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利 田夏青 許夕霞 尹艷玲 王彥霞 王玲玲
下肢深靜脈血栓(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靜脈腔內不正常的凝結,阻塞靜脈管腔,導致血液回流障礙,是外科腹部腫瘤術后的常見并發(fā)癥,此病可引起肺栓塞,嚴重時可以致殘,甚至威脅生命。以往單用藥物控制效果欠佳且易出現(xiàn)出血等并發(fā)癥,給臨床工作帶來不便。空氣波壓力治療儀(IPC)應用“動靜脈泵”治療理論,采用多腔體充氣氣囊依次進行波浪式充氣、膨脹、放氣,具有方向性、漸進性、累積的“擠出作用”,促進瘀積的靜脈血及淋巴回流[1],目前已經應用于臨床術后DVT的預防。我科用IPC預防腹部腫瘤患者術后DVT的形成,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9年 5月至 2010年 4月行手術治療的腹部腫瘤患者 12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 60例。試驗組男 48例,女 12例;年齡 40~76歲,平均年齡 57.3歲;結腸癌 12例,胃癌 27例,盆腔腫瘤 8例,胰腺腫瘤 3例,直腸癌 10例。 對照組男 42例,女 18例;40~78歲,平均年齡 60.7歲;結腸癌 10例,胃癌 29例,盆腔腫瘤 4例,胰腺腫瘤 6例,直腸癌11例。2組性別比、年齡、病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排除:(1)急性炎癥皮膚病,皮膚潰瘍;(2)已發(fā)生急性靜脈血栓形成;(3)深部血栓靜脈炎;(4)丹毒;(5)急性心肺疾病,肺水腫,心律不齊,不穩(wěn)定性高血壓;(6)安裝有心臟起搏器。所有病例均經超聲多普勒明確診斷。
1.2 方法 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預防方法,如患肢抬高、按摩雙下肢、行股四頭肌收縮鍛煉等。試驗組除常規(guī)預防,同時使用IPC輔助治療。
1.2.1 IPC的使用:空氣波壓力治療儀(IPCLympha-Tron)由12腔空氣壓力波壓力產生器、12腔下肢套筒加寬帶構成。具有 8種(模式 A~H)治療模式,每腔壓力 0~200mmHg(1mmHg=0.133 kPa)可調,最長治療時間 99min,治療時可同時連接 2個套筒[2]。操作方法:上抬患者雙下肢,戴上所需空氣壓力套筒,把拉鏈從足背拉到大腿最上面并扣好,把 4個Y字型連接管分別連接在氣管插頭管上,再把 Y型管的兩個末端分別插入左右套筒的空氣注入口上;打開電源開關,調整模式,調整壓力調節(jié)鈕,調節(jié)所需壓力大小[3]。病情允許,術后6 h使用IPC進行預防性治療 1次,之后 2次/d,30min/次,5 d為 1個療程,雙下肢同時使用,調整壓力至60mmHg,待 5~8min后患者適應套筒壓力后,將壓力調至 80~100mmHg,壓力的調節(jié)以患者肢體舒適為宜。設定好循環(huán)周期的時間,以3.5~5.0 s的間隙,反復施加壓力和釋放壓力。
1.2.2 IPC的護理:治療時間 1次 30min。首先應做好患者心理指導,使其配合,治療過程中應重視患者的主訴,隨時觀察病情變化及儀器功效。重視患者的主訴。如果使用過程中患者感到異常,應該立即關閉開關,拔下電源。使用過的腿套用紫外線常規(guī)照射消毒后整齊擺放在醫(yī)療柜中備用。
1.3 療效判斷 主要依據(jù)患者的主訴、臨床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分為 2級。有效:術后 3~6 d,無下肢疼痛、腫脹,下地活動正常,體溫正常,腓腸肌試驗(Neuhor征)陰性,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無異常改變;無效:一側或雙側下肢疼痛,腫脹,下地困難或直立后疼痛加劇伴有不同程度發(fā)熱,Neuhor征陽性,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顯示血管內有血栓形成。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 60例,有效 54例,無效 6例,有效率(90%);實驗組有效 60例,未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有效率 100%;2組有效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1 DVT形成危險因素分析DVT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靜脈血流障礙,主要表現(xiàn)為疼痛、腫脹、麻木、淺靜脈曲張、栓塞等。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液滯緩、靜脈壁損傷和高凝狀態(tài)[4]。手術麻醉、應激反應都出現(xiàn)血小板增高,有利于血小板聚集和粘附;術后臥床時間長,下肢肌肉處于松弛狀態(tài),易導致血流緩慢,懼怕疼痛,不愿意活動,血液循環(huán)不通暢,易血栓形成。術后患者常繼續(xù)禁食、禁水,從而進一步致血容量不足,導致患者術后血液的高凝狀態(tài),為靜脈血栓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
3.2 IPC作用分析 對于腹部腫瘤手術患者,術后在常規(guī)預防的基礎上,加用IPC治療,可以有效預防靜脈血栓的形成。在設定治療壓力下,氣囊從遠心端到近心端的有序充盈,由于周期性加壓、減壓的機械作用產生搏動性血流,促進下肢血液循環(huán),預防凝血因子的聚集及對血管內膜的粘附,防止血栓形成。此外IPC能增加纖溶系統(tǒng)的活性。無論正常人或有靜脈血栓的患者,使用IPC后即能刺激內源性纖維蛋白溶解活性,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
3.3 使用IPC注意事項 (1)嚴格掌握IPC適用范圍,對于有禁忌癥的患者嚴禁使用。禁忌證:急性炎性皮膚病,心律不齊,丹毒,深部血栓性靜脈炎,肺水腫,急性靜脈血栓,不穩(wěn)定型高血壓,安裝人工心臟起搏器患者。(2)腿套包裹下肢時,松緊度要適宜,腿套與肢體間以容納 1指為宜。(3)使用IPC過程中,若患者身體感覺異常,或突然停電,或發(fā)現(xiàn)儀器有問題,應立即停止使用,把定時器調到零的位置,關閉電源開關,把空氣管從套筒上分離并排除空氣,使用過的腿套用紫外線常規(guī)照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本研究結果顯示,IPC可以安全地應用于臨床DVT的預防。在患者使用過程中,無特殊不適感,說明按摩力量均衡,空氣波壓力治療是用機械方式替代了人工按摩,且按摩速率與人體血流速率相近,安全無噪聲患者感覺較為舒適;另外,減少了工作量,并無明顯不良反應,使用簡單、方便、易于掌握,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蔣妮,鄧榮芳,侯麗瓊,等.空氣波壓力治療儀治療乳腺癌術后患側上肢淋巴水腫的療效觀察.護士進修雜志,2008,23:1899.
2 孫愛臣,王蕾,馬會清.空氣波壓力治療儀用于預防骨科臥床患者血栓形成的研究.齊魯護理雜志,2006,12:903.
3 莫咪蓉,沈佩娟,洪愛蓮.氣壓治療儀預防婦科手術后下肢靜脈血栓的觀察及護理.護理研究,2007,21:120.
4 卜鴻翔,王小翠.婦科術后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對策.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08,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