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柏,徐永祥,楊月枝
(1.河北聯合大學 外國語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2.唐山師范學院 外語系,河北 唐山 063000;3.河北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16)
目前外語專業(yè)的畢業(yè)生,除少數從事語言、文學研究和外語教學工作之外,大多數主要從事文化科技交流、經濟合作和對外貿易等領域的外語工作。較強的翻譯能力是從事外語工作必不可少的條件。因此,翻譯課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是學生就業(yè)前的一項重要任務。著眼于社會的需求,高等院校外語專業(yè)重視和加強翻譯課的教學,無疑是實現對學生進行目標培養(yǎng)的重要保障。
絕大多數院校外語專業(yè)一般在大三階段或大四開設一學年的翻譯課,一般每周兩學時。在這樣短的教學周期內,要給學生講述翻譯的基本概念,介紹中外翻譯史及翻譯理論,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翻譯技巧以及做各種文體和體裁大量的翻譯練習,教師往往難免顧此失彼,使學生在翻譯課上收效甚微。鑒于翻譯課對學生就業(yè)的必要性,像大語種英語專業(yè),可以一入學就可以開設翻譯課,這樣經過幾年的訓練,從理論到實踐徹底掌握翻譯技巧,達到熟練運用的地步。
在教學方法上,大多數教師仍沿用傳統(tǒng)的師徒相授的方式。先讓學生翻譯一段,然后教師批改學生譯文,繼而又由教師講評,最后教師再給出標準譯文。學生沒有理論基礎,缺乏技巧學習。由于材料是教師所選,學生在心理上處于被動地位,不是主動積極配合翻譯教學。由于評講由教師說了算,學生和教師不能進行必要的討論和交流,也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容易使翻譯課顯得沉悶和乏味,另外教師給出的標準譯文極大地抑止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不利于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
我們既要培養(yǎng)外語專業(yè)學生的雙語獲取信息和表達信息的能力,又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翻譯觀,提高學生翻譯外語、應用文等能力,使之最終能夠成為比較合格的、畢業(yè)后能夠很快適應工作需要的應用型、復合型外語人才。因此,大學外語專業(yè)翻譯課的教學要提高學生雙語表達能力、擴大學生知識面、使學生了解多種文化及其交流的過程與特點,并掌握一定的翻譯理論與技巧,具有很強的翻譯書面文字的能力。在教學安排上必須保證足夠的教學內容、足夠的教學時間以及使學生有足夠的實際訓練。同時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翻譯課的積極性和興趣,從而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
“逆向過程教學法”強調翻譯是一個非直線性的、探索的生成過程,重視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教師的任務是啟發(fā)指導學生進行分析和理解,起到指導監(jiān)控作用,并輔導學生自行修改譯文,相互比較。使學生自我完成從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的學習過程。該模式符合學習心理學的原理,初次感觸(陌生信號刺激)——課堂分析糾錯(好奇心的調動)——再次練習(驗證的求知欲)——理論技巧總結(成就感)。實踐上升到理論,理論又反過來指導實踐,使學生自我完成理論的升華,而并非機械地灌輸。具體來說就是由課前作業(yè)——課堂對比講解——課后驗證練習——學生總結理論技巧——教師輔導概括等環(huán)節(jié)構成,即:實踐——理論——再實踐——再理論的一個過程。以逆向教學為出發(fā)點,從實用感官的陌生信號刺激開始,啟動學生的好奇心并上升為求知欲。以過程教學為特色,讓學生從被動的聽變?yōu)橹鲃拥刈?,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
1. 課前作業(yè),初次感受
翻譯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賴于實踐。因此,翻譯課每周布置課外作業(yè),以篇章翻譯為主,內容由短到長、由易到難。“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耳聽為虛,手到為實。實際的翻譯能力只能在不斷的、經常的具體的翻譯實踐中獲得。因此,這就決定了翻譯課的特點是“精講多練,實踐為主”。不在實踐的基礎上講授翻譯技巧與方法,無異于“隔靴搔癢”。
2. 對比講解,分析糾錯
教師的講解內容是學生課前作業(yè)的問題點,以多種答案對比為主,積極引導學生運用掌握的語法、文化、外漢語言差異等專業(yè)知識判斷作業(yè)譯文優(yōu)劣。在對翻譯作業(yè)的講評中,教師對普遍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講解,同時充分發(fā)揚民主,對重點句子充分展開討論,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對學生的譯文及課堂討論中的評語以鼓勵為主,同時有理有據地提出不足之處以利今后改進。收集各種典型的錯誤,組織開展討論,分析這些錯誤原因,并提出改正方法。也可以提供各種譯文,讓學生分析、比較,討論最佳譯法,從而也接觸到了比較翻譯學的理論和方法。在講解的過程中,要始終貫穿如何正確理解原文及外漢兩種語言對比這兩個問題,歸納、總結出有規(guī)律性的東西。這樣,學生就能在翻譯理論和技巧的指導下,借鑒前人的經驗,迅速掌握翻譯要領,舉一反三,較快地提高翻譯水平。同時,這些翻譯理論的總結又是在學生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的,容易生動活潑,易于接受,能給學生留下較深刻的印象。
