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國際編目原則聲明》的幾點重要修改

    2010-04-05 22:46:57□林
    大學圖書館學報 2010年4期
    關鍵詞:編目著錄名稱

    □林 明

    2003年12月,在德國法蘭克福召開了IFLA國際編目規(guī)則第一次專家會議(First IFLA Meeting of Experts on an International Cataloguing Code,簡稱IME ICC1),會議通過了一份具有歷史意義的重要文件——《國際編目原則聲明(草案)》(Statement of International Cataloguing Princip les,Draft),并迅速翻譯為包括中文在內的十多種語言在IFLA網(wǎng)站上發(fā)布,在國際編目界引起了強烈反響(中文譯本已在《大學圖書館學報》2005年第2期刊載)。自第一次專家會議以后,每年都在世界不同地區(qū)召開會議,根據(jù)各國專家反饋的意見討論修改草案,這些會議是:2004年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會議(IME ICC2),2005年埃及開羅會議(IME ICC3),2006年韓國首爾會議(IME ICC4),2007年南非開普敦會議(IME ICC5),在不同地區(qū)召開會議,能更好地傾聽當?shù)鼐幠拷绲囊庖?。每次會議提出的修改建議經過各國專家網(wǎng)上討論并加以集中整理,于次年春天由會議代表在網(wǎng)上投票表決,再產生新草案,并在IFLA網(wǎng)站上發(fā)表,下半年召開專家會議對該草案再次表決(我國大陸有4名有表決權的代表)。每次會后IFLA都出版了會議錄,足見其重要意義。由于各國語言文化和編目傳統(tǒng)不同,各國專家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產生了分歧,IME ICC專家會議的組織者綜合各方意見,幾易其稿,歷時5年。2008年12月18日,經最后一輪修改和表決,正式通過了《國際編目原則聲明》最終版。2009年3月,用包括中文在內的17種語言文字在IFLA網(wǎng)站發(fā)布(網(wǎng)址:http://www.ifla.org/VII/s13/cip/)。作為幾個草案和最終版的中文翻譯者之一,筆者注意到這5年的修訂過程集中反映了國際編目專家關注的熱點,將過程(幾個草案)和結果(最終版)進行比較,將有助于加深對編目新概念的理解。與前幾個草案相比,最終版內容變化很大,由本文說明全部修改是不可能的,只能涉及最重要的修改(基本概念和結構),不包括較小的刪改或語句調整。以下內容依據(jù)在《國際編目原則》中出現(xiàn)的順序。

