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 皓
(懷化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懷化 418000)
湖南懷化職業(yè)技術學院(原安江農(nóng)校)選育的金秋梨,以優(yōu)異的品質、簡單易行的栽培方法和良好的適應性,在選育成功后不足10年的時間內迅速推廣到湘、黔、川、豫等16個省市。尤其是在大湘西與黔東南地區(qū),徹底改變了吃梨全靠“北梨南運”的局面,并且當?shù)貜拇擞辛死婀隹?。為使金秋梨種植者以低成本投入種植出高品質的金秋梨,獲得更好的經(jīng)濟效益,作為金秋梨選育者,結合金秋梨生長結果習性與過去十多年的栽培經(jīng)驗,總結出金秋梨優(yōu)質節(jié)本栽培關鍵技術,以此奉獻給廣大金秋梨種植者。
金秋梨喜冷涼、濕潤、肥沃、夏季避風的山地條件。因此,紫色頁巖、板頁巖風化成的山地壤土且夏秋避風的地段是金秋梨最適宜的立地條件。這些地段的金秋梨生長健壯,果實大,質細、果心小、味甜,且比平地晚熟10~20天,又不易被風吹落造成減產(chǎn)。紅、黃土經(jīng)培肥也適宜金秋梨生長。石灰?guī)r地區(qū)小氣候夏秋干熱,且土壤保水保肥力弱,金秋梨在這樣的地段生長緩慢,雖結果早,但樹勢特別容易早衰,花芽早期(秋、冬)易枯死脫落,且果小、質粗、果心大、成熟早、口感差、不耐貯,最不適宜金秋梨種植。
金秋梨營養(yǎng)生長停止早,極易分化花芽,且休眠淺,暖冬情況下極易使花芽萌動松鱗,如后期又遇凍害,花芽枯死現(xiàn)象更為嚴重。實踐證明,為防止花芽早期萌動,冬枯死亡,金秋梨還需選擇在海拔300m以上山地或湘中以北地區(qū)栽培。
大多數(shù)果樹都要求適度規(guī)模種植,金秋梨也不例外。最好選擇有50畝以上連片地段與養(yǎng)殖場配套建設,以利于規(guī)?;a(chǎn)與綜合效益的提高。
金秋梨雖能在陡而窄的山地栽培,但陡而窄的梯田不適宜機械中耕、施肥、打藥、采摘運輸,全靠人工鋤挖、肩挑、背扛。大量繁重的人工勞作,在勞動力難求、工價高的今天,經(jīng)濟效益已顯著下降。而使用挖掘機則可修筑寬而環(huán)山連續(xù)的5%坡度以下的梯田,既適合機械作業(yè)又不易造成水土流失。
使用挖掘機修筑環(huán)山連續(xù)的緩坡梯田,只需上下水平間距4m以上撩壕。撩壕后暫不完全回填平整,只在壕內以4m左右株距集中周圍表層肥土植樹。植樹后在株間行間(含梯壁)進行人工生草(草種可選白三葉、霍香薊、滿園花等)或自然生草栽培。待草長至10~30cm(視草種而定)需要控制生長時,對果園分區(qū)輪流進行放牧,以雞(鵝)取食控制生草高度。雞(鵝)糞不僅肥草、肥地;還可養(yǎng)地下生物(蚯蚓等),以地下生物松土。每年冬季集中鏟除生草、落葉、雞(鵝)糞與表層肥土,堆集于樹蔸周圍,擴大樹蔸周圍培土,逐漸回填,平整出梯面。如此經(jīng)3~5年時間,撩壕內土壤會得到很好的風化、培肥改良,達到自然培肥、保持水土的目的。省去了人工施肥的肥料費、人工費,還兼養(yǎng)了土雞,增加了果園收益。
適于金秋梨優(yōu)質、豐產(chǎn)、抗逆、便于作業(yè)的樹型,有疏散分層形、延遲開心形、多主枝自然形等?,F(xiàn)今果樹生產(chǎn)已進入微利時代,節(jié)約成本、減少開支是果樹生產(chǎn)增收的重要措施。因此,規(guī)?;?jié)本種植金秋梨,生產(chǎn)上只要求因樹整形,控制樹冠高度在2.5m以下,株間留空50~80cm,行間留空1.0~1.5m,主干高0.8~1.0m,每株培養(yǎng)主枝5~7個,主枝上直接著生短果枝或短果枝群(不培養(yǎng)大的側枝)。上下主枝之間分層分布,層間距50~60cm,短果枝間距8~10cm,以防止枝葉密集重疊,造成果園密不透風,光不透底。因此,金秋梨整形修剪不必使用大量人工進行拉枝、綁枝、吊枝,強求一定樹形。定植后的一二年內只需在冬季進行適度短切,春季按上述要求抹芽定梢,培養(yǎng)5~7個主枝,并保持主干1m以下不留枝,1m以上過多大枝應及時疏除,小枝保留,讓其轉化成枝或小型結果枝組。定植3年后主枝養(yǎng)成,以后只需每年春、夏抹芽定梢,冬季適度疏枝、短切。切忌春、夏不管,冬季耗費大量人力進行疏枝、短切,造成樹體養(yǎng)分浪費。
