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茸價比黃金,可以說,哪里生長著松茸,哪里就留下了采摘松茸的腳步。在中日松茸貿易交往十分活躍的大背景下,一群群做著淘金夢,來自四面八方的采摘松茸者聚在了世界上松茸產量最多的云南香格里拉,在格咱國有林場良史管護站附近的深山上,每年的七至九月,一個因采摘松茸約有四五百戶人家組成的小村莊就會形成,三個月過后,小村莊又再消失。
松茸是怎樣飛出國門的,哪些人在背后默默奉獻,生意人在這當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走近了他們這一群體,記錄了他們一天只睡兩個小時,不斷和時間賽跑的過程。
每天一頓飯
松茸生長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采摘的艱辛,每年的松茸生長采摘季節(jié),都會有大量的村民攜家?guī)Э?,在松茸生長的山上搭起臨時帳篷等著松茸生長,而香格里拉縣格咱國有林場附近形成的村落,就最為典型,為了一探究竟,我們踏上了去松茸村的路。
從香格里拉縣城出去,順著彎曲的山路,約兩個多小時的行車時間后,一個帳篷村落呈現在我們的眼前,是幾百個塑料帳篷,這是當地遠近聞名的松茸村。
我們來到了魯茸家里,十年前,他發(fā)現了這塊處女地,并來到該處搭建帳篷撿松茸,第一年下來,掙了兩萬多元錢,為此,他在四川的女婿也加入了他的行列,看到有一個先行者,人也就越來越多,五年前,達到了六七百戶人,該村及國有林場為了加強管理,要求該處撿松茸的人,必須每年每人交100元進山費,有的人退了,但一直都保持在500戶人左右。
據魯茸講,每年的7月初,他們就舉家而動,來到這里,到了9月份松茸少了,天也冷了,他們就會搬走,他們每天凌晨就上山撿松茸,挎著一個挎包,包里裝著他們自制的大餅,中午肚子餓了,他們就在山上生一堆火,烤大餅充饑,有時下雨,難以生火,就只有吃冷的,17點左右,回家將采集到的松茸交給來收集松茸的老板,便回家吃飯,這樣下來一天他們只能吃上一頓飯。
我們采訪的時候,他的女婿從山上撿松茸回來,用幾片大葉子將一朵朵松茸包好,收在懷中,幾位撿松茸的鄰居也相繼來到了他家,聊起了撿松茸的絕招。
并非是每人都能撿到松茸,松茸都有它產生的菌塘,有的菌塘有兩三朵松茸,而有的則有七八十朵,今年撿了,明年仍然還是到那個地方去撿,仍然還可以撿到松茸,同時,在采摘的時候,還不能破壞菌塘,不然明年產量將會下降或消失,而且松茸還會轉移,只要你今年撿到了,明年那里沒有了,你可以在周圍的地方看一下,它會轉移到附近。
魯茸稱,在這里撿了十多年的松茸,現在也在吃老本的階段,他認識數百個菌塘,每天都到菌塘附近去轉一下,一般都能撿到兩三朵,要是小的童茸,他們就會用葉子遮起來,等到松茸長到最大最好的時間來采,這樣就可以賣個好價錢,當然在相互撿的過程中,也會有人知道自己的菌塘,那就只有看誰先下手了。
年輕人到那里撿松茸,只有看附近的松樹及碰運氣,根據地形進行尋找,有經驗的還會聞到一股淡淡的臭味,那樣就可以循著味道而去找松茸。
兩月換五雙鞋
據他們講,找尋松茸的過程,就是不停地在山上走來走去,在層林中穿梭著,在山澗中尋找。他們從每天的凌晨4時出發(fā),到晚上17時回來,一天至少要在山上轉十三四個小時,每天下來至少走50公里,多的時候有150公里,這樣一來,他們準備工作中最為充分的就是鞋子,一年下來,撿松茸的時期就是兩個多月,但他們出門準備最為充分的就是“解放牌”的鞋子,一個人至少要準備五雙,有時候,五雙鞋子都要全部穿爛。魯茸說,自己十多年下來,穿掉的鞋子都有50多雙了,他幫我們算了一筆賬,要是按每天50公里計算,那么他十年來至少走了5萬公里路(地球繞赤道一圈4萬公里),可以繞地球轉上一圈多了。據他講,他們家原來靠的是青稞、洋芋為主食,自從松茸出口日本之后,他們的日子漸漸得到了改善,吃上了大米,十多年來,他家光他一人就“撿”了十多萬元錢,加上兒子、兒媳撿松茸掙到的錢,不低于五十萬了,孩子書費、建房子、兒子娶媳婦,這些錢都來自松茸,盡管日本經濟時起時落,但松茸成了他們最大的經濟支柱,有時候運氣好的時候,一天下來,便可以撿足一年的收入,要是沒有松茸,他們仍然還在貧困線下掙扎,他們撿松茸就當撿黃金一樣。自己撿了十多年,還未好好地吃上一頓松茸,就是連生蟲子的低品質松茸也舍不得吃,不管價格的大起大落,松茸的價格都比其他蘑菇貴。
每年運出30噸
有撿松茸的地方,就有收購松茸的老板,8月30日那天晚上,我們在松茸村看到,各路收購松茸的老板從四面八方趕來,在小雨中,各自把守一個地盤,一桿秤、一個筐便收購起了松茸,約有七八個山上回來的村民把自己撿回的精心包好的松茸小心翼翼地拿到市場上交給老板。按照平均交易量算下來,該松茸村每年運出的貨約在30噸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