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國外學者將前哨淋巴結(SLN)活檢技術引入到早期外陰癌的治療,研究結果提示該技術是一項敏感、安全、可行的技術。SLN活檢在外陰癌是一項有希望的技術,特別是使用聯(lián)合檢測技術(放射性示蹤+藍色染料法)可達到一個很高的鑒別率和較低的假陰性率,大大提高了淋巴結轉移的診斷率,對早期外陰癌患者準確分期,篩選出無淋巴結轉移的患者,使其避免不必要的腹股溝淋巴結清掃術,在不降低治療效果的同時降低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就近幾年國外在這一方面的研究作一簡要綜述。
[關鍵詞]外陰癌;前哨淋巴結;手術治療
[中圖分類號]R737.34
[文獻標識碼1 A
[文章編號]1673-9701(2009)20-21-02
外陰癌的主要擴散方式包括局部浸潤和腹股溝淋巴結轉移,后者是外陰癌重要的預后因素。外陰癌淋巴結受累的風險I期為11%,浸潤深度超過1cm的Ⅱ期為25%,因此對于外陰癌患者局部切除是不夠的,還需行腹股溝淋巴結切除。而傳統(tǒng)的手術方式是外陰廣泛切除加雙側淺、深腹股溝淋巴結切除,該術式的并發(fā)癥嚴重,如切口裂開、感染、下肢水腫等發(fā)生率高,因此對于I、Ⅱ期外陰癌70%-90%的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腹股溝淋巴結清掃術。由于目前沒有精確的非創(chuàng)傷技術可用于檢查腹股溝淋巴結轉移,結合大多數(shù)早期患者不存在淋巴結轉移和腹股溝淋巴結清掃術的嚴重并發(fā)癥,這就要求發(fā)展一種能準確判斷腹股溝淋巴結轉移的技術——前哨淋巴結(sentinel lymph node,SLN)檢測,以縮小手術范圍,使患者的器官形態(tài)和功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而又不降低治療效果。
1 前哨淋巴結的概念和檢測方法及其特點
Cabanas在1977年第一個提出前哨淋巴結(Sentinel lymphnode,SLN)的概念,它是接受損傷處淋巴引流的第一站淋巴結。理論上來說SLN為原發(fā)腫瘤淋巴道轉移必經的第一站淋巴結。前哨淋巴結不一定包含轉移,它僅是腫瘤第一個淋巴引流的地方,SLN沒有轉移,則提示盆腔全部的淋巴結都沒有轉移。
Morton在1992年首先描述了皮膚黑色素瘤SLN的做法。他在瘤體周圍注射藍色染料,使相應部位的淋巴管、淋巴結藍染,最先藍染的淋巴結即為前哨淋巴結。有兩項技術常用于鑒別SLN,即腫瘤周圍注射藍色染料和,或放射性示蹤劑,用或不用淋巴閃爍掃描法。kvenback等對兩項技術的優(yōu)缺點做了概述:藍色染料便宜,而且避免醫(yī)務人員暴露在輻射下的危險,不需要昂貴的設備,術中并發(fā)癥也少見。但藍色染料鑒別SLN的技術也存在一些缺點:切口必須擴大,術中定位困難,增加手術時間,沒有術前相,鑒別率較低,很難發(fā)現(xiàn)盆腔外的前哨淋巴結等。而淋巴閃爍掃描法的優(yōu)點是:術前確定SLN的數(shù)量,在外陰癌能明確單側或雙側SLN,鑒別率更高。de Hullu報道了一項包括11例患者的可行性研究,術中使用锝標記的微小膠體和術中使用藍色染料相結合的方法,這些研究顯示SLN在外陰癌有非常高的鑒定率,沒有假陰性。有報道,外陰癌前哨淋巴結檢出率單獨用藍色染料是85%,用放射性示蹤方法(加或不加藍色染料法)為99%,目前傾向于使用聯(lián)合技術,鑒別率幾乎為100%。
2 SLN檢測的安全性和準確性
一個國際的多中心試驗將皮膚黑色素瘤≥1mm的患者隨機分成僅做廣泛局部切除和廣泛局部切除加SLN切除兩組,僅在S/AN/陽性的患者才行全部的淋巴結切除,這項試驗表明采用SLN技術是安全的。
Veronesi等隨機把原發(fā)腫瘤直徑≤2cm的患者分成既做SLN切除,也做腋窩淋巴結清掃和僅在SLN陽性時才做腋窩淋巴結清掃兩組。他們得出的結論是:SLN切除對于小的乳腺癌婦女是準確的分期方法,而且是安全有效的。最近Vemnesir分析了隨訪的953例SLN陰性而未行腋窩淋巴結清掃的乳腺癌患者,在術后26、29和37個月3例患者腋窩復發(fā),觀察到腋窩復發(fā)的數(shù)量比預想的要小,這個結果證實了隨機試驗的結果。而且在隨機研究中,SLN切除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心理疾病的發(fā)生顯著少于腋窩淋巴結清掃術。