    1 總原則

    最終版在結構上的最明顯變化,就是增設了條款二“總原則”,將前幾個草案的附錄“制訂編目規(guī)則的目標”整體移至這里,突出了制訂編目規(guī)則的最高目標是“用戶的便利性”,這是對1961年“巴黎原則”的一個重要發(fā)展。眾所周知,“巴黎原則”全面闡述了目錄的職能、主要款目和統(tǒng)一標目,使世界各國編目機構基本達成共識?!鞍屠柙瓌t”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讀者第一”理念,但其精神僅包含在具體條款中,并未直接表達出來。而這次修訂的前幾個草案都提到了“用戶的便利性”,比如在引言中宣布:“21世紀伊始,國際圖聯(lián)就致力于制訂一項能適用于聯(lián)機圖書館目錄和其他領域的新聲明,其首要原則是為目錄用戶提供便利”,但這一思想主要還是包含在附錄中,對編目規(guī)則制訂者的警示力度仍然不夠。最終版把草案的附錄提升為總原則,指出制訂編目規(guī)則的若干原則雖然包括用戶的便利性、通用性、表達性、準確性、充分性與必備性、有意義、經濟性、一致性與標準化、集成化等多個方面,但“最高原則是用戶的便利性”,也就是說,如果上述若干原則相互發(fā)生矛盾時,要首先考慮到用戶的便利性。總原則的意義是,提醒21世紀的編目規(guī)則制訂者,即使在數(shù)字化網(wǎng)絡化的OPAC環(huán)境中,也不要忘記把目錄用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因為“目錄用戶”不是一個抽象概念,而是具有特定語言文化背景的群體;“用戶的便利性”也不是一句空洞口號,而是要首先考慮到具有一定語言文化背景的用戶的檢索習慣。OPAC雖然可以容納由不同語言文字編制的各種目錄,但不同語言文化背景的用戶的習慣是很難改變的,對不同語言文化背景的讀者而言,用于查找或識別一個名稱的語言文字或者“為人熟知的形式”肯定是不一樣的。美國編目大師卡特主張編目規(guī)則要適應“讀者的習慣看法”,印度的阮岡納贊也說過,“使用習慣查找的標目,應當構成一條款目”,而習慣反映了在特定語言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固有思維方式。這兩個大師的名字在《國際編目原則聲明》中出現(xiàn)并不是偶然的[1],他們的觀點代表了《國際編目原則聲明》一再強調的宗旨——把讀者的便利性放在第一位,讀者的方便要大大高于編目工作的方便。為了貫徹這一原則,最終版重申了兩條重要規(guī)定,第一,規(guī)范檢索點優(yōu)先依據(jù)原語言和文字,如果原語言和文字并非目錄使用的語言,則規(guī)范檢索點應“以最適合目錄用戶的一種語言或文字表達的形式”[2];第二,要以“經常在載體表現(xiàn)出現(xiàn)的名稱”或者“被目錄用戶廣為接受的名稱(即慣用名稱)”作為檢索點??傃远?最終版的總原則和有關條款告誡編目規(guī)則的制訂者,即使在數(shù)字化網(wǎng)絡化的大環(huán)境下,也不要為了編目方便而忽視具有特定語言文化背景的讀者的便利。

    2 目錄的目標和功能

    與幾個草案相比,最終版的條款四“目錄的目標和功能”提到的目錄功能仍是查到、識別、選擇、獲取、瀏覽,以對應于FRBR提出的“用戶的任務”,這基本上沒有變化,但增加了“目錄應當是經濟有效的工具”一句話,指出在實施目錄功能或用戶的任務時,也要注意目錄的成本和效率。然而,更重要的變化是,在幾個草案中“查到”和“選擇”任務中用于作為檢索條件或選擇條件的“物理形式”一詞,在最終版中被修改和擴展為“媒介類型、內容類型、載體類型”,這是因為“物理形式”只是載體表現(xiàn)的屬性,而“媒介類型、內容類型、載體類型”能更廣泛深入地揭示各類書目資源的屬性。根據(jù)最終版詞匯表的解釋,載體類型是指:“反映載體的存儲介質與安置的格式,并與對資源內容進行觀看、放送、運行等所需的中介設備類型相結合的一種標識。載體類型反映載體表現(xiàn)的屬性”,比如紙張、磁帶、膠卷、光盤等物理載體;內容類型是指:“反映表達內容的基本交流形式以及用以感知內容的人類感官的一種標識。內容類型反映作品和內容表達兩者的屬性”,比如文字、樂譜、測繪信息等內容表達方式。最終版詞匯表對媒介類型未做出解釋,但根據(jù)2009年1月在網(wǎng)上發(fā)布RDA詞匯表的解釋,媒介類型是“對資源內容進行觀看、放送、運行等所需中介設備的一般類型”,比如聲音形式、視覺形式、縮微形式、計算機形式等。媒介類型除了可單獨顯示,也常作為載體類型的修飾成分,比如計算機光盤、縮微膠卷等。以上重要變化的起因是,AACR2的一般資料標識在含義上混亂不清,既有載體特征術語,也有內容特征術語,甚至包括感覺成分,很難適應對多樣化資源類型的識別和著錄。最終版提出的媒介類型、內容類型和載體類型概念,有助于克服一般資料標識的弊病,將媒介類型、載體類型用于描述載體表現(xiàn)或單件屬性,內容類型用于描述作品或內容表達的屬性,有利于明確對特定資源的查找范圍,便于查到和選擇一個在媒介、內容、載體等方面都能滿足用戶要求的資源。

