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 鈺
美麗、溫柔、才華橫溢的林徽因,可謂是中國知識女性的一個樣板,在生活上,她們力求像林徽因那樣精致和優(yōu)雅;在學識上,她們希望像林徽因那樣出類拔萃;在人生態(tài)度上,她們也模仿林徽因做到務實和理性。
其實,中國歷史上還有一位林徽因式的知性女人,她就是明代著名的散曲作家—黃峨。
北京城里的奇女子
黃峨(1498—1569),字秀眉,遂寧(今屬四川)人。父親黃珂是明成化年間的進士,后來官至尚書,母親也是名門閨秀,所以,黃峨從小就飽讀詩書,具有非常好的家庭教養(yǎng),再加上她天資聰慧,很小就成了北京城有名的才女。
黃峨的才情可用“最奇”兩個字來形容,比如她寫過一首《北南呂罵玉郎·仕女圖》。
【罵玉郎】一個摘薔薇刺挽金釵落。一個拾翠羽,一個捻鮫綃,一個畫屏側(cè)畔身斜靠。一個竹影遮,一個柳色潛,一個槐陰罩。
【感皇恩】一個綠寫芭蕉,一個紅摘櫻桃。一個背湖山,一個臨盆沼,一個步亭皋。一個管吹鳳簫,一個弦撫鸞膠。一個倚闌憑,一個登樓眺,一個隔簾瞧。
【采茶歌】一個愁眉霧鎖,一個醉臉霞嬌。一個映水勻紅粉,一個偎花整翠翹。一個弄青梅攀折短墻梢,一個蹴起秋千出林杪,一個折回羅袖把做扇兒搖。
在曲辭里,一群仕女在林園中翩翩活動,每一位仕女的行動、姿態(tài)、面貌、穿戴、背景、表情等各不相同,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我們閉目聯(lián)想,黃峨的每一句都是一幅美人圖。更難得的是,黃峨信筆揮來,為24個仕女描形繪影,文思躍動,一氣呵成。
其實,對于黃峨來說,還有比《仕女圖》更奇的作品,那就是《天凈沙》:“哥哥大大娟娟,風風韻韻般般,刻刻時時盼盼,心心原原,雙雙對對鶼鶼!娟娟大大哥哥,婷婷弱弱多多,件件堪堪可可,藏藏躲躲,嚌嚌世世婆婆?!?/p>
整篇曲詞,用的都是疊詞,音韻十分諧調(diào),節(jié)奏極其明麗,妙趣橫生!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黃峨青春年少之際的心靈,是多么浪漫,多么熱情,多么純潔!
幸福只是一瞬間
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父親黃珂把21歲的黃峨許配給了同朝重臣楊廷和的兒子楊慎。楊慎這個人可不簡單,成年之后慢慢成為明朝的一代名臣,既是偉大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他最有名的代表作,當數(shù)《三國演義》中的開篇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有不少人錯認為這首開篇詞是羅貫中寫的),詞如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能嫁給楊慎這樣的大才子,黃峨自然也滿心歡喜。才子、才女的新婚生活非常美滿。黃峨爽朗活潑的性格,在婚后的生活里得以延續(xù)。比如,她寫了一首在當時看來驚世駭俗的散曲—《雙調(diào)雁兒落帶過得勝令》,詞曲如下:
“俺也曾嬌滴滴徘徊在蘭麝房,俺也曾香馥馥綢繆在鮫綃帳,俺也曾顫巍巍擎他在手掌兒中,俺也曾意懸懸擱他在心窩兒上。誰承望,忽剌剌金彈打鴛鴦,支楞楞瑤琴別鳳凰。我這里冷清清獨守鶯花寨,他那里笑吟吟相和魚水鄉(xiāng)。難當,小賤才假鶯鶯的嬌模樣;休忙,老虔婆惡狠狠地做一場!”
這首明曲,采用市井語言,明白如話,無須很多注解,就能讓讀者一目了然,心領神會。開始,女主人公回憶往昔的幸福,她被老公敬奉在蘭麝房,懷抱在鮫綃帳,捧在手里,如掌上明珠,擱在心里,如心如肺。誰料老公一朝風流,墜入了花街柳巷,紅男綠女,醉生夢死,讓女主人公獨守空房,忍辱納垢,冷冷清清??墒?她并沒有忍氣吞聲,也不會委曲求全。遭到羞辱的女主人公,下了一個決心:惡狠狠地做一場!和負心老公、移情男子大鬧一場。為了捍衛(wèi)自己的尊嚴,直面薄情寡義之徒,是愛是恨,是合是離,說個清楚,講個明白。這是多么個性倔強、剛毅決斷、敢愛敢恨的一個女人,多么富有魅力的藝術形象!