金秋梨屬大果型果樹,果重只有達到400g以上時才能表現(xiàn)出它的優(yōu)良品質。而金秋梨坐果率高,在不加疏果時一個短枝上常常坐果五六個,如此多的果實密集著生在一起,必然造成營養(yǎng)不良,形成小果且互相緊挨在一起,給食心蟲為害創(chuàng)造條件。200g以下小果的果心反比大果大,石細胞多,品質低劣,幾乎沒有商品價值。結果過多還會造成大小年,影響其豐產(chǎn)性。因此,疏花疏果是提高金秋梨品質和商品性的關鍵措施。金秋梨疏花疏果分兩步進行:
4.1.1 疏花芽。冬剪時疏去約2/3以上的密集、夾生、瘦弱的花芽,每株留花芽400個左右,間距10cm左右。
4.1.2 疏果。謝花20天后即可進行第一次疏果,每個花序留一二個發(fā)育快的長橢圓形幼果,疏去內側多余及發(fā)育慢的圓形小果。謝花30~35天進行第二次疏果,每序只留一個果,坐果太少時才考慮兩側對稱留果。必要時,過10~15天再疏果一次,最終保持果與果之間間距15~20cm,每畝留果6000個左右即可。
為使果實外觀光潔,減少病蟲危害,現(xiàn)多在疏果后采取套袋栽培,此舉可以顯著改善果實外觀品質,提高商品性,但果實甜度有所下降,石細胞增多,對提高果實內在品質不利。且套袋必須熟練手工操作,材料與人工成本較大。懷化市麻陽縣蘭里果農(nóng)采用尼龍防蟲網(wǎng)室栽培,取得了既保證果實品質,又達到了防蟲、防鳥的效果。雖然第一次成本投入較大,輪紋病感病率比套袋果高,但防蟲網(wǎng)可以連續(xù)使用6~8年,人工費用少,防蟲、防鳥效果好,綜合起來生產(chǎn)成本反比套袋栽培成本低,且符合人們回歸自然的理念,是今后金秋梨防蟲、防鳥栽培值得推廣的措施。
梨的病蟲種類很多,但并不是每一種病蟲都普遍發(fā)生。很多過去沒有種植梨果的地區(qū),如湘西與黔東南的許多山區(qū),很多病蟲就還未傳入。因此,這些地區(qū)種植金秋梨應嚴格檢疫,防止梨綠天牛、梨莖蜂、梨癭蚊、梨木虱等梨專性害蟲傳入。育苗時只引進消毒滅蟲的砧木種子與少量接穗在當?shù)胤敝?,切忌從外地隨意大量采集接穗,更不能大量調運砧木和苗木,以防接穗與苗木帶蟲帶病侵入。
已有病蟲應以物理、生物綜合防治為主,盡可能少用或不用化學農(nóng)藥,更不能在采果前45天內使用高殘留、高毒農(nóng)藥。金秋梨高效、安全的病蟲防治方法有:
(1)冬季清園時集中潛伏育病蟲的枯枝、落葉樹皮進行燒毀或深埋,并用石硫合劑或五氯酚鈉封園。
(2)萌芽前,松鱗后對樹干、枝芽周密噴殺蟲劑一次,以減少蚜蟲、蝽象等害蟲越冬基數(shù)。
(3)萌芽噴藥后地面覆蓋銀色地膜,且在樹干周圍施藥,以阻止地下越冬害蟲與病害向上擴散。
(4)謝花,開始展葉后可連續(xù)噴灑殺蟲、殺菌劑二三次,視病蟲發(fā)展情況間隔10~15天,重點防治蝽象、梨虎,盡可量減少蟲口密度。
(5)推廣網(wǎng)室栽培,防食心蟲、吸果夜蛾、胡蜂與鳥害。
(6)采果后噴殺蟲劑防梨網(wǎng)蝽保葉,以防葉片早落引起二次開花結果。
(7)8月下旬對少量旺枝進行短切,促發(fā)少量新梢,誘集蚜蟲、網(wǎng)蝽等食葉害蟲,點噴集中消滅,以減少越冬蟲口基數(shù)。
(8)10月深秋降溫前梨園內插桿束草,誘集蝽象集中在束草上越冬,冬日天寒時點火燒掉,對減少蝽象越冬特別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