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妙批
古時一考生為文,援引了《詩經(jīng)》中“昧昧我思之”句,卻誤寫成了“妹妹我思之”??脊俦闩溃骸案绺缒沐e了!”
李鴻章一親戚參加考試,但這位仁兄胸無點墨,便欲仰仗李鴻章的權(quán)勢得到優(yōu)待。于是,他在考卷上寫道:“我是中堂大人的親口?!庇麑憽捌荨保瑹o奈搜索枯腸,就是想不起“戚”如何寫,最后寫成“妻”字。為此,考官批曰:“所以我不敢取!”
以上兩例,考官充分利用了同音字的特點,故意將錯就錯,收到了委婉、幽默的批評效果。
據(jù)說有位學生濫用“而”,其師便在其文章評語中寫道:“當而而不而,不當而而而。而今而后,已而已而?!?/p>
教師針對學生濫用“而”字的情況,將“而”字的多種用法集中對照,既批評了學生,又在批評中傳授了知識,實在巧妙。
一學生作文,詞不達意,且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其師戲評道:“兩個黃鸝鳴翠柳——不知所云,一行白鷺上青天——離題萬里?!?/p>
又一學生作文,喋喋不休,滔滔不絕,但有用的話極少。其師仿《敕勒歌》,批日:“篇蒼蒼,字茫茫,風吹草低見四行。”
作文不能扣題,說話水分太多,這都是應堅決鏟除的毛??;批語或直接引用古詩句,或化用古詩句,語言生動形象,也易于學生記憶,既批評了學生作文的毛病,義有利于指導他們的作文實踐,可謂“一箭雙雕”。
某生在作文簿發(fā)下后,見老師在文末批日:“請看《前出師表》最后一句?!彼底缘靡?,以為自己的文章可與諸葛亮相比,趕快去查看,原來是“不知所云”四字。
這位高明的教師,采用了一種高明的批評方式,既切中肯綮、一針見血,又含而不露、發(fā)人深省。
巧改標點自傳
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巴爾肯在一次宴會上提議,每人用最簡捷的語言寫出一篇“自傳”,行文用句要短甚至可以作為死后刻在墓碑上的墓志銘。于是,在場的人冥思苦想,提筆作文。
不久,一位年輕人交給巴爾肯一篇只有三個標點符號的自傳:一個破折號“——”,一個感嘆號“!”和一個句號“?!?。
巴爾肯問他這三個標點符號表示什么意思,年輕人回答道:“一陣橫沖直撞;落了個傷心自嘆;到頭來只好完蛋。”
巴爾肯望著那位年輕人凄然的神色,沉思了片刻,提筆在這篇“自傳”的下邊有力地又寫了三個標點符號:一個頓號“、”,一個省略號“……”和一個大問號“?”
巴爾肯用鼓勵的口吻對那位自暴自棄的青年說:“青年時期是人生一小站;道路漫長,希望無邊;豈不聞浪子回頭金不換?”
巧用標點
有位書生到親戚家串門,頃刻間外面就下起雨來,這時天已將晚,他只得打算住下來。但這位親戚卻不樂意,于是就在紙上寫了一句話: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書生看了,即刻明白親戚的意思,卻又不好明說,就心想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加了幾個標點: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親戚一看,這句話的意思完全反了。也就無話可說,只好給書生安排了住宿。
其實,這句話除了書生標點的這一種辦法外。還有三種標法,可分別使它變成陳述、疑問、問答三種句式,請你加上標點試一試。
親戚的陳述句: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疑問: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問答: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