    此外,在最終版的條款7.1.3“附加檢索點”中,也用“內容類型”和“載體類型”替代了原有的“物理載體”,它們可作為供選擇的檢索點,或作為過濾或限定檢索的手段,以更有效地實現(xiàn)目錄的功能。

    3 書目著錄

    前幾個草案在論及書目著錄時,僅提及“書目記錄的著錄部分應以國際認可的標準為基礎”,以及“著錄可以有不同的詳簡級次”兩條規(guī)定,顯得單薄無力。最終版條款五“書目著錄”增加了對編目實踐十分重要的兩條規(guī)定,其一是“應為每一載體表現(xiàn)創(chuàng)建一條獨立的書目著錄”;其二是“書目著錄通常以作為載體表現(xiàn)代表的單件為基礎,并可包括屬于被體現(xiàn)的作品和內容表達的屬性”。增加這兩條規(guī)定的意義在于,編目工作只能從手頭文獻的物理形式開始,而不可能一開始就以“作品”或“內容表達”的抽象概念為編目起點。編目人員不可能預見作品的全部已出版或未出版的形態(tài),因此不可能照搬FRBR模型中第1組實體“作品、內容表達、載體表現(xiàn)和單件”概念模型的次序,將同一作品的所有不同表現(xiàn)形式都著錄于一條記錄中,而是首先根據(jù)手頭代表載體表現(xiàn)的具體單件進行著錄。此外,雖然大多數(shù)著錄項目和單元代表載體表現(xiàn)屬性,但少數(shù)著錄項目和單元,比如特殊細節(jié)項的比例尺說明,載體形態(tài)項的有關插圖、色彩、聲音等性質,均屬于內容表達屬性而不是載體表現(xiàn)屬性,這些屬性也應在著錄中表示出來。以載體表現(xiàn)為基礎的著錄方式,對同一作品各種物理表現(xiàn)形式做出了明確劃分,每一獨立著錄都將通過特定關系實現(xiàn)向內容表達和作品的集中。以上兩條新規(guī)定,有利于消除編目人員對FRBR概念模型的某些困惑,解決FRBR概念模型與編目實踐之間的矛盾。

    此外,幾個草案的原有規(guī)定“書目記錄的著錄部分應以國際認可的標準為基礎”被移到最終版的新增規(guī)定之后,是因為《國際編目原則聲明》不僅適用于圖書館目錄,也適用于檔案館、博物館和其他團體創(chuàng)建的文檔。對圖書館而言,國際認可的標準是《國際標準書目著錄》(International Standard Bibliographic Description,即ISBD)[3],因此,即將出版的國際編目條例RDA的所有例子都不列出書目著錄標準格式,ISBD的格式僅列于附錄中。

    4 檢索點

    和幾個草案相比,最終版的檢索點部分是變化最大的部分。

    首先是將幾個草案的條款五“檢索點”與條款六“規(guī)范記錄”合并為一條,形成最終版的條款六“檢索點”,在《國際編目原則聲明》中,檢索點不僅用于書目記錄,而且也用于規(guī)范記錄,故不應將“檢索點”與“規(guī)范記錄”并列。要指出的是,條款六“檢索點”一開始就聲明,檢索點的形成“必須遵循總原則”,即讀者便利的首要原則[4]。

    其次,在幾個草案中出現(xiàn)的“標目”一詞,在最終版中全部改為“檢索點”。同時,“參照”一詞也改為“名稱的變異形式”。幾個草案起初還保留“標目”概念,反映了傳統(tǒng)觀念的慣性思維在國際編目界仍有很大影響(比如AACR2的2002年修訂版,仍然交替使用“標目”和“檢索點”術語)。最終版完全拋棄了“標目”概念,意味著這一陳舊概念在未來的編目規(guī)則中也將壽終正寢。

    其三,最終版的條款六“檢索點”在經過反復討論和修改以后,在結構上發(fā)生重大變化,幾個草案中的條款五“檢索點”與條款六“規(guī)范記錄”的結構全部打亂,重新組織。以下是幾個草案和最終版關于檢索點條款的結構比較:

    幾個草案(2003-2007年)

