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揚州有家酒肉店,老板貪得無厭,常常對顧客缺斤少兩,全城老百姓都痛恨他。有一次,老板請有名的書畫家鄭板橋?qū)懜睂β?lián),以招攬生意。鄭板橋邊念邊寫,念出的上聯(lián)是“肥豬長成象,老鼠頭頭死”,下聯(lián)是“美酒都稱好,陳醋壇壇酸”,橫批是“人多,病少,財富”,老板一聽十分高興。第二天,人們看到酒肉店門上貼的對聯(lián),拍手稱快。原來,老百姓是這樣讀對聯(lián)的:“肥豬長成象(像)老鼠,頭頭死;美酒都稱好陳醋,壇壇酸。人多病,少財富?!崩习迓犃水敿椿璧乖诘?。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移動一個標點符號,語言結(jié)構(gòu)就不同,表達的意思也不同。標點是一種無聲的語言,不能把它看得無足輕重。常用的標點符號共16種,可分為點號和標號兩大類。點號主要用來表示與句子結(jié)構(gòu)相適應(yīng)的停頓,還兼表語氣。它包括句末點號句號、問號、感嘆號和句中點號逗號、頓號、分號、冒號。標號主要用來表示語句的性質(zhì)和作用,有的也兼表語氣。它包括引號、括號、破折號、省略號、書名號、著重號和間隔號等。
我們應(yīng)該怎樣正確使用它?
第一,要舍得用。不少同學寫作文,長長的一段話,用了好多逗號,直到段末才用個句號。其實,一句陳述句結(jié)束了,就可以點上句號。如《一夜的工作》第二段:“這一天,總理辦公室通知我去中南海政務(wù)院。我走進總理的辦公室。那是一間高大的宮殿式的房子,室內(nèi)陳設(shè)極其簡單,一張不大的寫字臺,兩把小轉(zhuǎn)椅,一盞臺燈,如此而已?!边@里共用了三個句號。第一句寫作者得到通知,第二句寫作者走進總理的辦公室,第三句寫見到的總理辦公室的陳設(shè)。這是三個完全不同的陳述,陳述完了應(yīng)該停頓,用句號斷開。第二,不要亂用。有些同學喜歡輕易使用感嘆號,有時甚至隨意用兩三個,這不好。感情色彩強烈的句子才用感嘆號。再有,作文中分號也別亂用,分號是表示一句話中并列分句之間的停頓,使用難度較大,同學們使用它要慎之又慎。
第三,注意標點的位置。句號、逗號、感嘆號、問號、冒號、頓號、分號、后括號不應(yīng)居一行之首。引號、書名號的后一半不應(yīng)居一行之首。句末省略號不應(yīng)獨居下行之首。破折號和省略號不能斷開,也不能一半在上行之末,另一半在下行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