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曉明 鄭根水 (浙江省第二監(jiān)獄醫(yī)院 300; 杭州師范學院附屬余杭醫(yī)院)
頸深部感染是指身體深部感染源,如咽、扁桃體、涎腺、食管、呼吸道等處的炎癥,感染頸深筋膜淺層以下的組織,如筋膜、淋巴結等,引起的膿腫形成或較廣泛的蜂窩織炎的總稱,扁桃體周圍隙、咽后隙、咽旁隙、頜下隙的感染均屬此類,臨床上較為常見。另外,頸動脈鞘、氣管前間隙、嚼肌間隙、顳間間隙等感染也為頸深部感染,涉及相關學科,頸深部感染為急癥,接診后須行急診處理。本組經治的120例,臨床治療效果滿意,未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現就治療體會分析如下:
1.1 臨床資料 回顧1994至2007年間經治的120例,男77例,女43例;年齡10~62歲,其中10~45歲的100例(83.3%)。扁桃體周圍膿腫90例(75.0%),咽旁間隙感染25例(20.8%),咽后膿腫3例(2.5%),頸動脈鞘炎2例(1.7%)。均為單側發(fā)病。
1.2 治療方法及結果 120例患者均采用抗感染治療,并酌情加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地塞米松)及支持療法,其中50例扁桃體周圍膿腫在表面麻醉下行膿腫切開引流,3例咽后膿腫在表面麻醉后喉鏡下經口行膿腫切開引流術,術后每日擴創(chuàng)引流一次,連續(xù)3~4次,直到膿液消失為止。120例患者全部體溫恢復正常,咽痛及局部癥狀消退,飲食無礙而獲愈,無一例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其中65例(54.2%)住院治療,病程平均9.6天;55例(45.8%)門診治療,病程平均5.2天。
2.1 腭扁桃體周圍炎(或扁桃體周圍蜂窩織炎)與腭扁桃體周圍膿腫是一類疾病兩個階段,在擬定治療方案上有明顯的區(qū)別,扁桃體周圍炎可用抗感染治療而愈,而扁桃體周圍膿腫一旦確診即需行切開引流或抽吸膿液加抗感染治療,切開引流方法優(yōu)于抽吸膿液法。目前有些??茣畬﹄癖馓殷w周圍炎與腭扁桃體周圍膿腫的含義有混淆,但從臨床角度而言,我們認為該疾病的命名和治療以分別設立為宜。
2.2 本文報道的扁桃體周圍膿腫形成時間4~5天,急性咽后膿腫(1例)形成時間2天與文獻一致,扁桃體周圍膿腫的發(fā)病年齡和文獻[1]報道相符。
2.3 文中3例咽后膿腫均經充分準備,在手術室內表面麻醉后喉鏡經口行膿腫切開排膿。吸取教訓,本組病例術前均采用了穿刺吸膿,其中1例抽吸出膿液20ml。3例咽后膿腫病例發(fā)病時均已成年,全部做頸椎X線攝片檢查,未發(fā)現頸椎疾患,與安旦華等[2]報道相比,成人咽后膿腫并發(fā)頸椎半脫位的機會顯然為少。
2.4 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沖擊療法 治療上述頸深部感染的病例時,我們均予加用地塞米松靜脈滴注,每日5~10mg,連續(xù)3~4天。在使用足量抗生素的前提下加用激素,對咽喉部的水腫和炎癥吸收的急癥處理中起有關鍵性的作用,這種情況大多需要應用胰島素來控制血糖,但用藥過程中須注意觀察伴發(fā)糖尿病的患者的病情進展[3]。本組中2例頸動脈鞘炎病例,初診早,但來勢兇,就診后第二日出現頸部癥狀加劇,滴水不能進,間接喉鏡下見患側咽側壁黏膜腫脹伴杓狀軟骨黏膜高度水腫,經上述治療痊愈,未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
[1]黃選兆,汪吉寶.實用耳鼻咽喉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375-383.
[2]安旦華,朱淑敏.咽喉膿腫并發(fā)頸椎半脫位三例報告[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1988,2(3):165.
[3]于曉華.類固醇性糖尿病及需長期激素治療的糖尿病42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學文摘·內科學, 2006(3): 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