    5.檢索點

    5.1一般規(guī)則

    5.1.1檢索點的選擇

    5.1.2規(guī)范標目

    5.1.3語言

    5.2受控檢索點形式

    5.2.1個人名稱形式

    5.2.2家族名稱形式

    5.2.3團體名稱形式

    5.2.4統(tǒng)一題名形式

    6.規(guī)范記錄

    最終版(2008年)

    6.檢索點

    6.1一般規(guī)則

    6.2檢索點的選擇

    6.3規(guī)范檢索點

    6.3.1標準

    6.3.2規(guī)范檢索點的語言和文字

    6.3.3規(guī)范檢索點的選擇

    6.3.4規(guī)范檢索點的形式

    6.3.4.1個人名稱形式

    6.3.4.2家族名稱形式

    6.3.4.3團體名稱形式

    6.3.4.4作品/內容表達的名稱形式

    6.3.4.5區(qū)分名稱

    6.4不同名稱和名稱的變異形式

    不難看出,最終版關于檢索點條款的結構,要比幾個草案更嚴密和更有邏輯性,增加了某些內容(比如增加了“區(qū)分名稱”,以作為檢索點的限制條件);取消了“規(guī)范記錄”條款。除了改變某些重要術語外(比如“規(guī)范標目”改為“規(guī)范檢索點”),還有一些語句敘述也做了適當?shù)囊苿踊蛘{整,本文不再詳細說明。

    其四,幾個草案關于個人、家族和團體的“規(guī)范標目”,在最終版中改為個人、家族和團體的“規(guī)范檢索點”。然而更重要的變化是,最早的草案強調個人、家族和團體名稱應優(yōu)先選擇與該實體有關聯(lián)的國家之慣例,比較含糊,而稍后的草案和最終版則強調要依據(jù)“在載體表現(xiàn)或參考來源上”出現(xiàn)的與該實體有關聯(lián)的國家和語言的慣例[5]。這實際上就是著重于編目時在載體表現(xiàn)上出現(xiàn)的形式,而不是必須拘泥于原語言形式,這將更有利于編目實踐,若因目錄采用的語言/文字不同而需要音譯,“應遵循有關文字轉換的國際標準”[6]。

    最終版關于規(guī)范檢索點的另一個顯著變化是,用“作品/內容表達的名稱形式”代替了原先草案中的“統(tǒng)一題名”[7]。條文僅保留“用于作品、內容表達、載體表現(xiàn)或單件名稱的規(guī)范檢索點既可以是一個單獨存在的題名,也可以是一個與作品創(chuàng)作者的規(guī)范檢索點相結合的形式”的一段話,刪除了原草案有關作品/內容表達名稱優(yōu)先選擇形式的語句,從而避開了幾個草案中反復出現(xiàn)的關于優(yōu)先選擇語言形式的激烈爭論,但這并非意味著優(yōu)先選擇形式無章可循。在最終版中,各種名稱的規(guī)范檢索點的優(yōu)先選擇形式已被歸結為兩點,首先是規(guī)范檢索點的語言和文字應首先應依據(jù)以原語言和文字表達的作品的載體表現(xiàn)中出現(xiàn)的信息,若原語言或文字并非在目錄中正式使用的語言或文字,則規(guī)范檢索點可依據(jù)載體表現(xiàn)或參考來源中出現(xiàn)的、以最適合目錄用戶的一種語言或文字表達的形式[8],這實際上是以目錄使用的語言和文字為前提;其次是“首選名稱應當基于以一貫形式識別該實體的名稱,既可以是經常出現(xiàn)在載體表現(xiàn)中的名稱,也可以是在參考來源中出現(xiàn)的被目錄用戶廣為接受的名稱(即慣用名稱)”[9]。由于最終版所涉及的各種名稱已經包括個人、家族、團體、作品、內容表達、概念、實物和地點等實體[10],因此也就不必另行說明作品/內容表達名稱的優(yōu)先選擇形式。

