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目的
了解不合理地處置秸稈對環(huán)境危害的嚴重性,用直觀的事實提高人們對環(huán)境的保護意識。同時探索正確處理秸稈的方法,從科學的角度,減輕秸稈處理對環(huán)境造成的污染。
調查過程
主要從人們普遍使用的秸稈處理方式以及由此造成的污染、危害兩方面展開調查研究。
1 秸稈處理方式調查:
(一)調查方法:
隨機抽取本縣135戶農戶進行走訪調查。
2 不同處理方式的危害:
(1)野外焚燒:
秸稈燃燒時,可使空氣中的氮與氧發(fā)生反應,形成氮氧化物。氮氯化物主要侵入呼吸道深部的細支氣管及肺泡。當氦氧化物進入肺泡后,因肺泡的表面濕度增加,反應加快,在肺泡內氮氧化物約可滯留80%,其中一部分變?yōu)樗难趸?。四氧化二氮與二氧化氮均能與呼吸道粘膜的水分作用生成亞硝酸與硝酸,對肺組織產生強烈的刺激及腐蝕作用,從而增加毛細血管及肺泡壁的通透性,引起肺水腫。亞硝酸鹽進入血液后還可引起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并可與血紅蛋白作用生成高鐵血紅蛋白,引起組織缺氧。秸稈不完全燃燒還會產生一氧化碳,也就是煤氣的主要成分,是煤氣中毒的主犯,危害可想而知。另外,燃燒所產生的可吸入顆粒物也會嚴重影響空氣質量,降低空氣的能見度,甚至還會增加交通事故的發(fā)生幾率。秸稈燃燒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加劇“溫室效應”。
(2)直接填埋于農田溝渠:
我國每年產生將近6億噸秸稈,相當于300多萬噸氮肥、700多萬噸鉀肥、70多萬噸磷肥,直接將秸稈填埋在農田溝渠,造成了能源的巨大浪費:還造成溝渠堵塞,影響農田水利暢通。
(3)當燃料:相比野外焚燒而言,將秸稈充當燃料,燃燒時產生的污染是逐步釋放的,煙塵大大減少,對空氣的污染較輕。更重要的是,燃燒秸稈能產生豐富的熱能,可供人們利用。
(4)售給紙廠當原料:這種方法省力又賺錢,看上去也不污染環(huán)境。但是由于當地一些造紙廠的污水及廢棄物的處理技術有限,直接便將污水、廢棄物排入河里,所造成的污染不可小視。
調查結論
總體來說,農民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還是很淡薄,處理秸稈的方式不是很科學、合理。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民環(huán)境保護意識的宣傳力度,指導農民科學、環(huán)保地處理秸稈。
農民應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盡自己所能,為保護環(huán)境獻出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作為城市公民,我們更應該積極地協助宣傳,為了環(huán)境,為了人類的明天而努力。
我的思考
農民們對秸稈的處理方式都存在不合理之處。那么,如何處理秸稈才是真正科學、環(huán)保呢?我想,我們應該在技術上加以改進。在收割機上安裝粉碎秸稈的機械,這樣便可將秸稈粉碎,并直接撤回田中。通過碾壓使其進入土壤,充當有機肥料,這樣不僅解決了秸稈焚燒引發(fā)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還可將其轉化成土壤的有機質,增強土壤肥力,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也可以采用高效生物制劑,高效生物制劑可以產生活性很強的各種酶,酶利用其很強的發(fā)酵能力,將秸稈制造成優(yōu)質生物有機肥還田,這樣就地堆制,不需要加土,一次成肥,省工省力,而且秸稈腐熟充分,肥分高。在堆肥過程中,由于堆溫較高,可以滅殺病蟲,減輕作物病害。除此之外,還可以大量地回收秸稈,充分利用它的不完全燃燒產生一氧化碳這一特性,大量地生產一氧化碳作為燃料。
經過討論與研究,我還發(fā)現,我們可以對秸稈進行手工方面的加工,賦予其藝術上的價值。如果條件允許,秸稈或許還可以加工成為集成板料,使其由“垃圾”一躍成為極富使用價值的常用木材。由于秸稈中還含有大量的碳,所以,它還可替代一部分燃料,如煤炭等。從生物科學的角度來說,秸稈還可以通過酵母菌發(fā)酵制成食品供人畜食用,食用后產生的糞便可以再作為有機肥,培育下一代植株,這樣既科學又環(huán)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