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在冬天從不吃西瓜。他不是沒錢,而是敬畏天時。他說,老天爺讓你夏天吃西瓜,秋天吃蘋果,冬天吃桔子,這部是事先安排好的。你非要對著干,冬天吃西瓜,秋天吃草莓。這就違背了天時,老天爺就會不高興。老天爺不高興了會怎么樣——你自己想想吧!
他說得很好。但他是從天時角度講的,我想,從尊重水果的角度講,我們也不該這么做。水果一定要在適合它的季節(jié)才能鉆出土地,人類拔苗助長,利用所謂科學欺騙水果來到世界上。水果能高興嗎?水果不高興,能好吃嗎?雖然它也具有水果的外表,卻無其內(nèi)心。就像一個弱智兒童,你給他戴上教授的頭銜又能怎么樣,他不還是白癡嗎?
之所以這么說,前提是水果也有生命,也有思想。臺灣生態(tài)作家劉克襄認為:如果是作為貢品的水果,跟水果講清楚,它會保持很久。買香蕉則要買掛起來的那種,這才是尊重香蕉,因為香蕉只有掛起來的時候才像在母親的懷抱里。切芋頭的時候,你先警告一下它再動手,手就不會癢。劉克襄說,有的水果店放周杰倫與蔡依林的音樂。如果他開水果店,他會放巴赫和莫扎特給水果,他相信,這樣的水果吃起來會更美味。
心思如此細膩的水果,你欺騙它,后果一定很嚴重。
反季節(jié)的水果都是被欺騙的生靈,我們可以做個合理想象——寒冷的冬天,你在大棚里種下一顆西瓜籽,然后澆水、施肥。西瓜籽被喚醒了,感覺到土地在輕輕拍打自己,水滴在滋潤自己,陽光在愛撫自己。哦,春天來了。自己該舒展開夢想的翅膀盡情翱翔了……終于有一天,西瓜長大、成熟,被摘下瓜秧。它睜開眼一看,媽呀,根本不對啊!那不是陽光,是燈光;那不是泉水,是自來水;那不是溫暖,是電暖風;空氣也不是自然空氣,而是排風管輸入進來的。外面不是想象中的酷暑,而是寒冬,大雪紛飛。我被騙了!我怎么這么輕信啊,我好傻好天真。
看著人類臉上的奸笑,西瓜目瞪口呆,痛不欲生。可惜它已回不到過去了。
西瓜被切開,送到餐桌上。暴怒的、無望的西瓜,它不可能蹦起來抽你,但它痛苦的因子一定擴散到全身每一個細胞。人類咀嚼的,不是西瓜生命中的蜜,不是它的甜,而是它的悲傷和眼淚。
想想吧,一顆水果的悲傷和眼淚!
你稀里嘩啦吃下的,是悲傷和眼淚!對身體能有好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