Terada等總結21例T1期外陰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結活檢27處,其中3例陽性,SLN陰性者無一例腹股溝或遠處轉移。Radovanovic等在乳腺癌患者對兩項技術進行對比,結論是預測乳腺癌患者腋窩淋巴結情況使用聯(lián)合技術比單獨使用藍色染料鑒別SLN的做法可顯著提高準確性。因此建議對于外陰癌SLN的做法應選用聯(lián)合技術,術前使用放射性示蹤劑的淋巴閃爍掃描和術中藍色染料技術。
3 SLN檢測的實施
3.1患者的選擇
為了達到更好的鑒定效果,de Hullu建議行SLN鑒定的患者應滿足下列要求:1)組織學證實的外陰鱗狀細胞癌,浸潤深度>1mm;2)在腫瘤周圍注射示蹤劑技術上的可行性,因此巨大腫瘤(>4cm)不適合SLY檢查;3)腹股溝沒有固定融合的淋巴結;4)術前CT或MRI沒有發(fā)現(xiàn)增大的淋巴結(>1.5cm)。
3.2病理檢查方法
有幾種方法用于術中和術后SLN的評價:術中技術,如冰凍切片有很大好處,可在術中決定是否行全淋巴結清除術,防止二次手術,但敏感性只有80%;分步切片和免疫組化是評價SLN的術后技術。Van等推薦將SLN切成0.5m的薄片,再以250m的間距切5片,其中一片用HE染色,其余切片用免疫染色。對常規(guī)HE染色陰性的標本進行超薄系列切片和免疫組化染色,稱為“超分期技術”,應用此項技術可以檢出常規(guī)HE染色陰性SLN中的微小轉移灶。Hakam等的研究表明,病理學家仍然需要知道HE和免疫組化技術中SLN組織塊切片的厚度,他們檢查了45例SLN,用常規(guī)檢查發(fā)現(xiàn)了5例轉移,用“超分期技術”的40例SLN陰性的患者中沒有發(fā)現(xiàn)另外轉移。這些資料表明,SLN陽性的病例中另外的淋巴結轉移也是有可能的,包括用“超分期技術”檢出的陽性SLN。
4 中線腫瘤的處理
Merisio等報道用聯(lián)合技術行SLN檢測的20例患者中有1例假陰性SLN,另1例中線腫瘤患者僅有單側的SLN是轉移的,但也出現(xiàn)對側淋巴結轉移,事實上這個對側的腹股溝淋巴結也應該認為是假陰性SLN(即在淋巴閃爍圖上沒有SLN,不代表沒有淋巴結轉移),可能轉移已經導致淋巴引流的淤滯,這一現(xiàn)象也有其他人報道。Louis-Sylvestre等報道,17例中線腫瘤的外陰癌患者,13例有單側SLN患者中的3例有對側腹股溝的轉移,基于這些現(xiàn)象,目前推薦行術前成像,以排除不適合行SLN檢查的巨大腫瘤的患者。
有兩項準確性研究報道了中線腫瘤僅有單側SLN較高的比例,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中線腫瘤的確定,Merisio等認為距體中線<2cm的腫瘤稱為中線腫瘤。而Louis認為腫瘤位于中線或中線的延伸距中線<1cm中線腫瘤。Louis等報道17例中的13例和Merisio等報道11例中的10例“中線”腫瘤有單側SLN。單側SLN的中線腫瘤發(fā)生對側轉移的事實使這些患者的處理非常困難,Hullu等目建議對于中線腫瘤沒有腹股溝SLN也應該行全部的腹股溝淋巴結清除術。
5 SLN檢測的臨床意義
Dhar等認為SLN活檢在外陰癌是一項有希望的技術,特別是使用聯(lián)合檢測技術可達到一個高的鑒別率和較低的假陰性率,對外陰癌患者可以大大提高淋巴結轉移的診斷率,對早期患者準確分期,篩選出無淋巴結轉移的患者,使其避免不必要的擴大手術,在不降低治療效果的同時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6 問題與展望
早期外陰癌SLN檢測還存在一些問題:1)由于病理檢查方法本身存在的不足,即對微小轉移的檢出有一定的困難,應發(fā)展一種更加靈敏檢測微小轉移灶的方法。2)對于患者的選擇應在確認檢測技術假陰性率很低的情況下才能將SLN檢測作為是否行腹股溝淋巴結清掃的指導。3)目前外陰癌中線腫瘤SLN檢測的臨床意義還有爭議,還需近一步研究??傊?,在外陰癌SLN活檢過程中會出現(xiàn)諸多問題,這就需要嚴格篩選患者、個體化地處理,對于假陰性的問題也要有足夠的重視。
綜上所述,前哨淋巴結檢測是一項非常有前途的技術,但目前尚未作為外陰癌標準治療的一部分,隨著這項技術的不斷完善和大宗病歷臨床應用結果的報道,早期外陰癌的治療模式將發(fā)生革命性的變化。