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觀者心目中的當代繪畫藝術大師都以快照般構圖大色塊、迅疾筆觸等為特點,西班牙畫家愛德華多·納蘭霍則是用古典寫實手法表現(xiàn)當代人的心靈景觀。在他的作品中,用潛意識的思維表現(xiàn)對宇宙時空的想象,充滿了詩意般的夢幻。無論是體材上的油畫還是素描,或是內(nèi)容上的裸體、肖像還是其他題材,均刻畫細膩嚴謹,調(diào)子豐富,柔美虛幻,給人一種迷蒙淡雅的美感。然而,在此美感中,都充滿著一種關于時間與記憶的傷感。畫面中那些紡織品、紙張,頭骨,玩偶,人像、玻璃杯、鮮花、海景、以一種夢幻般的具有隱蔽性的超現(xiàn)實主義方式打破常規(guī),表現(xiàn)畫家內(nèi)心的或是渴望,或是追憶,或是對人生、對生活的理解,展現(xiàn)了一個當代人的心靈景觀。這一切,是與畫家的成長與生活的時代分不開的。
農(nóng)民家庭出身和成長的生活環(huán)境、時代環(huán)境,奠定了納蘭霍感傷的寫實繪畫基調(diào)。家境的貧寒,使得納蘭霍學習勤奮刻苦,加上天資敏慧,學業(yè)進步極快,成績優(yōu)異,并因此獲得了各種獎勵。1960年獲得教育部獎學金,使他得以進入首都馬德里的圣費爾南多高等美術學院深造。1969年獲卡斯特爾布蘭科基金會的資助,他前往巴黎考察最前衛(wèi)藝術,進行了從印象主義到表現(xiàn)主義,后立體主義,再到抽象藝術等多種風格的嘗試?;氐今R德里后他意識到,自己被潮流所左右,在藝術的天地里失去了自己的語言。痛定思痛,他決定順從自己的本性,像幼年時那樣以真誠之心,安心于畫室,不受外界干擾,用繪畫直抒自己的情感。他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具象表現(xiàn),自1970年至今,一路進行著寫實繪畫的探索。他雖然喜歡逼真地描繪物象,但傾向于捕捉“心理的、杜撰的,超現(xiàn)實的或想象的成分”。
在上世紀70年代至今的繪畫道路上,納蘭霍的繪畫風格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70至80年代,表現(xiàn)手法為超現(xiàn)實意味的錯覺寫實主義。他利用舊物、舊照片抒發(fā)思古懷舊的幽情,用色多為古典繪畫中的棕褐色。而歐洲在世界大戰(zhàn)背景下成長起來的那批藝術家作品中或多或少都帶有一些“殘缺之美”傾向。這正像他自己所說的:“我贊美進步積極的一面,但我更迷戀那些還使我激動不已的回憶?!彼麍猿种约旱膲粝搿?/p>
90年代至今,納蘭霍的畫風逐漸轉向隱蔽性的超現(xiàn)實主義。作品變得純凈、透明,在“真實”的描繪中滲透著強烈的象征意味。薩特曾說:“美,并非是單一的,它必須是兩種因素的統(tǒng)一:一是它的可視性,二是它的隱蔽性。”這句話在納蘭霍的畫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山茶花》(1997年),描繪一棵茶花放在海灘前面的中間,乍一看呈現(xiàn)的是春光明媚的景象,仔細一看,油光茂盛的葉子襯托的卻是將要開敗的山茶花,花的枯萎邊緣一絲不茍的描繪,以游人嬉戲卻不知大雨將臨的場景為襯托,表現(xiàn)了生命的脆弱、美好的短暫。
在納蘭霍常采用的擁抱題材中,近期所畫的《海和其他宇宙》(2005年),表現(xiàn)戀人的擁抱與70年代畫的《黃昏的擁抱》有著明顯的不同,近期的色彩較70年代更加明靜、潤澤,海面清澈、透明,空氣一塵不染,充滿亦真亦幻之感,表現(xiàn)出一種天使般的愛情觀。
這就是納蘭霍的繪畫世界:用傳統(tǒng)手法對物象賦予極真實的描繪,那枯萎的花,空空的衣服、流淚的眼睛,破碎的影像,純凈的海景,如同畫家在與時空,與靈魂對話。正是這種表現(xiàn)真我的魅力,使納蘭霍贏得了大眾的贊譽:1979年被評為西班牙“當年最佳造型藝術家”,1995年被授予十字勛章以表彰其對西班牙藝術的貢獻。他的作品經(jīng)常在世界各國展出,影響著一大批青年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