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茂春 鄧麗蓉 王云川 陳漢菊
探究式學習在中師生物多樣性教育中的應用
楊茂春 鄧麗蓉 王云川 陳漢菊
在中師生物多樣性教育中用探究式學習方法,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融入到自然和社會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認識自然、了解自然,認識到他們的態(tài)度、行為和決定能對現在和未來的發(fā)展產生影響,籍此再去影響更廣泛領域的人群養(yǎng)成可持續(xù)發(fā)展觀,這是我們的目標。
項目實施目的在于:(1)讓中師學生運用所學過的植物、動物、生物與環(huán)境等生物學知識,深入實際去觀察、了解、調查。(2)中師學生在具體實踐中,能夠引導和教育廣大小學生,并能影響家長,主動參與社區(qū)進行生物多樣性、環(huán)境保護教育。(3)相鄰學科的教師共同探究、攜手合作,開創(chuàng)中職教育的新局面。
本項目經教師在普師一年級三個班中的宣傳,根據入選條件從中篩選出30名同學參加。
活動一:活動準備
布置學生查找、收集生物多樣性的相關知識及資料;項目組教師商討項目實施方案,確定9月份前的活動內容。
布置課題任務
活動二:教師講座
教師講解、學生交流、師生共同探討。
生物多樣性知識講座,介紹探究式學習方法及野外調查生物多樣性的方法、步驟和調查報告的撰寫等知識。
講座與討論
活動三:野外踩點
項目組教師野外踩點,了解和熟悉調查路線,聘請專家、聯系村民。
活動四:野外調查
野外調查納帕海環(huán)湖、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園。
實地踏勘
野外調查
學生參觀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園,專家介紹;調查納帕海環(huán)湖生態(tài)環(huán)境,采訪村民,采集標本;撰寫調查報告、心得體會,整理制作標本,攝影、繪畫等。
活動五:反思、交流
回放前幾期活動過程;實踐活動及調查反思問卷;學生發(fā)表感想、共享活動成果;布置暑假活動作業(yè)。
活動六:學生的作品與感想
學生回各地調查了解當地生物多樣性資源狀況(收集當地民眾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民風民俗、詩歌、故事、攝影作品等)。
【師92班學生】
卡瓦格博—從不接受人類足跡的神山
我夢想有一天,
突然有了這樣的規(guī)定:
“梅里雪山”被正式列為第一座禁止任何人登頂的山;
我夢想有一天,
……
我們留給子孫后代的,仍然是一片純凈的藍天,
我夢想的這座山,她就叫做—卡瓦格博。
為了藏區(qū)的明天
師80班 和良才
有幸生活在這么一片美麗的土地上,倍感榮幸,在這以藏族為主體的藏區(qū)里,到處是花的海洋,云的世界,蔚藍的天空照映著碧綠的草原,還有那清澈的小溪。在這么一幅美麗的畫片中再添上了一群群肥壯的羊群,還有牧民悠然的哼著牧歌,堪稱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范了!我相信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都是幸運的,更是幸福的。
我們應該把這樣一方家園永遠延續(xù)下去,讓子子孫孫也能享受這片綠水青山的獨特文化。
所以我們應該關注身邊的種種問題,常言道因小失大。在這片美麗的大自然中同樣存在或發(fā)生著許多不容樂觀的問題。例如:①有個別工廠排放的“三廢”,這些工廠設在藏區(qū)——一個小城市里,各方面都不算發(fā)達或先進,所以對“三廢”的處理能力并不是很好,長期下去,會影響環(huán)境。②有很多大小河流已造成了嚴重的污染,致使空氣、土壤、水資源逐漸惡化。③迪慶雖只是個小城市,但因為開發(fā)了旅游業(yè),外來人口眾多,對疾病的預防缺乏重視及應對。④由于人口流量較大,對環(huán)境的破壞度也日益上升,垃圾的制造→丟棄→回收處理,整個環(huán)節(jié)都不夠完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沒有經過回收處理就亂丟的垃圾,這樣會改變草原、河流的現貌,長期下去,這幅美麗的畫卷將不再美麗。⑤在藏區(qū),以牧業(yè)為主體,故而牲畜很多,因為氣候、食物、垃圾處理不當等原因,造成很多牛、羊、豬等死亡,人們就將這些死尸隨意丟棄在草地、路旁、河流里,這些尸體腐爛后,散發(fā)臭味,造成空氣污染、水污染等,并可能傳播一些疾病。⑥藏區(qū)是以藏族文化為特色的地區(qū),然而一些投資商卻為了私利破壞了各種文化遺產。
除了以上列舉的這些問題之外,還有很多值得關注的問題。我們作為藏區(qū)的一員,為了藏區(qū)的明天,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關注身邊小事,決不允許那些危害環(huán)境的事存在和延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