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珉,顏 簫,李南華,涂永紅
(1、江西寄生蟲病防治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046;2、江西特康科技有限公司)
校準(Calibration)是指“在規(guī)定條件下,為確定測量儀器或測量系統(tǒng)所指示的量值,或實物量具或參考物質所代表的量值,與對應的由標準所復現(xiàn)的量值之間關系的一組操作。是指建立分析物的濃度或活性與檢測方法/檢測系統(tǒng)間相應關系的過程[1],相當于確定了用來丈量物體的尺子的長度。”因此,分析系統(tǒng)的校準是保證病人檢測結果可靠的基礎。全血細胞分析項目5項,試劑種類為溶血劑、稀釋液兩種。暴露在空氣中的血液分析儀使用試劑,因水分蒸發(fā)造成有效組分濃縮,也會影響測定結果。衛(wèi)生部臨床檢驗中心已實施我國血細胞分析參考系統(tǒng)的建立[2]工作。本文就血細胞分析系統(tǒng)校準周期進行探討,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儀器與材料
日本Sysmex公司生產的KX-21型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具有定期自動清洗與保養(yǎng)功能;校準物為Sysmex SCS-1000血液校準品,批號:990662。遵循《血液分析儀校準要求》,對KX-21血液分析儀校準允許偏差符合 WBC±15%、RBC±5%、Hb±5%、Hct±5%、Plt±15%。伯樂質控品為美國Bio-Rad公司生產的LiquichekTMHematology Control中值水平血液學-21參數(shù)控制品,批號:Normal-99122。血液分析儀試劑:KX-21血液分析儀使用特康科技生產的“雪球”牌配套試劑,溶血劑、稀釋液批號分別為:1001002、1002010,供全血質控品作血細胞分析系統(tǒng)校準周期測試試驗;另取五個批次生產留樣試劑稀釋液/溶血劑 :LOT-1 (0809001/0809004)、LOT-2(0902001/0905002)、LOT-3(0910005/0910005)、LOT-4(1001002/1002010),LOT-5(1004002/1004005)分 別 對 同 一 全血質控品進行測試。
1.2 所檢測的項目
儀 器 測 定 項 目 WBC、Lymph#、Mid#、Gran#、RBC、HGB、MCV(HCT)、PLT 八項指標,使用軟件計算 參 數(shù) 為 :Lymph% 、Mid% 、Gran% 、MCH、MCHC、RDW、MPV等。
1.3 方法
1.3 .1全血質控品參考值范圍:伯樂中值水平質控品參考值范圍:WBC、RBC、HGB、MCV、PLT 等指標分別為 10.1±0.6×109/L、4.12±0.2×1012/L、128±4.0g/L、94±6fl、273±30×109/L。
1.3 .2首次檢測試驗按說明書要求對血液分析儀進行保養(yǎng)和寶石孔清洗,更換試劑后,參照血液分析儀校準規(guī)范化的建議[3],用全血校準品對KX-21血液分析儀進行校準[4],,每間隔5d(120h)檢測同一批質控品,重復檢測3次取均值統(tǒng)計分析;美國CLIA’88對血細胞分析的質量要求為:WBC:靶值±15%、RBC 和 MCV 是:靶值±6%、HGB:靶值±7%、PLT:靶值±25%,以累積CV小于CLIA’88允許誤差的1/3作為評價標準[5],連續(xù)監(jiān)測6個月。從校準完畢后開始計時,至累積CV大于1/3 CLIA’88允許誤差時結束,此間隔時間作為該項目的校準周期。
同批號稀釋液、溶血劑在Sysmex公司生產的KX-21血液分析儀上檢測結果歸納如下:
2.1 WBC、RBC、HGB、MCV、PLT 等五項測量指標監(jiān)測到151d(33次測試)仍然處于允許值范圍,其x、SD及CV見表1。
表1 中值水平質控品監(jiān)測結果
2.2 監(jiān)測到111d Mid%為1.1%首次超出允許范圍,往后在允許值范圍上下波動,至161d后均處于允許值范圍之外。
2.3 監(jiān)測到165d PLT測定值為309×109/L首次超出允許范圍,往后5次測試又處于正常范圍,至181d后超出允許值范圍。
2.4 HGB超出允許值范圍的時間是181d,WBC和RBC監(jiān)測到191d才超出允許值范圍,而MCV監(jiān)測到191d仍然處于規(guī)定要求。
2.5 各項目判斷標準及校準周期見表2。使用不同批次的稀釋液、溶血劑,用同一全血質控品分別在KX-21血液分析儀上檢測結果見表3。
表2 各參數(shù)判斷標準及校準周期
表3 不同批次試劑檢測結果
3.1 實驗前對KX-21血液分析儀進行校準,其各項指標百分數(shù)誤差均在一列范圍以內[6],外部校準系數(shù):HGB為100.0、HCT為100.0,內部系數(shù)WBC為 98.9、RBC 為 100.0、HGB 為 99.3、PLT 為 98.0等。擁有自動清洗與定期保養(yǎng)功能的血液分析儀定期校準周期較長。
