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世玫
在一位老先生80歲的壽宴上,老先生與子女之間就“父親”的認識問題,有一段精彩的對話。
老先生說:“當爸爸啊,就好像是一個球。在利用價值最高的時候,孩子們你爭我奪,常常伸手要錢,在這個時候,爸爸就像是籃球一樣;等到這個做爸爸的退休以后,價值越來越低,孩子們就你推過來,我推過去,這個時候,爸爸就像是一個排球;當這個爸爸年紀越來越大,行動不便,經(jīng)常生病,生活不能自理,孩子們就你一腳,我一腿,惟恐踢不出去,怕給家里增加麻煩,這個時候,爸爸就像是一個足球?!?/p>
子女們一聽,驚訝之余頓時深感慚愧,他們幾乎異口同聲地說:“爸,您不是籃球,也不是排球,更不是什么足球,而是橢圓形的橄欖球。我們寧愿摔得腰酸背痛、全身是泥土,也要把您緊緊抱住,不放!”
老先生聽了,眼中亮起一片紅光,笑臉上寫滿了幸福和欣慰。
兩代人之間其實就應(yīng)該和諧共處,多為對方著想。子女們多關(guān)心、多體貼父母本來就是順理成章、天經(jīng)地義的事。父母們將愛的甘露無私灑向兒女,他們?yōu)榱俗优畟兊男腋:涂鞓穬A其所有卻毫無所求。子女們自然要認真“反哺”,要像愛孩子一樣愛護父母,減少父母的煩惱和孤獨。而父母們也應(yīng)該站在子女們的角度上多想想,要理解創(chuàng)業(yè)期間的子女正在紛繁復(fù)雜、節(jié)奏加快的現(xiàn)代社會中為事業(yè)、為家庭奔波、忙碌,不能騰出太多的時間陪伴父母、照顧父母。兩代人之間,溝通與交流永遠都是必需和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