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時候,父親經(jīng)常告訴我:“家里的每個人都能寫一手漂亮的字,你可不能拖我們家后腿喲!”
上小學三年級,第一次作業(yè)交上去后,老師很快鐵青著臉找到我,讓我當著他的面把作業(yè)再抄一遍。當我一頭霧水把作業(yè)再次寫完交給他時,他笑了,高興地說:“好,你的字寫得很漂亮,我還以為是你家長幫著做的呢!”
師范畢業(yè),當別人背起行囊準備離開時,我比他們手中多了一口袋書法獲獎證書。
工作以后的幾年問,懷著對書法的狂熱,我四處學習進修、訪名師、買資料,幾百塊錢的工資經(jīng)不起如此的“折騰”。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連買墨汁的錢都沒有,只好在原來的墨汁瓶里加水涮一涮,用它再寫字,于是有朋友戲稱我又造“許氏墨汁”了。
進入2000年,一個機會讓我投在書法篆刻家鹿守璋先生門下。從此,我步入了學藝的快車道。
隨著時問的推移,我越發(fā)感覺到書法已成為我工作之余的全部,它融進了我的精神家園,我真切地感受到“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內涵。一路墨香,一路歌,我將伴書法一路同行。
他叫許曉剛。
他是江蘇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徐州銅山張集實驗小學書法專職教師。
他的作品追求闊達、清雅、疏朗、飄逸的風格。多次獲獎、參展,多篇書法研究方面的文章在市級以上刊物發(fā)表。
十多年來,他培養(yǎng)了數(shù)百名書法特長生,輔導、組織學生獲得市級以上各類書法競賽千余人次,提出在小學階段毛筆書法訓練從“隸書入手”的主張,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想更多地了解他嗎?那就聯(lián)系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