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天氣晴朗,萬里無云,我早早來到學校,但迎接我的卻是尷尬和倒霉……
第一節(jié)課是數(shù)學課,我信心滿懷(我數(shù)學成績最好)。老師走了過來(改為“走進了教室”),春光滿面,嘴角微挑:“上課!”“起立!”“老——師——好——”“同學們好,請坐!今天我們學習雞兔同籠(加“類應用題”),大家都預習了,誰來解釋一下?”“老師,我……”大家爭先恐后地舉手……
“好了,課也快講完了,誰來講一下這道題?”老師問,(改為“邊問邊”)指了指大屏幕——這是一道思考題。(,)“誰會?”
全班鴉雀無聲,“那么,只簡單講一下吧!”老師降低了難度。全班依然我行我素。老師又依次點了幾個人,都啞口無言。
這時,我突然有了些眉目,當老師的眉毛快撇成“八”字時,我舉起了手,老師讓我站起來。但就在我站起來的一瞬間,腦子里比臉都干凈,我過于緊張,以致于忘了詞。老師的眉毛展開了,我的眉毛卻皺起來了,教室里空氣凝固了,我的血液也凝固了,時間仿佛永久停留在那一秒。我的臉頓時火燒般發(fā)燙……老師見情況不對,冷冷地說了個“勇氣可嘉”。我呢,只是呆呆地站在那兒,肩膀上扛著個“猴屁股”。我臉上的笑容,成了最難看的窘笑。
我是一班之長,所以下課后(加“這件事”)被“炒”得火熱,別提多尷尬了,竟還有人采訪我:先生,你就是這樣安慰老師的?我無言以對……
那節(jié)課,好尷尬,真想找個地縫鉆進去!
六年級同學比起四年級同學來,生活經(jīng)歷更豐富了,他們對課堂上發(fā)生的一切,善于從心理感受這個角度回顧。尷尬的,懊悔的,憤怒的……從同學們的文字中,我們看到了他們的喜怒哀樂,看到了他們的本真。
尷尬!尷尬!作者用幽默的語言、誘人的細節(jié),有聲有色、步步深入,清晰繪出尷尬的畫面。作者觸心的尷尬,讓讀者讀后想笑,但又笑不出來,心不由己地同情陷入尷尬窘態(tài)的小作者,這是此文的成功之處。不過美中不足的是,作者尷尬的心理描寫和言行舉止描寫還不夠細膩和充分,但作為當堂作文,已可作為優(yōu)秀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