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類已經(jīng)進入了信息社會,以信息獲取、信息過濾和信息處理為代表的信息素養(yǎng)將成為現(xiàn)代人的基本素質。本文通過對多媒體教學如何在生物課的導課、圖表教學、情景創(chuàng)設、實驗教學等方面,充分發(fā)揮其直觀、形象的優(yōu)勢,從而達到提高媒體運用的有效性,使中學生物課豐滿起來。
關鍵詞:信息; 多媒體教學;有效性;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0}2-037-001
多媒體教學,其特點是教師和學生中出現(xiàn)了多種“媒體”:標本、實物、電腦等,這些教學媒體不僅準確豐富地“攜帶”了許多教學信息,而且把這些知識內容轉化為生動活潑的聲、像相結合的活動的“語言”。如何把多媒體與生物教學有機結合,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創(chuàng)建具有生物學特色的多媒體教學模式?實踐表明,生物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和制作不能脫離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指導。
一、生物多媒體教學與導課
一節(jié)生物課如何開展,導課很重要。很多中學生對生物課感興趣是因為生物課講述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或是與自己息息相關的生理過程。但在當今視訊高度發(fā)展的時代,中學生們早已不再滿足老師口中念念有詞的“生物”了,而是希望老師能多帶領他們邀游在生物學的海洋里。
如在“礦質代謝”一節(jié)的教學中,我引用了19世紀40年代荷蘭一位科學家的實驗:將一株重45kg的柳樹苗培養(yǎng)在一個放有190kg土的花盆中,只澆蒸餾水。5年后,柳樹重達169kg,而土只減少6kg。據(jù)此提出1個問題,要求學生討論:樹增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其物質的來源有哪些?土壤中減少的物質又是什么?用此范例,既可以復習上節(jié)課的“水分代謝”的有關知識,并為“光合作用”的學習埋下伏筆,又可以使學生對看不見摸不著的礦質元素的存在有一個具體的認識。但如果用語言來描述這個實驗,會顯得繁瑣枯燥,缺乏吸引力。將其設計成一段動畫:藍天白云,陽光普照,一卡通人物在給花盆中的樹苗澆水。畫面中顯示出樹苗和土的重量數(shù)值,接著樹苗逐漸長大,重量增加至169kg,而土重減少至184kg,一位苦思冥想的“科學家”提出要討論的問題。動畫表現(xiàn)出來的實驗過程一目了然、趣味性強,耗時少,能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適合設計為動畫的內容還有許多,這樣做比用語言講述形式活潑,直觀性強,條理清晰,占時少,效果好。
二、生物多媒體與圖表教學
圖表教學也是直觀教學的體現(xiàn)。以往是將圖表繪在紙上、黑板上或幻燈片上,或作為課堂板書的組成部分來運用。這些形式都有些缺陷,如不能動態(tài)表現(xiàn)、容量小、字小看不清、現(xiàn)場操作耗時長、缺乏師生對話等?,F(xiàn)在用Flash和PowerPoiat等軟件來制作動態(tài)圖解和幻燈片圖表能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
適合制成電腦動畫的主要圖形圖解有如下幾種類型:(1)生理過程圖解。如質壁分離與復原;光合作用的過程;減數(shù)分裂過程;血液循環(huán)過程;尿的形成過程;DNA的復制;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過程等。(2)基本原理圖解。如基因三大遺傳規(guī)律實質圖解等。(3)分子運動的微觀圖解。如滲透作用;礦質離子的吸收等。
以上一類圖解動畫使抽象的知識內容變得更加具體、形象、簡潔,有利于學生由淺人深,由現(xiàn)象到本質地掌握知識重點,突破難點。
三、生物多媒體教學與情景創(chuàng)設
多媒體以其豐富多彩的表現(xiàn)形式為情景教學提供了學習天地。如“生命的起源”這節(jié)課內容很抽象,時間跨度大。如果每一環(huán)節(jié)都要求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去學習,學生將會感到疲勞。而在生命的起源中,認識原始地球的條件對理解生命的生化進化過程是非常重要的。上課伊始,先用十幾秒鐘的時間播放了一段情景動畫:地面有許多火山在隆隆爆發(fā),熔巖橫溢,大量的氣體噴射而出;天空中雷電交加,電光四射,嘩嘩大雨傾盆而下,鋪天蓋地,地面逐漸一片汪洋,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就集中在此情此景當中,頓生疑竇:“老師,這是什么呢?”然后點出這就是原始地球的想象圖。那么原始地球能為生命的誕生提供怎樣的條件呢?在學生情緒高漲狀態(tài)下,再以復習生命的物質基礎的知識切入主題。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單只是豐富課堂,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一種獲得知識的方法。
四、生物多媒體與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使學生掌握生物學的基本技能。故決不能讓實驗課件的演示去取代學生實驗。但是用課件來輔助實驗教學,卻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全方位演示實驗過程,讓學生全接觸
通常教師現(xiàn)場親手做某些實驗,如DNA的粗提取,觀察細胞結構、有絲分裂過程、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等,會由于實物太小或現(xiàn)象不明顯而影響學生的觀察,實驗指導的效果不好。如果預先將老師的操作實景錄下來,在學生實驗前用大屏幕播放,老師邊講解邊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個別學生在實驗操作時不明白的,還可以再播一次給他們看,將使演示實驗更靈活,指導效果更明顯。
2 實驗理論分析更直觀,讓學生全加入
有許多實驗必須進行理論分析,但在學生實驗操作前分析,許多學生會一頭霧水,容易造成“滿堂灌”;操作間隙和下課前分析,學生注意力又很難集中起來,老師講得聲嘶力竭,學生聽得不明不白。通過改進理論分析形式來吸引學生,變抽象理論分析為直觀圖像展示。如將“礦質離子的交換吸附原理”、“色素分離原理”等設計成放大的微觀動畫,在學生實驗完成后,引導學生邊觀察邊討論,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有關多媒體與生物教學的優(yōu)化組合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和進取。但它為教師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一個可貴的平臺,這就需要我們認真把握,充分展現(xiàn)多媒體教學的魅力。在探索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多媒體教學以其獨特的優(yōu)勢正逐漸為教師們所采用,并為學生們所喜聞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