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東,郭海濱,李麗娜,張恩璐
(1寧河縣醫(yī)院,天津 301500;2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yī)院)
前列腺癌(PCa)發(fā)病率占世界上男性癌癥的第3位,在歐洲、北美及亞洲一些國家占第 1位[1]。我國的PCa發(fā)病率雖遠低于西方國家,但近年其發(fā)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2]。個體遺傳學上的差異是 PCa發(fā)生的必要條件。目前,以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NP)作為第 3代遺傳標志物成為主要的研究方向。現(xiàn)已證實[3]位于染色體8q24上多個位點SNP與PCa風險有關(guān),尤其rs6983561、rs16901979、rs1447925位點,已在歐洲裔美國人、美國黑人、亞洲印度人群中得到驗證。但是這些SNP在我國漢族人群中與PCa的關(guān)聯(lián)性尚未得到證實。2007年 2月 ~2009年 4月,我們采用直接測序法對我國漢族 PCa患者rs6983561、rs16901979、rs1447925位點SNP基因分型頻率進行檢測,探討其與我國漢族人群PCa的相關(guān)性。
1.1 臨床資料 所測DNA樣本來源于在我院診治的120例中國漢族PCa患者(PCa組)及同期在我院體檢的120例漢族人群健康男性(對照組)。PCa組均經(jīng)活檢或術(shù)后病理學確診為 PCa,排除有任何其他腫瘤史者。PCa組年齡46~86歲,平均71.2歲;對照組年齡 50~79歲,平均 70歲。兩組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P>0.05,有可比性。
1.2 檢測方法 ①主要試劑及儀器:采用上海Invitrogen公司的ABIPRISM實驗平臺,PCR試劑盒,激光檢測器。②DNA測序方法:取兩組靜脈采血 1 m l,抗凝后全血標本 -70℃保存。用水抽提法提取DNA后行PCR擴增,獲得含有SNP位點在內(nèi)的目的DNA片段。采用直接測序法對 SNP位點(rs6983561、rs16901979、rs1447925位點)基因進行檢測。對PCR產(chǎn)物采用四色熒光染料(ddNTP)標記,通過單引物PCR測序反應(yīng),生成含不同熒光染料的單鏈DNA混合物。通過激光檢測器窗口中的攝影機檢測器對熒光分子逐個檢測,用Chromaslite 201測序分析軟件將不同熒光分子轉(zhuǎn)變?yōu)?DNA序列。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兩組基因型頻率Hardy-Weinberg遺傳平衡性檢驗,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頻率行相關(guān)性檢驗,用非條件Logistic模型評估單個SNP位點風險基因與PCa關(guān)聯(lián)程度。計算比值比(OR)、95%可信區(qū)間(95%CI)。在計算風險等位基因時從野生型基因純合子、變異基因雜合子、變異基因純合子分別賦予 0、1、2值。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中3個位點SNP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頻率與PCa關(guān)聯(lián)性檢驗結(jié)果 ①rs6983561位點:PCa組C等位基因頻率比A等位基因頻率高,但PCa組與對照組C等位基因頻率比較,P<0.05;rs6983561 C等位基因與PCa無關(guān)聯(lián)性(OR=1.19,P>0.05)。與AA基因型相比,AC和CC基因型攜帶者的PCa風險雖增加,但P均>0.05(OR=1.17、1.52),將AC與CC合并后,P仍>0.05(OR= 1.22)。②rs16901979位點:PCa組A等位基因頻率比對照組頻率高,但P>0.05,rs16901979 A等位基因與PCa無關(guān)聯(lián)性(OR=1.13,P>0.05)。與CC基因型相比,AC和AA基因型攜帶者的PCa風險雖增加,但P均>0.05(OR=1.11、1.34),將AC與AA合并后,P仍>0.05(OR=1.14)。③rs1447295位點:rs1447295位點A等位基因能增加PCa風險,與PCa明顯相關(guān)(OR=1.63,P=0.042)。由于AA基因型在人群中所占比例較低,將AC與AA合并后統(tǒng)計,AC+AA基因型攜帶者的PCa風險明顯升高(OR=1.87,P<0.05)。
2.2 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 rs6983561、rs16901979位點與 PCa無關(guān)(P均 >0.05)。rs1447295位點與PCa有關(guān)(P<0.05),為PCa發(fā)生的危險因素。詳見表 1。
表1 3個位點SNP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
PCa是泌尿系統(tǒng)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在美國、加拿大等國家,PCa是男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在歐洲大多數(shù)國家,PCa的發(fā)病率為 36/10萬。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PCa發(fā)病率較低(2.3/10萬~9.8/10萬)。
