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任重道遠,不是口號
9月7日,熱身賽,中國國家隊1∶1逼平巴拉圭隊。對于中國足球來說,絕對是一個令人震撼的好消息。
不會忘記巴拉圭隊在南非世界杯賽上掀起的波瀾,他們殺進了八強,并且在1/4決賽中一度讓后來的冠軍西班牙手忙腳亂。
“中國隊即使輸,也能理解”,持這樣的想法的大有人在。結(jié)果是,在經(jīng)過了被動的37分鐘后,郜林的一記兇猛頭球頂進了這支世界杯球隊的大門。
很有趣的是,面對同樣是世界杯看客的難兄難弟伊朗隊,中國隊全場被動;而面對世界杯8強巴拉圭,中國隊則踢得無比勇猛,下半時甚至一度創(chuàng)造不少機會。這是什么原因呢?
是因為南京球場的草皮齊整嗎?
是因為來了郜林張琳 嗎?
是,但也不完全是。那是什么呢?我比較認同央視解說員的說法:巴拉圭隊并沒有像伊朗隊那樣,采取高壓式的中前場緊逼。而后者僅只此一招,就讓中國隊束手就擒。
害怕全場緊逼,并不是本屆國家隊的毛病。往前數(shù)30年,從蘇永舜帶領(lǐng)的中國隊開始就有這通病。再往前的中國隊怎么樣?由于那時中國足球尚在國際足聯(lián)大門之外,只是時不時與“老社”的國家打些友誼賽,不清楚真功夫。
大家很清楚地知道,1981年到1982年參加世界杯亞大賽區(qū)的中國隊,就是因為頂不住腳法粗糙但身體強壯的新西蘭隊蠻橫的沖撞,而被排除在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之外。30年過去了,中國隊怕緊逼怕逼搶的毛病,并沒有根本的改變。
而之前也傳來消息,韓國隊同樣過不了伊朗隊的緊逼關(guān),主場0∶1輸球。有人士笑稱,瞧,韓國隊都輸給了伊朗隊……言下之意,中國隊輸伊朗似乎也不丟人。對這點想法,只能說“一點志氣都沒有”,更別提韓國隊在伊朗隊門前制造的險情,遠比全場落敗的中國隊要多得多。常說熱身賽的過程比結(jié)果重要,那么這就是比較。
中國隊平了巴拉圭隊,當然值得祝賀。但更應(yīng)該看到的,通過對伊朗和巴拉圭隊的兩場比賽,即使是再笨的對手,也能輕易地找出中國隊的弱點在哪里。這就給中國隊解決問題增加了緊迫性。誠然,勝利可以提升信心,但是真正對中國足球有提升的,還是有壓力的,真刀真槍的錦標賽。
歷史上的中國足球隊,在友誼賽上打平過世界第一的巴西隊,打敗過世界杯亞軍法國隊,還有德國、阿根廷等等,似乎排名靠前的世界強隊都沒從中國隊身上占多少便宜。而在正式的比賽上,中國隊更多的失敗記錄,卻是在亞洲二流、三流的球隊身上發(fā)生的。如果我們不能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那前輩們跌落的深坑,仍然是后來人的覆轍。
在中國隊勇平世界杯8強巴拉圭隊之后寫出這些話,并不是吹毛求疵。特別是看到幾則關(guān)于一些隊員賽后指責裁判“業(yè)務(wù)差”的消息后,更覺得有必要給這支“只輸過3場比賽”的中國隊提個醒:中國隊真正的比賽,是亞洲杯和世界杯預(yù)選賽;中國隊的對手,絕大多數(shù)是在世界足壇不入流或少數(shù)入二、三流的亞洲球隊。只有贏下這些世界足壇二、三流和不入流的球隊,才能顯示出這中國隊在亞洲足球的身價和存在。這,同樣也是數(shù)億中國足球迷的期盼。
中國隊要重返亞洲一流,仍然是這句話:任更重,道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