黃峨的這首曲,也體現(xiàn)了她自己的人生觀和幸福觀。夫妻相處,平等相待,彼此忠誠無二,在此基礎上,付出永遠多于索取,溫柔永遠多于強悍。女性在婚姻里的根本原則,在黃峨看來,就是平等、忠誠、捍衛(wèi)自尊。黃峨不僅是這么寫的,也是按照這個原則經(jīng)營自己的婚姻的。
在風風光光的順境里,夫妻往往容易情投意合,琴瑟相諧??墒?在悲劇性的逆境里,大多數(shù)的男女,即使曾經(jīng)山盟海誓、如膠似漆,也往往是大道朝天,各走一邊,能夠堅守下來的家庭是少數(shù),而一下子堅守整整30年的男女,則更是少之又少,彌足珍貴。
在黃峨婚后的第六年,生活的一場大劫難不期而至。原來,她的丈夫楊慎觸怒了嘉靖皇帝,被撤職罷官,謫戍云南永昌衛(wèi)。說起楊慎被貶,也是知識分子的執(zhí)著所致。
明武宗駕崩之后,沒有子嗣,只好由堂弟朱厚熜即位大寶,即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嘉靖皇帝。嘉靖皇帝雖然從堂兄手里接過了皇帝寶座,卻面臨著一個尷尬的問題。按照封建法統(tǒng),世宗必須要拜武宗為“皇考”,也就是堂弟要認堂兄為“皇考”。朱厚熜個性倔強,當然不會接受這種尷尬的角色,于是,他橫下一條心,堅持要把自己的父親立為“睿宗”,祀太廟,也就是在皇家法統(tǒng)上,別出心裁地在憲宗和武宗之間,生生地插進一個睿宗,排在武宗之前,成為“憲宗—睿宗—武宗—世宗”的皇朝統(tǒng)序。可事實上,這個“睿宗”完全是嘉靖皇帝自己杜撰出來的,這個虛假的皇家世襲表,像楊慎這樣的正統(tǒng)知識分子當然不會贊同。
作為封建知識分子,維護天下(皇家)法統(tǒng),是他們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所以楊慎堅決反對皇帝的決定,不僅是口頭反對,而且還聯(lián)合不少大臣,頻頻向嘉靖皇帝施壓!一開始,嘉靖皇帝知道自己作假,心中有鬼,底氣不足,處處忍讓。而楊慎等人沒有見好就收,而是堅持到底,步步緊逼,終于,他們頻繁的抗議舉動大大激怒了嘉靖,憤怒至極的皇帝把楊慎從北京貶到了云南。楊慎一家遭此大難,一下子就落敗了。
丈夫被貶的時候,黃峨才26歲,本可以有別的人生選擇,如放棄這個在政治上已經(jīng)破產(chǎn)、生活上已經(jīng)落魄的楊慎??墒?她沒有這樣做,她毅然帶著家人,一路上護送丈夫楊慎去云南。這對患難夫妻,在囚途中風雨同舟,歷盡了千辛萬苦。
到了湖北江陵,黃峨和楊慎就分開了。黃峨溯江而上,回到四川新都,居住在楊慎的老家,而楊慎則被押解,經(jīng)湖南,過貴州,最后至云南。黃峨僅僅過了五年幸福的婚姻生活,從此,就和丈夫兩地分居,長達30年!