PCa的發(fā)生發(fā)展與遺傳因素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guān)。在我國,生活方式西方化和脂肪攝入量的持續(xù)增加導致PCa危險因素和保護因素失衡是PCa發(fā)病的重要環(huán)境因素[4],而個體遺傳學上的差異是PCa發(fā)生的必要條件。近年來,各地PCa的檢出率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人種間的差異仍很明顯,這可能與各人種間雄激素水平,5α還原酶活性及雄激素受體的差異有關(guān)。Gronberg等[5]報道,1個一級親屬患PCa危險度為2,兩人患PCa上升至5;3個一級親屬患病危險度達到 11。在其另一項對孿生兄弟PCa患病相關(guān)性跟蹤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單卵雙生的孿生兄弟PCa發(fā)生率是雙卵雙生者的 5倍,進一步揭示了PCa的發(fā)生與遺傳因素存在密切關(guān)系。對歐美人PCa的全基因組關(guān)聯(lián)研究(GWAS)發(fā)現(xiàn),有多個基因位點與PCa的發(fā)病相關(guān)[6]。
SNP是人類基因組中遺傳學變異最常見的一種類型,通過對比健康和患病人群SNP發(fā)生頻率的差異,可以確定 SNP與疾病之間的相關(guān)性。當一個遺傳標記的頻率在患者中明顯超過非患者時,即表明該標記與疾病關(guān)聯(lián)。常見變異(CD-CV)假說[7]認為,常見疾病的易患性是由于人群中某些位點特別是在基因的編碼區(qū)或調(diào)控區(qū)的常見變異引起的。如果這一假說成立,那么列出人群中頻率較高的 SNP,將其與疾病表型進行關(guān)聯(lián)分析,就可能檢出疾病易感SNP。不同的SNP位點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頻率及雜合程度不同,在進行疾病分析時提供的信息量可能存在較大差異。
目前我國的 PCa病例構(gòu)成以晚期為主。對于我國漢族人群研究較多為 5-α還原酶 Ⅱ基因(SRD5A2)、維生素D受體(VDR)基因、雌激素受體(ER)基因等[8,9]。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我國漢族人群中 rs1447295A等位基因與 PCa有關(guān)聯(lián)性, rs1447295A等位基因攜帶者PCa風險增加。
我們認為,隨著有關(guān)SNP研究的不斷深入,可以在流行病學調(diào)查中確定PCa高危人群,進行其危險程度評價,有助于建立有效的預(yù)警系統(tǒng),形成有效預(yù)防。
[1]Gronberg H.Prostate cancer epidem iology[J].Lancet,2003,361 (9360):859-864.
[2]葉定偉.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學和中國的發(fā)病趨勢[J].中華外科雜志,2006,44(6):362-364.
[3]Amundadottir LT,Sulem P,Gudmundsson J,et al.A common variant associated with prostate cancer in European and A frican populations[J].Nat Genet,2006,38(6):652-658.
[4]馬軍,秦叔逵,張清媛.中國臨床腫瘤學教育專輯[C].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7:616-620.
[5]GronbergH,Damber L,Damer JE.Familial prostate cancer Sweden. A nation wide register cohort study[J].Cancer,1996,77(1):138-143.
[6]Eeles RA,Kote-Jarai Z,GilesGG,etal.Multiple new ly identified loci associated with prostate cancer susceptibility[J].Nat Genet, 2008,40(3):316-321.
[7]Zhang XF,Wang YM,Wang R,et al.Correlation of E-cadherin polymorphisms to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gastric cardiac adenocarcinoma[J].Ai Zheng,2005,24(5):519-529.
[8]佟明,艾軍魁,袁亦明,等.SRD 5A2基因A 49T多態(tài)性與前列腺癌風險性關(guān)系的研究[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5,85(19):1319-1321.
[9]楊奕,王少剛,葉章群,等.湖北地區(qū)漢族人群維生素D受體基因起始密碼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前列腺癌的相關(guān)性分析[J].中華男科學雜志,2004,10(6):41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