    5 基本檢索點

    在幾個草案的條款七“查找功能的基礎”中都提到了“必備檢索點”和“附加檢索點”的概念及其范圍。在最終版中,“必備檢索點”改為“基本檢索點”,似乎減弱了強制性色彩,其范圍和表述略有變動。對書目記錄的基本檢索點而言,引人注意的是原草案的“作品/內容表達的統(tǒng)一題名”修改和擴充為“作品/內容表達的規(guī)范檢索點(這可能包括創(chuàng)作者的規(guī)范檢索點)”,其中括號內的增補文字很重要,如果它與基本檢索點所包括的“創(chuàng)作者名稱或列出的創(chuàng)作者多于一個時的第一個名稱規(guī)范檢索點”相聯(lián)系,就不難看出,這實際上構成了“創(chuàng)作者/作品結合的首選檢索點”形式,這表明《國際編目原則聲明》雖然放棄了“主要款目”的概念,但又以“基本檢索點”概念為依托,保留了創(chuàng)作者檢索點在目錄中所起的積極作用,以實現(xiàn)對作品的匯集或引證,這種職能除了匯集或引證書目記錄中的著錄所代表的作品外,也可以用于匯集或引證書目記錄中的附加款目、相關款目或主題所揭示的有關作品,或者用于建立單一款目的書目清單。顯然,《國際編目原則聲明》提出的“基本檢索點”概念為創(chuàng)立“作品/創(chuàng)作者”關系打下了基礎,以便能夠最有效地實現(xiàn)目錄的匯集功能。在《國際編目原則聲明》中,檢索點仍然有“基本”或“附加”的功能差別,以“創(chuàng)作者(或第一創(chuàng)作者)/作品題名”的引證形式仍然“以國際上主要的編目傳統(tǒng)為基礎”[11],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以著者為主要款目標目的傳統(tǒng)。

    擬于2010年6月問世的 RDA(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e,中譯名:資源描述和檢索),將是最早貫徹《國際編目原則》的一部國際性編目指導規(guī)則,它全面采用了《國際編目原則》的新概念,明顯的例子是它采用了媒介類型、載體類型、內容類型代替AACR2的一般資料標識和特定資料標識;RDA還創(chuàng)立了將創(chuàng)作者/作品相結合的“首選檢索點”概念(相當于《國際編目原則》的“基本檢索點”),以替代“主要款目”概念,等等。不言而喻,《國際編目原則》必將對國內編目理論和實踐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然而更重要的是,《國際編目原則》的修訂過程提醒我們,發(fā)揚學術民主,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既不墨守成規(guī),也不急于求成,這對國內編目理論的健康發(fā)展是極其重要的條件。

    參考資料

    1 國際編目原則聲明(中譯本)腳注2

    2 同上 6.3.2.1

    3 同上腳注11

    4 同上 6.1

    5 同上6.3.4.1-6.3.4.3

    6 同上 6.3.2.2

    7 同上6.3.4.4

    8 同上 6.3.2

    9 同上 6.3.3

    10 同上 6.1.1

    11 同上 引言2009年12月10日

    猜你喜歡
    編目著錄名稱
    常用參考文獻著錄要求
    常用參考文獻著錄要求
    常用參考文獻著錄要求
    國家圖書館藏四種古籍編目志疑
    天一閣文叢(2020年0期)2020-11-05 08:28:36
    粵劇編目整理之回顧與展望
    戲曲研究(2017年3期)2018-01-23 02:51:01
    滬港通一周成交概況
    滬港通一周成交概況
    滬港通一周成交概況
    滬港通一周成交概況
    本刊參考文獻著錄要求
    鹿泉市| 如东县| 昆明市| 达孜县| 无极县| 盖州市| 兴国县| 天门市| 鄂尔多斯市| 自治县| 阿克| 揭西县| 九龙坡区| 怀远县| 吉水县| 南昌市| 邳州市| 深州市| 广州市| 邹城市| 济南市| 抚远县| 翼城县| 富蕴县| 原平市| 彝良县| 新泰市| 鲁甸县| 繁峙县| 九龙县| 文登市| 道孚县| 延边| 常德市| 呼和浩特市| 台中县| 东源县| 富蕴县| 大埔区| 淮安市| 清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