3. 課后驗證,再次練習
再次驗證練習就是對教師的講解內容進行驗證(驗證的求知欲),教師通過作業(yè)講評,講授了必要的理論和技巧,但學生對所學的理論和技巧掌握的程度到底怎樣,能否運用,還需要通過必要的練習來進行檢驗。再次練習還包括以下三個層面的含義:第一把講評中所學的一般翻譯理論、方法、技巧在實際中予以觀察,可通過外漢對比來閱讀一些中外名著,學習名家的翻譯方法和技巧;第二指導學生學會使用工具書、查核資料等(這也是實踐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第三通過社會翻譯實踐來豐富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翻譯興趣。比如可以從社會上的一些企業(yè)、外貿公司承攬一些翻譯業(yè)務(無論外譯漢還是漢譯外)進行有償服務。比如:通過翻譯公司等承攬包括公司簡介、產品介紹,出版社計劃出版的文學作品、外語的法律書籍等讓學生翻譯并予以指導,把關,這樣,既鍛煉學生的翻譯能力,又可以幫助貧困學生減輕家里的經濟負擔,讓學生體驗收獲的喜悅,同時也為學生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4. 學生總結,教師概括
自己總結出該節(jié)課內容的翻譯理論與翻譯技巧,使學生有一種成就感。注意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切忌由老師一人作灌輸式的講演,應采取邊討論邊總結的方法進行。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中好的譯文或典型的錯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進行評論,各抒己見,對翻譯理論和翻譯技巧的介紹,也先讓學生自己去歸納總結。事實證明,這樣,學生才能學得活,掌握得牢。
教師進行再次概括輔導,完成理論技巧的講授。這樣可使學生在動態(tài),主動實踐的過程中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傳統(tǒng)的翻譯理論一般把翻譯看成是應用語言學的一個分支,而現代翻譯理論則從文化交流的角度認識翻譯問題。要使學生認識到,翻譯課絕不只是兩種語言之間的變換,更是兩種文化之間的交流。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文化意識,必須在總結課中注意從文化高度引導學生學習翻譯理論與技巧,如文化的概念,與語言和翻譯的關系等。
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之上,可系統(tǒng)介紹各種翻譯理論與技巧。既注重系統(tǒng)性,又突出重點。要大膽引進國內外新的研究成果。對于翻譯中具有探究性的理論和技巧問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在課外做進一步的研究,為今后的研究方向選擇和畢業(yè)論文的選題打好基礎。
【模擬例證】
日語長單句的翻譯主要讓學生掌握日語長句的特點,以及翻譯成漢語的規(guī)律。即,長定語句、長狀語句的處理方法。首先要比較中日語言長單句子的特點,斷句規(guī)律,漢譯技巧。重點要講解長定語句的外位語處理方法-即先翻譯被修飾名詞,再用指示代詞將修飾語(定語)外位語化處理。在講解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課前翻譯一段文章。
聞いてみると、なくなった當主が現在はどうしているか知らないが、その當時一時加古川に住んで、古いものを持ち歩いていた原芳泉という桂岳の友人である日本畫家から手に入れたもので、未亡人もその男に面識があるということであった。(井上靖 ある偽作家の生涯)
然后課堂上就學生的作業(yè)譯文進行互動性點評。
【學生譯例】
一打聽才知道,死了的持有人現在不知道怎么樣了,當時在加古川住了一段時間,隨身攜帶古物的名叫原芳泉桂岳的朋友的日本畫家手里買的,遺孀曾經見過那個人。
【譯例分析】
通過分析得知,這是一個典型的按照日語順序翻譯的句子。沒有弄清修飾語與被修飾語的關系。造成句子主語不明,對象語不明,邏輯混亂。
這是日語翻譯者最初最容易犯的錯誤,通過這個例證,要首先啟發(fā)同學們,這個句子的表達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句中“當主”、“原芳泉”、“桂岳の友人”、“日本畫家”等人物是一種怎么的關系。啟發(fā)提問“是誰死了”,“誰住在加古川”,“遺孀見過的那個人是誰”。
【參考答案】
經過打聽才知道,這幅畫是已故原主從一名叫做原芳泉的日本畫畫家手里買來的。據說這位原芳泉是桂岳的朋友,當時他曾有一個時期住在加古川,常兜售文物,但現在在哪里就不清楚了。故主的遺孀曾經見過這個人。
【更深分析】
再進一步分析日語的斷句方法:1. 先找出主要成分,主,謂,賓,再找定語,狀語,補語。2. 分清楚修飾語與被修飾語。3. 利用漢語與日語的表達習慣差異,說明該處的長定語句子單獨譯出,用外位成份指代比較合適。
然后在課后再給出同等難度的一段日語文章,讓學生將學到的理論應用于實踐,以便能得到高質量的譯文。這樣學生在前后2次的翻譯中就基本上掌握了,日語單長句子的基本要領。
翻譯課“逆向全過程”教學模式的建立,以直觀性和實用性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能夠調動學生自我學習意識,有效地緩解目前翻譯課課時嚴重不足的問題。突出了翻譯課的實用性,在課堂上完成翻譯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突出實用,又不偏廢理論性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自我學習的意識,夯實從理論教學到實踐教學結構。使學生能在主動快樂的氛圍下完成學習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