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偉興,王志祥,張立國,康紹叁,劉 健,王 磊,曹鳳宏,李曉強
(1華北煤炭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河北唐山 063000;2唐山工人醫(yī)院)
Livin是新近發(fā)現(xiàn)的凋亡抑制蛋白(IAP)家族成員之一,研究表明[1~3],Livin在多種腫瘤細胞中呈高度表達,與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有著密切關系。2007年 8月 ~2009年 12月,我們采用免疫組化法檢測膀胱癌組織中Livin的表達情況,探討Livin與膀胱癌的病理分級、臨床分期、腫瘤數(shù)目以及復發(fā)的相關性,為膀胱癌診斷、判定預后提供理論依據(jù)?,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經(jīng)開放手術證實且成功隨訪的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癌)69例,均為初次經(jīng)病理檢查確診者,術前均未行放化療,保留膀胱手術后使用化療藥物膀胱內(nèi)灌注。其中男 66例,女 3例,年齡23~82歲,平均 59歲。病理分級按 WHO (1973年)標準:G1級 18例,G2級 28例,G3級 23例;臨床分期按UICC-TNM(2002年)分期標準:Ta~T142例,T2~T427例;腫瘤單發(fā)者 47例,多發(fā)者22例。隨訪從手術后開始,如腫瘤復發(fā),隨訪結束,計為復發(fā)時間,否則隨訪至 5 a結束,在保留膀胱手術的 60例患者中,復發(fā) 33例,無復發(fā) 27例。設為對照的 10例正常膀胱組織標本取自前列腺切除術患者。
1.2 Livin檢測方法 一抗為兔抗人Livin多克隆抗體,山羊抗兔 SP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試劑盒及DAB顯色試劑盒。標本用石蠟包埋,4μm厚切片,采用免疫組化SP法染色,按試劑盒說明書操作,以PBS替代一抗作為陰性對照。
胞質呈現(xiàn)黃色及棕黃色者為陽性細胞。將陽性細胞按照其數(shù)量及顯色程度分為 3級:弱陽性(+):陽性細胞<10%、顯色強度為淡黃色;強陽性(+++):陽性細胞>60%,顯色強度為黃色或綜黃色;中陽性(++):陽性細胞及顯色強度介于+與+++之間;細胞無染色為陰性(-)。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tǒng)計軟件。數(shù)據(jù)比較用χ2檢驗、Fisher確切概率檢驗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膀胱癌組織中 Livin陽性表達率為 65% (45/69),其中+++者12例,++者8例,+者25例;正常膀胱黏膜組織中Livin呈陰性表達(P<0.05)。Livin陽性表達與膀胱癌病理分級、臨床分期、腫瘤數(shù)量無關(P>0.05),與腫瘤復發(fā)有關(P<0.05)。詳見表1。本組中Livin陽性表達者術后復發(fā)率為 67%(26/39),平均復發(fā)時間為 20個月, Livin陰性表達者術后復發(fā)率為33%(7/21),平均復發(fā)時間為42個月(P均<0.05)。
表1 Livin表達與膀胱癌臨床病理指標的關系
細胞凋亡在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也與腫瘤的放療和化療效果密切相關。影響細胞凋亡的基因分為促凋亡基因和抗凋亡基因,IAP家族為后者。Livin是2000年發(fā)現(xiàn)的IAP家族中新成員,人類的Livin基因位于染色體20q13,全長46 kb,包含7個外顯子及6個內(nèi)含子,Livin蛋白N端僅包含一個桿狀病毒IAP重復序列(BIR)結構,它與Caspase蛋白結合,抑制其介導級聯(lián)激活反應及多種途徑引起的細胞凋亡[2]。另外,C端含一個環(huán)狀鋅指樣結構,其轉錄產(chǎn)物因剪接方式不同有兩種mRNA亞型即Livinα和Livinβ,分別編碼298和280個氨基酸的蛋白質,兩種蛋白在功能上沒有本質差別。
在胎兒時期,Livin在多種組織呈高表達,可能與生長發(fā)育有關;在正常成人的組織中(除胎盤外),Livin呈低表達或不表達,而在多種惡性腫瘤中有特異性表達,如黑色素瘤、乳腺癌、宮頸癌、結腸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白血病、淋巴瘤以及肺癌等[3,4]。本研究結果顯示 Livin在膀胱癌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為65%,而在正常膀胱黏膜組織中不表達,提示Livin與膀胱癌的發(fā)生密切相關,可作為膀胱癌的分子標志物。本研究結果還顯示Livin的陽性表達與膀胱癌病理分級、臨床分期及病灶數(shù)量無關,這與文獻[5,6]的報告相同。G1級和 Ta~T1期的膀胱癌組織中Livin的陽性表達率分別為56%、62%,說明膀胱癌發(fā)生的早期即有Livin的陽性高表達,Livin可作為膀胱癌早期診斷的指標之一。至于Livin的陽性表達與膀胱癌的復發(fā)是否有關國內(nèi)外研究結果并不一致,可能與資料的選擇和隨訪時間不同有關。本組 69例均為初發(fā)膀胱癌患者,其中60例行保留膀胱手術,采用回顧性隨訪,即術后開始隨訪,腫瘤復發(fā),隨訪即結束,計為復發(fā)時間。本組膀胱癌5 a復發(fā)率為55%,其中Livin陽性表達者的復發(fā)率為67%,平均復發(fā)時間為20個月;Livin陰性表達者的復發(fā)率為 33%,平均復發(fā)時間 42個月(P均<0.05),說明Livin與膀胱癌復發(fā)有關。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術后復發(fā)率高達50%~70%,其中10%~20%的復發(fā)腫瘤惡性度增加,臨床上采用膀胱鏡和尿脫落細胞學檢查診斷膀胱癌均有其不足之處,另外根據(jù)病理分級和臨床分期來判斷膀胱癌的預后和5 a生存率也有些滯后。而采用分子生物學方法來探討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及預后是醫(yī)學前進的方向。我們認為,通過對凋亡抑制基因Livin的結構和功能進一步研究,其有望成為膀胱癌早期診斷、監(jiān)測復發(fā)及預后判斷的重要指標之一。
[1]Kasof GM,Gomes BC.Livin,a novel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familymember[J].JBiolChem,2001,276(5):3238-3246.
[2]VucicD,Stennicke HR,Pisabarro MT,et al.ML-IAP,a novel inhibitor of apoptosis that is pre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humanmelanomas[J].Curr Biol,2000,10(21):1359-1366.
[3]Lin JH,Deng G,Huang Q,etal.K IAP,a novelmember of the inhibitor ofapoptosisprotein fam ily[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0,279(3):820-831.
[4]Ashhab Y,Alian A,Polliack A,et al.Two splicing variants of a new inhibitor of apoptosis gene with different biological properties and tissue distribution pattern[J].FEBS Lett,2001,495(1):56-60.
[5]Gazzaniga P,Gradilone A,Giuliani L,et al.Expression and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Livin,surviving and other apoptosis-related genes in the progression of superficialbladder cancer[J].Ann Oncol,2003,14(1):85-90.
[6]宋希雙,張志偉,車翔宇.凋亡抑制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達及意義[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6,27(Suppl):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