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冬梅 岳利群 王玉珠
手術是胃癌患者常用治療方法,而術后化療則能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存率。但化療藥物損傷人體正氣,產(chǎn)生毒副作用,使肝功能受損,造血功能障礙,機體抵抗力下降[1]。我國自古以來就有“藥食同源”之說,《黃帝內(nèi)經(jīng)》提出了“藥以祛之,食以隨之”與“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的食療原則。這些都為藥膳食療奠定了理論基礎[2]。有文獻報道,用自擬地黃粥(生龍活虎、黨參、黃精、扁豆、黃芪等)可有效控制胃黏膜損害,促進胃功能恢復,增加食欲[3]。本研究采用自擬的藥膳,旨在減輕胃癌術后患者化療反應,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
2008年 9月 ~2009年 11月,我科收治全胃切除術的胃癌患者 110例。本研究病例納入標準為:(1)無內(nèi)分泌異?;虼x性疾病病史;肝腎功能無明顯異常及無嚴重的心肺疾病。(2)術前無重要臟器轉(zhuǎn)移并且未出現(xiàn)遠處轉(zhuǎn)移。(3)術前未曾做放/化療,術后使用同類抗生素。(4)采用相同消化道重建方式(食管 -空腸 Rouxen-Y吻合)。(5)術前嚴重營養(yǎng)不良,伴有免疫或代謝疾病史,術前接受腸內(nèi)或腸外營養(yǎng)治療,伴有嚴重心肺疾病史、嚴重腎疾病史、嚴重胃腸功能障礙。(6)術后存在嚴重生理或代謝紊亂,缺乏知情同意書,腫瘤出現(xiàn)遠處轉(zhuǎn)移及廣泛轉(zhuǎn)移的患者不作為本研究的研究對象。
所有納入研究的患者中腫瘤位于胃底 40例,胃體 70例。術前均通過胃鏡活檢并經(jīng)病理檢查確診為胃癌,其中高分化腺癌 28例,中分化腺癌 30例,低分化腺癌 27例,黏液腺癌 11例,未分化癌 14例。按飲食輔助治療護理方式不同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藥膳組,其中藥膳組 50例,男 29例,女 21例,年齡62~74歲,平均年齡(64.20±2.77)歲;對照組 60例,男 37例,女 23例,年齡 62~73歲,平均年齡(63.00±2.82)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化療前 1周常規(guī)飲食。實驗組在常規(guī)飲食的基礎上加用自制地黃粥,配方為生龍活虎、黨參、黃精、扁豆、黃芪,將所配草藥加水 800ml煎至 400ml,去渣加粳米 100 g煎至 300ml備用,每日 4次,每次 60~80ml,至化療結束。蓮肉膏(蓮肉、梗米、茯苓):蓮肉、梗米各炒 110 g,茯苓 50 g為末,砂糖調(diào)備用?;熼_始時在常規(guī)治療及上述飲食的基礎上加用蓮肉膏,每日 2~3次,每次 5~6匙白滾湯下,連用 2周[1]。
1.3.1 胃癌術后生活質(zhì)量 采用Visick分級(Visick grade)。I級:屬優(yōu),無任何胃腸癥狀,術后營養(yǎng)良好;II級:屬良,偶有輕微不適及上腹飽脹、腹瀉或有輕度傾倒綜合征,調(diào)整飲食便能控制;III級:屬中,有輕 ~中度傾倒綜合征、反流性食管炎等癥狀,可堅持工作,能正常生活;IV級:屬差,有中 ~重度傾倒綜合征,有明顯的并發(fā)癥或復發(fā),不能正常生活,多需再次手術。
1.3.2 預后營養(yǎng)指數(shù) (Onodera Prognosis Nutritional Index,PNI)計算公式:PNI=10×血清白蛋白(g/dl)+0.005×總淋巴細胞計數(shù)(個/mm3)。評價:PNI>45為優(yōu)良,PNI 40~45為中等,PNI<40為差。
1.3.3 胃癌術后飲食營養(yǎng)狀況 通過問卷隨訪的方式,按照Spitzer等[4]和臺灣吳秋文[5]改良的術后特別癥狀評分方式,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進行評價,該表評估的項目包括食欲、食物的濃度、單餐進食量、進食次數(shù)(次/d)、進食時間(min)、餐后腹部撐脹感、燒心、腹瀉、便秘、失眠、吞咽困難、惡心、眩暈、體重,每項分為 1~3個級別打分。
1.3.4 血液營養(yǎng)學指標 (1)血紅蛋白(HB)。抽取清晨空腹靜脈血 2ml,測定血液中血紅蛋白含量。(2)血清白蛋白(ALB)。抽取清晨空腹靜脈血 3ml,測定血液中血清白蛋白含量。
應用SPSS 11.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Visick生活質(zhì)量和Spitzer評分用多個樣本的非參數(shù)檢驗(K Independent Samp les);定量指標均數(shù)用(±s)表示,均數(shù)之間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α=0.05。
Visick grade為 I、II級者所占的比例均在 81%以上,組之間比較P=0.731>0.05,差異無顯著性。兩組預后營養(yǎng)指數(shù)(PNI)的均數(shù)都 >45,表明術后患者營養(yǎng)優(yōu)良,預后營養(yǎng)指數(shù)比較無顯著性差異。但在各評估項目中,單餐進食量比較(P=0.042<0.05);餐后腹脹程度比較(P=0.039<0.05);燒心程度比較(P=0.012<0.05);食欲比較(P=0.005<0.05),兩組之間在以上四方面比較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其余,食物的濃度、進食次數(shù)(次/d)、進食時間、失眠、體重減輕、吞咽困難、惡心、眩暈、腹瀉、便秘等各組之間相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兩組之間血紅蛋白比較(P=0.486>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之間血清總蛋白比較(P=0.084>0.05),血清白蛋白比較(P=0.162>0.05),無顯著性差異。
