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相信機緣,相信運氣,古人一則故事,便成了機緣決定命運的佐證。
北宋真宗時,畢士安當宰相的時候,厭惡自己女婿皇甫泌的放蕩,老想找個機會除掉他。但皇甫泌也是一名官員,要對他下手,必須借助皇帝的權(quán)力。于是他幾次向皇帝報告,希望皇帝撤他女婿的職。畢士安沒當宰相之前,曾好幾次向皇帝推薦寇準,后來真宗皇帝見他也不錯,便將他和寇準都提成了宰相,可見他人品還算不差。不幸在女婿問題上,他卻打了敗仗。
一次皇帝找他商量事,他啾準了這個機會,決定扳他女婿了。正事談完,他便提到他女婿的事了,剛說了皇甫泌的名字,不巧邊關(guān)有緊急情報送來了,只好擱下。這時候談什么女婿的事顯然是不看勢頭。好容易等到第二次機會,也是跟皇帝面對面,沒有外人??墒莿偺岢雠龅拿?,皇帝卻忽然肚子疼,一邊往廁所跑一邊說:“你女婿的事我知道了?!?/p>
畢士安正在懊惱中琢磨第三次機會,圣旨下來了,他的女婿被提了兩級。原來皇帝以為他為女婿說情要提拔的。這么一弄,畢士安倒不敢去解釋了,讓那個不檢點的家伙往上爬了兩級。
運氣來了門板都擋不住,皇甫泌是為佐證。
可我卻不這么看。此人的走運,不過因為他是畢士安的女婿罷了。我們可以設(shè)想,即使皇帝聽完了畢士安的匯報。那又會怎么樣?皇甫泌的問題不過是個人生活不檢點而已,皇帝最多“教育”一番,絕不會狠心撤職的,不看僧面看佛面,畢士安畢竟是朝廷重臣呢。
這種所謂的機緣對另一部分人來說,卻是不存在的。有例為證:
唐朝憲宗時,憲宗皇帝的舅爺鄭光是個武人,老婆死了,只剩下一個小妾。憲宗皇帝要封他這個姨太太為夫人,填補舅媽那個位置。鄭光不接受,為此上了一份表,其中有這么兩句
“白屋同愁,已失鳳鳴之侶;朱門自樂,難容烏合之人?!?/p>
這幾句說感情有感情,說文采有文采,憲宗一看就知道這是旁人幫忙做的,他的老舅爺沒這份兒能耐。便問左右,是誰教阿舅這么好的文章,有人匯報說,文章是一個叫田詢的秘書做的。憲宗皇帝識才,就建議讓田詢做翰林官??墒桥赃呉粠图一飬s引經(jīng)據(jù)典說,此人不是進土出身,出身寒士而又無人引薦,這么弄不大好。雖說憲宗皇帝有些遺憾,但在這種小事上卻表現(xiàn)出虛心聽取下級意見的架勢,便罷了。
看看,這個機會對田詢來說該是多么重要。盼到皇帝看中他的文采時,不知下過多少工夫。但因為他是“寒士出身”,機緣跟他擦身而過,并沒有光顧到他的頭上,只留下了遺憾讓后人嘆息。但如果田詢也有個丈人當宰相呢?
(選自《三峽文學(xué)》2009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