3.2 從表 1可以看出,Mid%不穩(wěn)定,CV值21.48%,其余指標重復測試結果穩(wěn)定性好;表2結果顯示,血液分析儀校準周期較長,白細胞分類校準周期最短,RBC、MCV校準周期較長,大于191d。從表3結果表明,更換不同批次的試劑其檢測結果未發(fā)現(xiàn)超出規(guī)定范圍。值得提醒的是:由于試劑的批間差,可能會導致相關指標出現(xiàn)偏離質控范圍,溶血劑影響HGB、白細胞及其分類,稀釋液影響MCV或HCT。所以,在確立檢測系統(tǒng)的校準周期時,一定要分析各種影響校準周期的因素,選擇合適的校準時機。
3.3 影響血細胞分析系統(tǒng)校準周期的因素有:
3.3 .1不同批次的試劑:溶血劑與稀釋液有效組分濃度改變,如溶血表面活性劑、與HGB相結合的成分、滲透壓等會導致白細胞分類、HGB、MCV等指標的變化;試劑pH明顯改變也會引起白細胞分類、HGB、MCV等指標不同程度的變化。
3.3 .2儀器保養(yǎng)與維護的頻次:一般而言血液分析儀均具備自動清洗與定期保養(yǎng)功能,Sysmex公司生產的KX-21血液分析儀開機時將自動進行清洗,關機時用濃縮清洗液自動清洗與保養(yǎng),起到清洗計數(shù)池、寶石孔與管道的效果,防止賭孔發(fā)生,起到延長校準周期的作用。
3.3.3比色光源的使用壽命:使用540±2nm波長的發(fā)光二極管其實際壽命一般為50000h,供電電壓不穩(wěn)定有一定影響,受溫度影響較小。
3.3 .4 關鍵部件的更換或維修:如光源、寶石孔、分血閥、吸樣針、真空泵、試劑或樣品管道等部件的更換或維修需要重新校準。
3.3 .5儀器本身的漂移或壽命:儀器機械部件的磨損,電子元器件與管道系統(tǒng)的老化,直接影響儀器的使用壽命或性能指標的漂移,一般血液分析儀使用壽命為5~8年,其使用壽命又受使用頻率和樣本量的影響。
3.3 .6校準周期受儀器性能的影響:血液分析儀即使?jié)M足YY/T0653-2008血液分析儀標準,不同檔次的儀器也有一定差異,尤其是PLT重復性指標小于8.0%,接近CLIA’88的1/3,所以,本次實驗監(jiān)測到PLT156d超出范圍后,又回復到正常。意味著到了校準時期。
3.4 本次監(jiān)測MCV較為穩(wěn)定,直到191d仍然處于允許值范圍,可能是由于質控品紅細胞進行適當處理的原因,其形態(tài)相對穩(wěn)定。
3.5 由于KX-21血液分析儀白細胞分群采用浮動界標,從表3可以看出Mid%106d就出現(xiàn)異常,往后又回復正常,至111d再次出現(xiàn)異常,表明浮動界標存在分類的不確定性。在實驗監(jiān)測過程中有時會出現(xiàn)不分類的現(xiàn)象;即使某項分類結果超出質控范圍,也不主張輕易調整分類界標或改變白細胞增益。
3.6 如果采用低值或高值質控品,其校準周期可能前移或滯后,理由是根據(jù)CLIA’88允許誤差,參考值越大允許值范圍隨之放大,檢測值越不易超出規(guī)定范圍,故選擇中值質控品確立校準周期較為合適。至于低值或高值質控品確立校準周期實驗有待進一步驗證。
總之,血細胞分析系統(tǒng)校準周期受諸多因素影響,臨床實驗室有3個月、6個月甚至更長的校準時間;無例外的情況下,至少半年校準一次。確立血細胞分析系統(tǒng)校準周期既能節(jié)省檢驗工作的時間和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校準,又可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茖W地建立校準周期、對檢測系統(tǒng)進行定期校準,是保證血細胞分析結果可靠性的基本要求。必須指出的是:①血細胞分析系統(tǒng)監(jiān)測到異常后,又可能回復正常;②不能忽視校準品或及質控品的質量對校準周期的影響;③當室內或室間質控信息出現(xiàn)異常的趨勢或偏移,超出實驗室質控規(guī)定的接受限,應分析原因,采取相應的預防糾正措施后,仍不能識別問題和糾正問題時,需重新進行校準[7]。因此,在做好“定期校準監(jiān)測”工作的基礎上,確立適宜、有效的校準周期,才不致于失控。
[1]黃亨建,宋昊嵐,李 萍.檢測系統(tǒng)的線性分析與校正驗證[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6,29(6):562-564.
[2]彭明婷,谷小林,陸 紅,等.我國血細胞分析參考系統(tǒng)的建立[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6,29(3):196-198.
[3]叢玉隆.血液學體液學檢驗與臨床解疑[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4:294-298.
[4]吳志勇,劉丙秀,崔 彬.Kx-21血球儀的校準[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3,10(5):20-21.
[5]馮仁豐.臨床檢驗質量管理技術基礎(第2版).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07:81.
[6]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M](第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141.
[7]申子瑜.我國臨床實驗室質量管理的基本要求[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3,26(11):7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