三十年夫妻別離
這個時候,黃峨不再是無憂無慮的名門少女,也不是其樂融融的官員妻室,而是成了國家罪臣的妻子,遍嘗世態(tài)炎涼,飽受人間冷暖,但她都一一克服。唯獨讓她終日受折磨,最牽腸掛肚的,就是謫戍云南的丈夫楊慎。而她的曲風也不再像當年那樣天真浪漫,也不再才氣逼人了。
比如,黃峨寫了《羅江怨》來講述自己和丈夫的離別之情:“空庭月影斜,東方亮也。金雞驚散枕邊蝶。長亭十里,陽關三疊。相思相見何年月?淚流襟上血,愁穿心上結(jié)。鴛鴦被冷雕鞍熱。”
曲中,天明破曉,黃峨醒來,一下子又牽掛起遠方的丈夫,“相思相見何年月?淚流襟上血,愁穿心上結(jié)”。最后寫到“鴛鴦被冷雕鞍熱”,冷,是說自己孤苦伶仃;熱,是說丈夫在邊疆謫戍。一個孤獨,一個倉皇,兩個不幸的人天各一方,讓人不勝唏噓。
青山隱隱遮,行人去也。羊腸小道幾回折。雁聲不到,馬蹄不惱。惱人正是寒冬節(jié)。長空孤雁滅,平蕪遠樹接。倚樓人冷欄干熱。
寒冬時節(jié),行人去也,黃峨眺望青山,傻傻地倚著欄桿。結(jié)果,人覺得冷了,欄桿卻被暖熱了。這是多么細致的一個情節(jié),容易被很多人忽略,但是,黃峨抓住了,她用“人冷桿熱”來襯托自己思念丈夫的癡情。
關山轉(zhuǎn)望賒,程途倦也。愁人莫與愁人說。離鄉(xiāng)背井,瞻天望闕。丹青難把衷腸寫。炎方風景別,京華音信絕。世情休問涼和熱。
路途疲憊,背井離鄉(xiāng),黃峨遭到的種種苦難,對于這個生長在名門大家的才女來說是難以忍受的。但是,她矢志不渝地堅守自己的婚姻,始終惦記著遠方的丈夫,然而她的苦,她的淚,又怎么能夠一一寫來?正所謂,“丹青難把衷腸寫”。
命薄與天妒
有一句話是“紅顏薄命”,還有一句話是“天妒紅顏”,作為才女佳人,黃峨真真是擔負了這兩句最沉重的話。水做的骨肉,凄慘的命運,讓她的一生充滿了悲劇性的凄美。中年之后,黃峨的散曲創(chuàng)作主要圍繞著“離情”這個主題。
其實,“離情”這個主題,文學史上有很多作家都關注過,唐代溫庭筠多寫離情詞,風格“香軟綺靡,濃麗浮艷”;宋代柳永更是一個寫離情的好手,其藝術特色,即“纖巧細碎,纏綿悱惻”。所以,無論是溫庭筠,還是柳永,他們寫離情主題的詩詞,最為突出的一點就是纏綿濃艷。可是,黃峨?yún)s不如此,她的曲辭風格一點兒也不小女人,而是波濤跌宕,情真意長。說“跌宕”,是因為她喜歡用矛盾激烈的對比,如用“被冷”與“鞍熱”對比寫孤苦;用“人冷”與“干(桿)熱”對比寫相思,大冷大熱,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大開大合,給人以強烈的藝術震撼力!
所以,溫庭筠和柳永寫離情,總是在描畫女性心靈里面最表面的東西,難以深入進去。而黃峨則親歷30年的離別,此生此遇,使她把女性的內(nèi)心揭示得極其深刻,極其全面,讓溫庭筠和柳永的詞遜色不少。
黃峨的曲還寫得情真意長,實實在在地描繪女性的思念,樸素真摯,比如她的《雙調(diào)落梅風》:“春寒峭,春夢多。夢兒中和他兩個,醒來時空床冷被窩。不見你,空留下我。”
春寒料峭,春夢很多,黃峨在夢中和丈夫溫存纏綿,誰料想,夢醒了,人沒了,床冷了,空留下一個癡思念想的女人。床冷,也是身冷,更是心冷。
黃峨大膽地去寫鴛鴦被中的寂寞清冷,沒有回避,比起溫庭筠和柳永總是浮皮潦草地去渲染艷情,黃峨更顯本色真純,更顯女性的大方熱情。非得是最大的才情,最熱的激情,最真的心靈,才能寫出這樣的離情:波濤跌宕,情真意長。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楊慎客死異鄉(xiāng)。黃峨聽知噩耗,悲痛萬分,不顧花甲之齡去奔喪,到了瀘州,扶柩歸里。當年生離,而今竟成陰陽死別。
黃峨既有天資容顏,又有蓋世英才,卻從21歲開始,僅僅過了5年的平靜生活,此后直到71歲逝世,就一直是夫妻分離,相思無數(shù)。命薄,天妒,好一個才女的悲劇人生!
編 輯/石用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