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散文也很有文采,娓娓道來,情真意切。他的隨筆語言嚴謹,邏輯性強,切合時代,選題準確。
在文學創(chuàng)作園地里,有一位筆耕者,他的筆下經常寫出許多優(yōu)美的文字,這些文字經常出現在許多報刊上,我經常讀到他的這些文字,也很喜歡他的文筆,我從他的字里行間覺察到,他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同時又是一個善于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人。這位筆耕者,就是文學創(chuàng)作園地里的一個園丁,他的名字叫余耀中。
他是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也是江蘇省雜文學會副會長、鎮(zhèn)江市作家協(xié)會名譽會長。他是一個文學愛好者,也是一個幾十年如一日的業(yè)余作者,他勤于筆耕、勤于學習,涉足多種文體,不僅理論文章寫得好,雜文、散文、隨筆、評論等寫得也很好,他的作品質樸、真誠、與時俱進,不管哪類作品,給人帶來的總是一縷清風、一派正氣,使人有一種勵志、奮進的感覺,給人以清醒、啟迪的影響,即便是雜文,大都是寓鋒利于充分說理之中,激濁揚清,善惡分明,是非分明,弘揚正氣,伸張正義,給人以“是玫瑰,又是沒有刺的玫瑰”的感覺。他的散文也很有文采,娓娓道來,情真意切。他的隨筆語言嚴謹,邏輯性強,切合時代,選題準確。
生活好比田園,離開了生活,也好比離開了田園,即便是再好的耕者,也無處去“耕”。文學創(chuàng)作的筆耕也同此理,如果不熱愛生活,不熟悉生活,不體驗生活,筆耕也無從“耕”起。讀過他的許多作品之后,我仿佛見到他那筆耕之“筆”,深深扎進了平常百姓的生活之中,例如,上個世紀的60年代初,群眾的生活尚存在一定的困難,農民中有許多人家,買針頭線腦的錢都沒有,但是,當時的基層供銷社有的營業(yè)員為了怕麻煩,許多商品不愿拆零賣,買一根針不賣,要買就得買一包。他在農村工作時,見到石塘供銷社卻是另一番情景,石塘供銷社為方便農民,開展了“做一分錢小生意”的活動,使許多可以拆零的商品,拆零賣給農民,如針一根、兩根都可以零賣,當地農民高興得不得了,一位農村老大娘,拉著營業(yè)員的手說:“你們做小生意,解決了我們的大問題,過去買針,要買就得買一包,買回去用不上,我們縫被子要大針,縫衣服要小針,只能缺什么買什么,為了一根針,要花一包針的錢,我們心疼?,F在花一分錢,就能買回一根自己需要用的針?,F在,紐扣也不是一板一板的賣了,一粒一粒的也可以買到,給我們帶來方便?!边@件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小事,確是當時困難時期,方便群眾,為農民分憂解難的得人心的事。善于深入生活的余耀中,通過采訪寫出了《贊樂做一分錢小生意》的通訊,很快被報刊采用,有的還加了編者按。2001年,他的專著《談官德》出版,他在官言官,認為為政以德則治,重視政德,必先重視官德。告誡為官者為政在人,為官從政者切莫輕視自己的德行。官德、政德是做人、報國的必備素質。官德乃官之魂。
熱愛生活,用心地關注生活,是他筆耕的一個顯著特點,例如《愿夸聲贊語深情常在》《甘為淮上仆》《魄力與膽識》《新官慎燒三把火》《干部德才鑒賞錄》等等篇目,無不洋溢著他對生活的熱愛,同時也反映了他已經學會了用心關注生活,他對生活的關注,其實也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一種渴求,他同時也在用自己的行動,去參與創(chuàng)造生活的美好。
關注生活,可貴的是要有洞察力,甚至是穿透力。他對生活的關注,并不滿足和停留于表面的觀察,而是透過現象作深度審視,看到實質,看到背后,例如《板凳加長的思考》一文,就是透過現象,以觀察的穿透力,而贏得了理性思考。“板凳加長”的話題源自一個真實的事例:某主管部門決定,向下屬的一個單位,加派一名副職領導,在征求意見時,下屬懇切地說:“我們這個班子,已經有一正八副了”,主管領導連忙做“思想工作”,進行“說服教育”,對下屬說:“把板凳加長些嘛!多坐幾個人。”下屬單位只得從命,又一次將“板凳加長”。類似這樣的“板凳加長”的官浮于事現象,并不是個別現象,許多地方、許多單位都在把“板凳加長”,結果是板凳越加越長,官越坐越多,機構也就變得越來越臃腫。如果再進一步觀察“板凳加長”的背后秘密,答案就可以揭曉,板凳之所以能夠加長,原來是上級叫加長的,甚至是上級命令叫加長的,你那里的板凳有多長,聽憑上級來定。再向上看看,上級的板凳也在加長,是由上級的上級指令叫加長的,板凳就是這樣隨著官的多起來,而不斷地加長的。
退休后的余耀中,仍堅守在文學創(chuàng)作的園地里,筆耕不輟。這幾年,他潛心研究生他養(yǎng)他的鎮(zhèn)江這片熱土,孜孜不倦地攻讀鎮(zhèn)江這部具有三千多年歷史的、厚重的“書”,他穿越時光隧道,回望從歷史長河中走來的鎮(zhèn)江,出版了《滿眼風光看鎮(zhèn)江》這本專著的上卷,正在進行《滿眼風光看鎮(zhèn)江》的下卷——《喜看今朝》的運籌和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