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敏 譚維
患者男性,15歲,因“轉移性右下腹痛1天”入院,入院生命體征正常,腹平坦,未見腸型及蠕動波,右下腹壓痛,伴輕度反跳痛及肌衛(wèi),未捫及包塊,腸鳴音正常。輔檢:血液分析:WBC:10.7×109;腹部彩超:右下腹似見2.6×1.6cm2混合性回聲,邊界不清,腹腔探及最大深度1.6cm液性暗區(qū),入院診斷:急性闌尾炎;急診行闌尾切除術,術中回盲部無異常,病理診斷:化膿性闌尾炎。術后第2天腹痛緩解,肛門排氣排便,開始進食,腹腔引流液共30ml,第4天拔管,術后4天體溫均正常,進食后解黃色干大便2次。第5天開始出現(xiàn)發(fā)熱,體溫波動于38℃左右,并出現(xiàn)嘔吐,陣發(fā)性腹痛伴腹脹、腹部包塊,肛門停止排氣排便,行腹部平片提示腸梗阻,予禁食,對癥保守治療4天,體溫達39℃,左中下腹壓痛,伴輕度反跳痛及肌衛(wèi),腸鳴音弱,復查腹部平片示腸梗阻較前加重,急診行剖腹探查,術中見腹腔內有渾濁膿性滲液50ml,回盲部向中軸扭轉180度呈閉襻,近端回盲部擴張明顯,約15×10×10cm3,遠端腸管塌陷,術中見回盲部活動度大,回盲部及升結腸可提出切口外,探查其他臟器未見異常,予以扭轉處腸管復位,將升結腸及回盲部按解剖固定于右側腹膜,術后恢復良好,排氣排便通暢,無腹痛腹脹,術后7天出院。
1 腸扭轉在大腸梗阻的病因中占10%,盲腸扭轉的主要病因為右側結腸固定不良,同時與盲腸的過度活動有關[1]。
2 本癥術前確診困難,經剖腹探查方確診,術前誤診率91.7%[2],該病例術前可能合并腸扭轉。
3 對該病例若術中發(fā)現(xiàn)回盲部活動度大,與側腹膜無融合,呈游離狀,應當將之縫合固定于側腹膜避免以后發(fā)生腸扭轉。
4 術后腸功能紊亂,腸內容物重量驟增,以及突然改變體位等因素可誘發(fā)腸扭轉。該病例在術后拔管后出現(xiàn)腸扭轉,需警惕是否在拔管過程中用力不當,過猛等因素誘發(fā),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要小心。
[1]Brant WE,Helms CA,李井泉.WONCA Online電子病例介紹-盲腸扭轉[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7,12(2):125.
[2]王連平,譚衛(wèi)林,汪志杰,等.單純性盲腸扭轉致小腸梗阻1例報告[J].醫(yī)藥世界,2007,12(1):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