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霞
貴州黔南貴定縣第一人民醫(yī)院兒科(551300)
鹽酸異丙嗪是抗組胺藥物,西醫(yī)兒科患者每天應用鹽酸異丙嗪的病例數約為門診量的30%,主要應用于小兒皮膚病、小兒耳鼻喉疾病、小兒內科疾病等,臨床上使用可以治療過敏性鼻炎、蕁麻疹、暈動、哮喘等疾病,為兒科使用的常見藥。但由于小兒身體的特殊性,兒科醫(yī)師在臨床使用時,尤其需要小心控制藥量[1],如過量使用會出現諸多的不良反應,如困倦嗜睡、頭暈目眩、反應遲鈍、口干、倦怠、胃腸道刺激、興奮失眠、躁動心悸、惡心嘔吐、中毒性譫妄等,兒童易發(fā)生錐體外系反應。貴州黔南貴定縣第一人民醫(yī)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有10例患兒在使用鹽酸異丙嗪的過程中出現錐體外系反應,均經對癥治療后痊愈,現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及處理方法,并報道如下。
收集貴州黔南貴定縣第一人民醫(yī)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兒科使用鹽酸異丙嗪出現錐體外系反應的患者10例。10例患者的原發(fā)病有:蕁麻疹3例、過敏性皮炎2例、哮喘4例、濕疹1例。在用藥計量0.5~1mg/kg下,患兒出現眼球震顫、多動、狂躁、心慌、氣促等錐體外系反應的不良反應。查體:體溫36.3~37.1℃,脈搏78~85次/min,呼吸29~32次/min,心率120次/min。查血、尿、大便常規(guī)及肝腎功能均正常,既往無藥物及食物過敏史。
根據患兒的具體情況和體質量,給予患兒安定肌內注射,心得安口服及吸氧、輸液等處理?;颊呋謴驼:螅挠帽胶@?,未出現類似癥狀。
使用鹽酸異丙嗪治療過程中出現錐體外系反應的10例患兒經過對癥治療后,眼球震顫消失,多動狂躁癥狀消失,脈搏、呼吸、心率均恢復到正常值,所有患兒經對癥治療后不良反應消失,繼續(xù)治療原發(fā)病,并均痊愈出院。
鹽酸異丙嗪主要用于皮膚黏膜過敏及暈動癥的治療,如長期的、季節(jié)性的過敏性鼻炎、血管運動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皮膚劃痕癥及暈車、暈船等,有時可用于麻醉和手術前后的輔助治療。
鹽酸異丙嗪是一種拮抗組胺的藥物,可以使毛細血管擴張,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可用于鎮(zhèn)吐、抗暈動及鎮(zhèn)靜催眠[2]。其主要作用有:①抗組胺:與組織釋放的組胺競爭H1受體,拮抗組胺對胃腸道、器官、支氣管和細支氣管的平滑肌的收縮或痙攣作用,以解除組胺對支氣管平滑肌的痙攣和充血作用,對治療皮膚黏膜的過敏反應有較好的療效,尤其對過敏性鼻炎和蕁麻疹有奇效,可以緩解支氣管平滑肌收縮所導致的哮喘,作用一般能維持6~12h。②抗暈動:通過中樞性抗膽堿功能,作用前庭和嘔吐中樞,阻斷前庭核區(qū)膽堿能突觸迷路沖動的興奮,預防暈動癥。③止吐:抑制延髓的催吐化學感受區(qū)。④鎮(zhèn)靜:間接降低了腦干網狀上行激活系統(tǒng)的應激性。但其不良反應也較為明顯,常見的不良反應有困倦嗜睡,頭暈目眩,反應遲鈍、口干、倦怠,胃腸道刺激,興奮失眠、躁動心悸,惡心嘔吐,中毒性譫妄等,兒童易發(fā)生錐體外系反應。
鹽酸異丙嗪用于肌內注射時要格外注意用量,抗過敏時成人用量一般為25mg,最高量不得超過100mg,治療其他疾病時用量不得超過25mg。含有鹽酸異丙嗪的藥物一般不能應用于2歲以下的幼兒,這是因為其具有潛在的致命性呼吸抑制作用,有可能導致患兒死亡,而且這些不良反應不是直接與個體體質量使用的劑量完全相關。因此,在基于2歲以上患兒使用鹽酸異丙嗪時應格外慎重,基于最小有效劑量使用。具體小兒用量為,抗過敏史每次按體質量0.125mg/kg或者按表面積3.75mg/m2,每6h一次,或睡前按照體質量0.25~0.5mg/kg或者按照體表面積7.5~15mg/m2,密切觀察體征[3];抗眩暈治療時在睡前給予,按體質量0.25~0.5mg/kg或者按體表面積7.5~15mg/m2給予。在使用過程中應特別注意患兒有無腸梗阻、有無藥物使用超量、中毒的現象,因為鹽酸異丙嗪本身具有鎮(zhèn)吐的作用,所以容易掩蓋其不良反應。一旦發(fā)生錐體外系反應等不良反應,應立即停止使用,并對癥注射地西泮(安定)和口服心得安,必要時給予患兒吸氧和靜脈輸液,并密切觀察患兒的情況。新生兒及早產兒禁用本品,<3個月的患兒體內藥物代謝酶合成不足,不宜使用本品。還可能引起腎功能不全,新生兒或早產兒、畸形病或脫水的小兒及畸形感染的兒童在注射鹽酸異丙嗪后易發(fā)生肌張力障礙,兒童一次口服75~125mg時,可發(fā)生過度興奮、激動的不良反應。
錐體外系反應一般的癥狀包括運動不能、肌張力高、肌肉震顫、痙攣性斜頸、肢體多動、共濟失調、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等。藥源性錐體外系反應在臨床上較為常見,鹽酸異丙嗪是其中一種,這些藥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產生錐體外系興奮作用,并導致中樞神經系統(tǒng)對錐體外系的控制失調,錐體外系興奮性增加。由錐體外系控制的肌力和肌緊張度失控,引起一系列與肌力和肌緊張相關的癥狀和體征。藥源性的錐體外系反應時可以預防的,關鍵在于遵醫(yī)用藥,千萬不要輕易加大用藥的劑量。
早在2006年,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就發(fā)表藥物安全警告,指出2歲以下患兒不宜服用或者注射含有鹽酸異丙嗪的抗過敏藥物,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已收到多例2歲以下兒童使用含鹽酸異丙嗪抗過敏藥物出現嚴重的呼吸困難甚至致死的報告。鹽酸異丙嗪為第一代組胺H1受體阻斷藥,機體對其的反應差異較大,尤其是小兒,由于其身體處于發(fā)育期,對此類藥物的反應更加難以預測,發(fā)生藥物不良反應的危險性較大[4],提高鹽酸異丙嗪(非那根)在兒科的合理用藥水平,應重視藥物的兩重性及穩(wěn)定性,加強合理用藥。
[1] 鹽酸異丙嗪安全信息.中華醫(yī)學信息導報,2006,21(10):3.
[2] 劉敏儀.鹽酸異丙嗪在兒科應用的調查分析[J].現代醫(yī)院,2005,5(11):36-38.
[3] 皮玉菊.1例誤用鹽酸異丙嗪患兒的觀察與思考[J].中華臨床醫(yī)藥與護理,2005,3(9):46.
[4] 劉紅,張?zhí)忑?異丙嗪致譫妄1例分析[J].中華現代臨床醫(yī)學雜志,2005,3(16):1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