個侯寶林的相聲,一個華君武的漫畫,就使我十分迷戀。除去他們批判鋒芒所體現(xiàn)的社會良知。那想像的奇特也是使我傾倒的重要原因。從司空見慣的現(xiàn)實中察覺荒誕,再以荒誕的形式表現(xiàn)深刻的思考。形式與內(nèi)容的反差,造成了強烈的喜劇效果,令人捧腹,發(fā)人深省,是笑得開懷,也是笑得苦澀。比起今天隨處可見的為搞笑而搞笑的相聲、漫畫,高下、精粗、美惡,相差不啻天壤。
高明的藝術經(jīng)得起時間的檢驗。直到今天,重讀候、華二先生的作品,仍然感覺新鮮,仍然會產(chǎn)生不盡的聯(lián)想。我想,這大概就是“不朽”。
相聲,是語言藝術、表演藝術。雖然篇幅較短,演出時畢竟還有余地作鋪墊,最后包袱一抖,哄堂大笑。漫畫不同,一覽無余。要在這無處藏掖的方寸之地把思想、笑料濃縮進去,讓人一看就笑,笑了還看,看了還笑,事過之后想想還要笑,笑過之后又引發(fā)思考,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好像魔術師那小小的盒子,從里面可以抽出無窮無盡的東西來。
我現(xiàn)在還記得華君武先生那幅《誤入青春》。一群人圍桌而坐,聽一個人侃侃而談。那人長什么樣不知道,因為背向讀者,從兩手撐桌的模樣推測,似乎言猶未盡,但圍坐聽講的人,小辮子姑娘已成白發(fā)老嫗,年輕小伙子個個須髯及胸。讀到這幅漫畫時,我在大學讀書,不禁為他奇特的想像拍案叫絕。能把人聽老的報告,世界上或許沒有,但歲歲年年在這樣的報告中虛耗青春,卻是我們正經(jīng)歷著的生活。湯顯祖作《牡丹亭》畢,題道:“嗟夫1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盡。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邪l(fā)”華先生的這幅漫畫,若以常理相格,似乎不通,似乎荒誕,但正是在這不通與荒誕中,凸現(xiàn)了讓人哭笑不得的“必有”現(xiàn)實。
另一幅至今難忘的畫作,是他1962年畫的《決心》。一位決心戒煙者,把煙斗從樓窗中扔出,然后飛快地從樓上奔下,居然超過了自由落體的速度,平穩(wěn)地把自己扔出的煙斗接到手中。據(jù)華先生說,這是他戒煙的自嘲,其實未必。昨天說的,今天不認帳了;當面說的,背后不認帳了;明明這樣說的,過后立即變卦,承諾可以賴帳,決議可以推翻,生活中這種先是信誓旦旦、后又覆雨翻云的事,實在太多了。華先生不過把生活中這種以正劇演出的場面,撕破開來,還其喜劇或鬧劇的本來面目罷了。二十五年之后,我看到王輝先生拍的一張舊照,是華君武先生當年的戒煙照:神態(tài)怡然,銜著煙斗。卻無煙冒出。原來他真的決心戒煙了,只是一時還不忍(或不能)把伴隨多年的家什——煙斗拋棄罷了。積習之除,非一朝之功。由此可見。我以為這照片可以當?shù)靡粡堬L趣的漫畫,并與《決心》銜接。于是寫了一曲《掛枝兒》,一并刊登在一家周刊的副刊上。曲詞是:“難禁你,難管你,又難舍你。待舍你,斬不斷一縷情思系;不舍你,怕污了一室清新氣。舍你添煩惱,不舍傷身體。你是我的冤家也,只索假惺惺、冷丁丁,口兒里含著你?!边^了幾天,接到華先生一張漫畫,畫著一盆煙斗,并題詩道:“曾作《決心》自嘲,無奈氣管壞了。從此見煙就怕,受到婦女稱道。煙斗裝滿一盆,閑置櫥內(nèi)逍遙。四益詩詞絕妙,早寫八年更好。”原來,華先生已戒煙八年,早已度過了積習難除的階段,煙斗已成無用之物。這張漫畫收入了他新編的《華君武詩畫配》中,可說是《決心》的終結。我真希望過去有害的種種,包括有害的思想、作風、制度、習俗,都能像華先生的煙斗一樣,作為歷史的陳跡,“閑置櫥內(nèi)逍遙”,再不要《決心》重演,以超過自由落體的速度把它撿回。這大概也是華先生的希望吧。