腫瘤患者在化療期間,藥物的副作用常引起食欲減退、惡心、嘔吐、正常血細胞減少等。合理的飲食結構,均衡的營養(yǎng)不僅是構成機體健康的物質(zhì)基礎,機體運作的動力來源,而且對于提升機體免疫功能,降低或減輕化療帶來的不適至關重要,而且在眾多有關因素中,它是最易調(diào)節(jié)控制的。本研究中藥膳組患者單餐進食量、餐后腹脹、燒心、食欲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有效減輕了手術和化療帶來的胃腸不適。在以往的研究中,較側(cè)重飲食對化療期間患者血象恢復的輔助作用,但臨床護理中,患者的不適癥狀也是護理工作關注的重點。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藥食同源”之說。早在 3000年前的周代,就有專門的“食醫(yī)”。《黃帝內(nèi)經(jīng)》提出了“藥以祛之,食以隨之”與“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的食療原則[6]。藥膳是以傳統(tǒng)中醫(yī)藥理論為指導,是建立在千百年經(jīng)驗積累的基礎上,經(jīng)過中華民族長期的實踐驗證,因而是正確的,行之有效的[2]。飲食輔佐療法作為康復醫(yī)學的一項措施,簡易、便廉,一方面促進疾病的痊愈或配合藥物治療,另一方面發(fā)揮扶正祛邪的輔助作用,強調(diào)整體觀念、辨證施膳、藥食同源,藥食性味功能的統(tǒng)一;重視藥與食的輔佐,保護脾胃之氣,以增進藥食的吸收和利用;吸取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觀點,為機體提供比較全面的營養(yǎng)[2]。藥膳是藥、食、養(yǎng)結合的好方式,它將中藥和膳食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將藥療和食養(yǎng)相結合,既可療疾,又可調(diào)理脾胃,增加抗病能力。中醫(yī)認為,免疫功能屬正氣范圍,補腎、補氣、補血的藥膳,大都有扶正固本,增強免疫力的作用[7]。本方中茯苓有利水消腫,黨參、黃芪等有促進組織愈合的功效,因此,地黃粥具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千金要方?食治》明確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以資血氣。若能用食平病,釋情遣疾者,可謂良工?!惫蕷v代醫(yī)家在治療疾病時,除了予以服藥外,更重視飲食的調(diào)養(yǎng)作用,通過飲食調(diào)護來調(diào)養(yǎng)正氣,祛盡余邪,恢復健康[6]。胃癌患者常出現(xiàn)吞咽困難或有進食后胃疼痛、飽脹等癥狀,選用低脂肪、高蛋白質(zhì)食物,可減少脂肪攝入量及補充蛋白的供給,促進損傷組織的修復,提高細胞免疫功能。在配餐過程中以清淡少油食品為主,選用清蒸、燜、白灼和燉等烹調(diào)方法來代替煎、炸、炒、煙熏等,使食物經(jīng)加工烹調(diào)后變得極細軟、易吞咽、易消化[8]。化療前后進餐時間間隔拉開,可減少惡心、嘔吐的發(fā)生,正餐當中不要喝太多的湯汁或飲料,最好在用餐前 30~60m in飲用[9]。
癌癥對于患者及家屬而言,是一巨大的心理打擊,本研究中兩組患者自身及家庭對腫瘤特別是化療期間的飲食非常重視,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各種減輕化療副作用的飲食調(diào)節(jié)方法,在研究中未作強制性干預。另外,在飲食指導方面,臨床護士對兩組患者的健康教育是相同的,沒有分別對待,這也對研究因素存在一定的干擾,這也是大部分臨床護理研究的局限所在。
總之,藥膳輔佐飲食療法是以傳統(tǒng)中醫(yī)藥理論為指導,建立在千百年經(jīng)驗積累的基礎上,經(jīng)過長期的實踐驗證,是行之有效的[2]。本研究所配制的藥膳對提高胃癌患者化療期間單餐進食量,減低餐后腹脹、燒心發(fā)生和增進食欲方面有顯著作用,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有一定影響,但尚需大樣本的臨床試驗驗證。
[1] 韓冬梅,劉海軍.自制中藥食療療法對胃癌術后患者化療期間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9):126.
[2] 高日陽.三因制宜在中醫(yī)藥膳養(yǎng)生保健中的應用[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7,19(2):202.
[3] 馬海世.健胃粥治療老年胃粘膜損害胃痛 58例[J].陜西中醫(yī),1997,7:300.
[4] SpitzerWO,Dobson AJ,Hall J,etal.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ancer patients:Aconsice QL-index for use by physicians[J].J Chron Dis,1981,34(12):585-597.
[5] Wu CW,Hsieh MC,Lo SS,etal.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with gastric adenocarcinoma aftercurative gastrectomy[J].World J Surg,1997,21:777-782.
[6] 施奠幫主編.中醫(yī)食療營養(yǎng)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7:2-3.
[7] 左華澤.國藥與藥膳應用淺談[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5,16(6):553.
[8] 葉志華,劉紅麗,彭玲霞.胃癌全胃切除術后化療期間飲食護理[J].腫瘤基礎與臨床,2007,20(3):270-271.
[9] 唐月美.老年癌癥病人化療期間的飲食護理[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7(6):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