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象棋比賽。大家都知道盤外著,長吁短嘆者有之,頓足捶胸者有之。林林總總,不勝枚舉。
其實無論比賽還是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這樣一種人,我以前最不喜歡和他們下棋——就是很有“涵養(yǎng)”,很有“耐心”,任何事情都“無所謂”的那種。明明你吃了他的車,他卻泰然自若,神色沒有一點慌張。好像一切都無關(guān)痛癢,有時自己還在想,是不是中了對方的圈套?和這樣人比賽,找不到一點兒懸崖搏斗的刺激。
君子有所爭,有所不爭。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歷練的增添,比賽經(jīng)驗的增加,我有了另外的感悟。下棋時,如果對方已經(jīng)給自己造成很大的麻煩,也一定要擺出沒有一點介意的樣子,真實也好,假裝也罷,總之不能讓自己內(nèi)心的煩躁不安,在面孔上有一點點表現(xiàn);相反要讓對方感覺到我們很泰然,因為此時我們已經(jīng)不能給對方帶去煩惱,就應(yīng)該減少我們的煩躁給對方帶來自信,甚至是樂趣。
棋雖小道,但可以管中窺豹,得以見到人最真實的一面。曾經(jīng)得知廣東呂欽老師見對方走進(jìn)馬局,足足想了二十分鐘,因為呂老師對于進(jìn)馬局頗有研究,所以當(dāng)別人走此局時自然要多加防備。而生活中行棋緩慢的人,卻大多可以獲勝,因為對方假如是個急性子,必然熬不過。這樣的人大多心細(xì),凡事多思量。也有行棋風(fēng)風(fēng)火火的人,仿佛生死格斗一般,盡早要將對方斬盡殺絕,好勇斗狠。也有人行棋如同孔孟,完全一副中庸之道,總是會選擇折中的著法,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一切以穩(wěn)妥為主。
當(dāng)然也有喜棋卻很少下棋的人,經(jīng)常在別人下棋時觀棋。觀棋是件很有趣味的事,但是觀棋也有難過之處,那就是下棋人經(jīng)常講的:觀棋不語真君子。這樣一來會讓觀棋者的嗓子癢得很。恨不得一吐為快!說的中肯自然會讓收益的一方大為贊賞,但是另外一方會馬上視你為仇人,暗罵一聲,甚者,馬上扭做一團。而此時觀棋者仍然不會忘記告訴當(dāng)局者一句:“要抽車?yán)?”
下棋對于一般人來講,只是一種消遣。不能爭名奪利。只是閑情雅趣,但是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當(dāng)局人、旁觀者,甚至是路人的一舉一動,都會感受到人性的方方面面——善惡美丑盡顯于棋盤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