奇特的想像力,對華先生而言,好像是一種天賦。年既老而不衰,始終伴隨著他的漫畫創(chuàng)作。這是他漫畫的迷人之處與過人之處,因為這種奇特的想像給人創(chuàng)造了廣闊的聯(lián)想空間。他的新作《詩畫配》中那幅《豬八戒畫桃》,真不知如何想得出來。老豬在屁股上涂了墨,往裁好的紙上一坐,便完成了一幅“大作”。畫上題詩道:“老豬畫祧,一坐一個。小桃千元,大桃萬五。零售批發(fā),欲購從速?!敝苯拥穆?lián)想是時興了一陣兒的所謂“行為藝術”。進一步的聯(lián)想,是藝術家的不斷自我復制,弄來弄去就那兩下子。藝術失去了新的創(chuàng)造,也就失去了生命,而藝術品的市場化,恰恰使不少藝術家在市場的迷宮里,迷失了藝術,也迷失了自己。如果再進一步想,那么,沒有新觀點的“論著”、沒有新思想的陳言、公式化的作品、程式化的工作方式,不也都是豬八戒畫桃嗎?這種可能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有時為畫家始料所未及,但正因為如此,藝術的形象才具有了超出藝術家思維的更大魔力。
借助于奇特的想像,高明的漫畫家善于把復雜的問題以最通俗、最簡明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但通俗不是淺薄,簡明不是簡單。記得廖冰兄先生有過這樣一幅漫畫:一個在壇子里長年冷凍的人,一旦打破了壇子,可以伸手伸腳的時候,他卻習以為常地仍舊拘手拘腳作冷凍狀,一點也不敢動彈。在可以解放的時候,不敢解放自己,這是一個原因極為復雜的精神現(xiàn)象,漫畫家的本事在于把這個復雜的現(xiàn)象簡單地具像化為一個冰凍人。在這個冰凍人身上,不同的讀者結合不同的經(jīng)歷與經(jīng)驗,可以解讀出極為豐富的內(nèi)容。華先生也有這個本事?!对姰嬇洹分械牧硪环嫞阂恢磺嗤苷蚓谲S去,并有詩道:“人人都夸天好大,見了青天又害怕。跳出井口擔風險,不如仍坐井底下?!碑嬅婧啙崳蜗笊鷦?,文字簡單通俗,稱得上“老嫗能解”,但給欣賞者留下的再創(chuàng)作余地卻非常寬闊:這只青蛙是怎樣跳出井的?出并之后它遇到了什么?為什么它又要回到井里?回去以后會有什么故事發(fā)生?這與冰兄的冷凍人一樣,是對一種復雜精神現(xiàn)象的解讀,也是對復雜現(xiàn)象的高度概括與凝練。同眾多圖解式的漫畫相比,這樣的漫畫更具有典型創(chuàng)造的意義。典型,使藝術作品的容量成倍地擴張。典型化愈高,容量愈大。廖冰兄的冷凍人、方成筆下那開店的武大郎、華君武的畫桃豬八戒,都創(chuàng)造了中國漫畫史上難得的典型。
華君武、廖冰兄、丁聰、方成,漫畫界的這幾位耆宿佳作頻出,套一句今人喜歡的話,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也是漫畫讀者難得的幸運。但從他們的畫作數(shù)十年一直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來看,不免又令人感慨系之——我們民族在精神的進化上,實在遠不及經(jīng)濟的進化。這對以漫畫為工具推進中國精神文明的漫畫家,不能不說也是一種遺憾。廖冰兄先生近年不作漫畫,據(jù)說就是因為有憾于漫畫之無用。這也就像雜文,有人以為它對社會的負面抨擊過度,其實,幾篇文章何嘗能傷及那些東西的要害?雜文與漫畫的作用,無非表明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一種關注,對理想社會的一種信念和對未來社會的一種期望。
為了這種關注,信念與期望,他們?yōu)榇硕吷鷬^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